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琴
孔子门生(孔子门生漆雕开是哪里人)
在老朝邑城东南角的街上,有一座文庙,文庙西侧,就是有名的“西河书院”。“西河书院”历史有多久,只听这一句民谣:“先有西河院,后有朝邑县。”哈,西河书院的历史比朝邑县还早。
是的,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大荔县志》记载,西河书院最早的老师就是孔子的高徒卜商,孔子为他取名叫子夏。“子”为尊称,“夏”为大,孔子这样命名他,可见孔子对子夏的看重和推崇。
子夏小孔子44岁,为“孔门十哲”之一,孔子鼓励他要做“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在传播儒家学说上,他独立形成了子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子夏执教于西河,一生博学笃志,传授五经,后世治五经的学者都认为他们托子夏的传授。
子夏不仅学识渊博,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更重视秉行实践,讲究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后世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史记》记载:“孔子没,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
孔子死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西河就是黄河西岸一带)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禽滑厘、公羊高都跟他学习过,连魏文候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魏文侯雄才大略,起用李悝、吴起变法图强,再后来任用吴起镇守西河,使“强秦不敢东向”,这些,都有老师子夏的一份功劳。
子夏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他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认为:“三豕”应是“己亥”之笔误。读史者怀疑,于是遍查晋书,果然是“己亥”之误。由此,子夏一时名重天下,魏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以咨国政”,群臣效之,因而造就了魏国大批栋梁之材,魏国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
子夏年轻时家境贫寒,“衣若悬鹑”。贫寒造就了他孤独傲慢和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他有一句名言:“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銙于五兵而辞不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别人劝他去当官,从而改变处境,他不屑一顾,说:“争利如搔甲而丧其掌”。他以强健的人格应对世俗。“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由此可见一介文人的铮铮硬骨。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许多著名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为好学也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从他的这些精辟论断中,人们感受到了他思想的深邃,学识的渊博。
千百年来,同州正是继承了子夏的学说,人们尊师重教重学,历代政府专门设有教育管理机构,“扶持风教,表率士林”,又设书院。除西河书院(旧址在朝邑县城文庙西侧)外,还有丰登书院,冯翊书院、华原书院、友仁书院、文介书院、镰阳书院等等,以及各种私学,民国时改书院为学堂,可见同州人对读书的重视程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