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黄道婆是什么朝代的人(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是什么朝代的人(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是什么朝代的人(黄道婆的简介)黄道婆(约1245-?),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技术改革家对棉纺织业进行的大胆革新,对当时及后世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都お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黄道婆原名黄小姑,出身于松江乌泥泾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2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黄小姑被父母卖给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在婆家,她每天从早忙到晚,白天下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还要忍受公婆和丈夫不时的毒打。但是,

黄道婆(约1245-?),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技术改革家对棉纺织业进行的大胆革新,对当时及后世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都お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黄道婆原名黄小姑,出身于松江乌泥泾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2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黄小姑被父母卖给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在婆家,她每天从早忙到晚,白天下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还要忍受公婆和丈夫不时的毒打。但是,在长期的纺织生产实践中,黄小姑对棉纺织产生了一种难解的情结,同时也意识到了家乡纺织技术的落后。当时,人们用手剥棉籽使之与棉絮分离,再用小竹弓弹棉花,操作起来十分辛苦,生产力低下,而且织出来的布比较粗劣。

黄道婆是什么朝代的人(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是什么朝代的人(黄道婆的简介)

黄小姑十七八岁时,见到了运自闽广地区的一批棉布,棉布色泽艳丽、质地细密;后来,她又见到了从海南岛运来的黎族人制造的洁白致密的布制品。黄小姑既喜欢又羡慕,不禁对这些地区产生了向往之情,暗暗想着:要是能把那里的纺织技术学到手该有多好啊。

自此,黄小姑的心里萌生了南游学艺的想法,而苦难的生活则加快了她将想法付诸行动的步伐。

有一天,黄小姑天没亮就下地干活,傍晚才回到家里,累得进门就倒在床上睡着了。公婆和丈夫不分青红皂白就将黄小姑毒打一顿,然后把她关进了柴房里,不准她吃饭。半夜,不堪忍受的黄小姑逃了出来她藏身在一艘停靠在黄浦江边的船上,随船到了黄浦江对岸。无依无靠的黄小姑四处寻找容身之处,误打误撞地进了一家道观,?里一位年纪很大的女道长见她身世堪怜,收留了她。就这样,黄小姑被找到,自己又要吃苦不说,还要连累好心的道长,该怎么办呢?因此,她整天心事重重,愁眉不展。

一天,道观里来了一位师姨,她从海南岛崖州来此探亲。黄道姑拜见师姨后,听她谈起了海南岛的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当黄道姑听到那里盛产棉花、棉布,又见师姨身上衣裳的布料比本地所产布料,在质量上不知好多少倍。黄道姑想,倘若自己能去海南岛,将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能学到先进的纺织工艺,又能摆脱婆家的追寻。于是,在征得师姨和道长的同意后,黄道姑就随师姨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

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民自古就用棉花自纺、自织、自染成各种服装。黄道姑到海南岛以后,以师姨的道观为家,与当地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与交往中,努力学习和掌握当地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黎族同胞对这位流落他乡的异族同胞充满了同情,他们待黄道姑如同亲生姐妹一样,不仅照顾她的起居,邀她一同劳作,还将当地高超的纺织技术传授给她。黎族同胞细心地传授,黄道姑虚心刻苦地学习,没多久她就了解并熟悉了各道纺织工序。

在实践中,黄道姑还融合吸收了家乡织布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有着精湛技术的纺织能手。就这样,黄道姑在海南岛生活了30多年。这时,她已经快50岁了,人们便开始称她“黄道婆”。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道婆对故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深,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叶落归根。

于是,在元贞年间(1295-1296),黄道婆踏上了北归的路途。黄迫婺重返故乡时,棉花种植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是纺织技术然很落后。黄道婆回乡后,见到当地妇女仍然用手剥棉籽,男人依用小竹弓弹棉花,生产效率极低,织出来的布还像从前一样粗糙。并,朝廷限令当地的人们每年需交纳十万匹布以及许多苛捐杂祝。

目睹乡邻的贫苦生活,黄道婆不禁叹道:“怎么大家的日子还是么苦?"于是,她打算用学到的先进纺织工艺改进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技术。有一名老木匠,听说黄道婆织本领过人并打算教授给其他人,他很高兴,主动提出要协助黄道婆。黄道婆见他诚心帮忙,就决心先制出轧棉籽的搅车,把人们从手剥棉籽的低效率劳动中解放出来。

黄道婆一边按照在海南岛学到的方法转动着两根细而长的铁棍,用来轧去棉籽,一边同老木匠商讨着,还画出了机械的图样。老木匠根据这个图样加工制作,几天以后,就做出了用于棉籽的搅车。

搅车由装在机架上的两根辗轴组成,两轴靠摇臂摇动,向相反方向转动。去籽时,将棉花送进两轴间的空隙辗轧,棉籽就被挤出来留在后方,棉纤维被带动到前方。

此时,黄道婆心想:搅车已经试制成功了,那么,如果再用以前约一尺长的小竹弓弹棉花,那就如同让老牛拉车,速度还是难以提高。

于是,黄道婆便找人把原来弹棉花的小弓,改成了一米多长的大弓,用粗绳弦代替细绳弦,还改用檀木做的椎子击弦弹棉。

几天后,一个青年男子到老木匠家找黄道婆,手里拿着一张很长的弓,满脸喜色地喊:“黄婆婆,你教我做的大弓完成了,一天能弹十几斤棉花呢!”

老木匠看到这把大弓,连忙接过来,兴奋地看了又看,青年男子见到搅车也是爱不释手。最后,两人齐声赞道:“黄道婆(黄婆婆),你本领真高啊!”

之后,黄道婆把搅车和粗弦大弓在家乡推广开来。在应用搅车后,人们完全改变了当时用手剥籽的落后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粗弦大弓的应用,既比以前用手指弹拨小竹弓提高了效率,又使弹出的棉花均匀细致,不留杂质,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不过,黄道婆并没有就此满足,她已经在想着怎么改良纺纱工具了。后来,黄道婆研制出一种三锭纺车,使纺织效率提高了三倍,操作也比原先方便省力。之后,黄道婆又发明了脚踏纺车,代替了沿袭几千年的手摇纺车,这是棉纺织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另外,黄道婆还充分利用和改进了传统的纺织工具和技术,提高了整丝质量和织布工艺,使当地人民能用纱线织出各种色彩的棉布,其绚丽的程度能与丝绸相媲美。当时出产于乌泥泾的被、褥等棉织物,图案美丽,鲜艳如画,一时大受欢迎,远销各地,也使得松江一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黄道婆不仅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织生产经验与汉族纺织传统工艺结合起来,系统地改进了从轧籽、弹棉到纺纱、织布的全部生产工序,还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把自己掌握的精湛织造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故乡人民。

可是,由于封建社会轻视科学技术,且看不起下层劳动人民,因此,对棉纺织技术做出巨大贡献的黄道婆,在正史中竟只字未提。但是,她的贡献惠及广大劳动人民,人们缅怀她、敬爱她,以各种方式纪念她,除为她立碑塑像外,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流传至今:“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简子两匹布。”

黄道婆传授弹棉花技术

上一篇: 慈禧的私密生活
下一篇: 一言堂的意思和比喻义(教师一言堂的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