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吕赤车(吕赤车标)

吕赤车(吕赤车标)

吕赤车(吕赤车标)“砰”1928年春天,红军根据地内突然响起一声枪响,枪响声过后,是一阵阵的呼喊声。吕赤车(吕赤车标)这一声枪响惊动了根据地内的红军,此时革命形势严峻,根据地内的战士们还以为是敌人找上门来了。等众人追着声音来到枪声现场时,虽然没有敌人的身影,但却看到了震撼的一

“砰”

1928年春天,红军根据地内突然响起一声枪响,枪响声过后,是一阵阵的呼喊声。

吕赤车(吕赤车标)

吕赤车(吕赤车标)

这一声枪响惊动了根据地内的红军,此时革命形势严峻,根据地内的战士们还以为是敌人找上门来了。

等众人追着声音来到枪声现场时,虽然没有敌人的身影,但却看到了震撼的一幕:

只见红四军教导队的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陈伯钧跪倒在地上,哪怕浑身是血也毫不在意,他拼命地摇晃和呼喊眼前躺在地上的人。

躺在地上的正是教导队大队长吕赤,此时的吕赤已经停止了呼吸,而杀死他的人,正是此时跪倒在地上的陈伯钧。

很快闻讯赶来的同志们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陈伯钧的配枪走火,打死了教导队队长吕赤!

如今人证物证都在,陈伯钧也没有为自己开脱,他主动配合调查,并愿意承担任何结果。

面对这样的事件,根据地内部的呼声很高,很多人纷纷表示要枪毙陈伯钧,否则不能服众。

当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他亲自来到了士兵委员会,以征询的口气说道:

不杀陈伯钧好不好?

面对这铁定的事实,陈伯钧虽然是走火,但也确实因此导致了吕赤的死亡,毛主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要给陈伯钧求情?

电视剧剧照

1928年春天,作为教导队副队长的陈伯钧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支手枪,手枪上的铁锈已经导致拉不动枪栓,但陈伯钧却对这支手枪爱不释手。

看着天天在那摆弄手枪的陈伯钧,教导队的队长吕赤便对他开玩笑地说道:

什么破枪,“半斤铁”,扔了算了!

陈伯钧听到后也不恼,吕赤同他不仅是四川老乡,还都是黄埔军校生,当初又是一块上的井冈山,如今一个是教导队队长,一个是副队长,这份交情可谓是好到了极致。

面对吕赤的玩笑,陈伯钧依旧舍不得扔掉,毕竟当时红军条件有限,能缴获一支手枪还是十分少见的。

此后每当有时间,陈伯钧就会把手枪拿出来修理,将手枪零部件拆开,用煤油反复的擦拭,没曾想在陈伯钧的捣鼓下,这支手枪还真被他给修好了。

修好手枪后,陈伯钧便到处去找吕赤,让他看一看当初被他开玩笑的这支手枪,现如今又是如何被修好的,要好好跟他炫耀一番。

陈伯钧年轻照片

此时正巧吕赤从外面回来,他们刚刚打了一个胜仗回来,陈伯钧连忙迎了上去说道:

你看看,我这枪可不是“半斤铁”了。

听到陈伯钧的话吕赤也看了过去,万万没想到,陈伯钧在说话时不小心碰到了手枪的枪栓,等陈伯钧反应过来时,枪内的子弹已经射了出去,一声枪响过后,正对枪口的吕赤应声倒地。

陈伯钧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老乡、同学、战友,倒在了自己的枪下?等反应过来后,他立即跪下,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吕赤的名字。

这也便有了开头那一幕,等众人赶到后,吕赤已经彻底停止了呼吸,陈伯钧也被执法队带走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伯钧的心情也极为沮丧,他跟吕赤可谓是至交好友,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爱好,现如今却被自己失误杀害,这让他无法接受。

对于这个事件,根据地内大多的同志认为:虽然陈伯钧是意外走火导致吕赤的死,但他也负主要责任,应该执行枪毙,以儆效尤。

在毛主席知道此事后,他也表示大为震惊,陈伯钧和吕赤他是知道的,两人都是黄埔军校毕业,是将来大有可为的年轻人,毛主席对他们也十分重视。

如今听到这样的消息,如何处置成了大问题,如果依法办理,虽然服众但又损失了一位未来的将才,但如果不依法处理,虽然陈伯钧没事,但却无法服众,并且不利于部队管理。

面对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毛主席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毛主席并没有第一时间就下结论,而是来到士兵委员会,找到委员会主任张令彬说道:

你们吕队长被陈伯钧误杀了,你看不杀陈伯钧好不好?

陈伯钧和毛主席合照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不小,张令彬也很无奈,他告诉毛主席:

很多人都要求杀。

毛主席继续说道:

如今已死了一个黄埔生,要再杀一个黄埔生,就失去了两个军事指导员。陈伯钧不是故意杀人,我看还是不杀的好。

毛主席的话并非是没有道理,此时红军正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阶段,如果连续损失两位军事指导员,不仅是内部的损失,也是士气的损失。

委员会主任张令彬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特殊时期,保下陈伯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真的选择留下陈伯钧,那么又该如何安抚其他战士呢?

面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对着张令彬摆摆手说道:

你回去做做工作,开个士兵委员会,讲清不杀的道理。

等张令彬开完会后,毛主席便通知部队集合,等部队集合完毕后,他发表对陈伯钧误杀吕赤一事的看法,他向大家说道:

吕赤是个好同志,陈伯钧也不是坏人,他是跟吕队长开玩笑,枪走火误杀了人。他们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表现都不错,军事上也有一套。这样的人我们很缺呀!我们能不能只追悼一个人?否则另一个人还不还追悼呢!你们看怎么样,我讲得对不对?

听到毛主席的讲话,大部分人都表示信服,因为当前处境确实困难,每失去一名战友,都是一种损失,更何况还是像陈伯钧这样的黄埔高材生。

但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服气,他们问道:

难道陈伯钧杀了人,就不了了之吗?

听到这个消息,毛主席严肃地说道:

当然不能不了了之,我们不让他偿命,但还是要惩罚他,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要打他一百大板,大家同意不同意?

经毛主席这么一说,大家纷纷都表示没有问题,这样既惩罚了陈伯钧,也没有让红军再损失一个军事指导员。

眼看众人都没有异议,毛主席便当场叫来自己的警卫员,让他找来竹板子,要在大家的监督下对陈伯钧进行惩罚。

陈伯钧本人也是心悦诚服接受了惩罚,并在之后,陈伯钧也被调离教导队,到一团一连担任副连长,面对毛主席这样的举动,其他人对毛主席更加的尊敬。

这便是毛主席,在艰苦卓绝时期,他以大局为重,以实际情况出发,将这桩人命案较为圆满地解决。

陈伯钧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在此后的长期革命战争中,陈伯钧时刻认为自己是戴罪立功之身,要将吕赤同志没有完成的事业,加倍的完成。

因此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后方工作中,陈伯钧都投入加倍的努力和精力,在革命事业中屡建功勋并以辉煌的战绩把自己的名字写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的行列。

从过失杀人到开国上将,这一切有陈伯钧自己的原因,也有当初毛主席英明决定的功劳,并且在之后的日子中,毛主席也多次为陈伯钧指点迷津,帮他解决困难。

外界对于两人的关系,是这么形容的:是师生、将帅、战友,也是诤友。

陈伯钧将军照片

诤友是指能够用直言相劝的益友,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说真话、说实话、说直话的朋友,毛主席和陈伯钧便是如此。

陈伯钧暴躁打人,毛主席严厉批评

1947年10月,陈伯钧的三五九旅驻扎在洛川,此时天气正冷,但士兵们的寒衣还没有解决,作为旅长的陈伯钧万分着急,没有寒衣避寒,将士们怎么抵御这寒风?

就在陈伯钧安排旅部的会计去延安领取公款解决部队衣服问题时,路过的一位摩托学校的司机就是不愿意搭载会计前去延安,这让陈伯钧气坏了。

结果这个司机不仅不搭载,还无理取闹,这让本就心情不好的陈伯钧更加气恼,气急之下直接给了司机一个嘴巴。

陈伯钧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当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

真是鲁莽不该!

虽然陈伯钧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旅长打人这件事还是传得飞快,最后甚至传到了毛主席那里。

等陈伯钧再到延安之时,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他,说道:

主观性太强,客观性太差....

面对毛主席的批评,陈伯钧毫无怨言,并表示愿意努力改进,以后避免再犯。

过了几天,毛主席再次找到陈伯钧,教诲道:

对待一切问题要原则化,马克思主义化,客观化。

晚年保护陈伯钧

1967年五一劳动节,陈伯钧受邀来到天安门观礼,在天安门的城楼上,年岁已高的毛主席在看到陈伯钧后关切地问道:

伯钧,听说你病了?

陈伯钧回答:

是的,谢谢主席的关心。

毛主席和陈伯钧不知道的是,这是两人见的最后一面,简短的两句话,却概括了数十年的情谊。

虽然陈伯钧并未在毛主席身边,但毛主席还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他,在一次大会中,当听到一位代表是四川达县人后,毛主席说道:

那是伯钧同志的老乡啊。

这位代表没有听清楚毛主席的话,再次询问道:

是哪位同志?

一旁的周总理连忙解释道:

主席讲的是陈伯钧同志,是一位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周总理哪里不知道毛主席的意思,当时陈伯钧正在遭受批斗,毛主席此举是想告诉其他人,他要保护陈伯钧。

果然,那些想要继续迫害陈伯钧的人,迫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压力,这才慢慢放弃了对陈伯钧的批斗。

两人虽然自天安门离别后再未相见,但这份持续了数十年的情谊却依旧存在,毛主席始终不忘惦记陈伯钧的安危,而陈伯钧也始终未曾忘记毛主席救命和教导之恩。

这份情谊,世间少有,令人感动!

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来看,你觉得毛主席力排众议保下陈伯钧这个决策,怎么样?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三国诸葛亮因什么而死(诸葛亮是哪一年死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