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瓶外的花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教版朝代歌,仅仅60个字,高度概括了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包括神话传说、奴隶社会、封建王朝在内的将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更迭。
一统秦两汉(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同时,这也折射出了将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更迭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
▲人教版朝代歌
但是其中,“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素来颇有争议,问题就出在这10个字表达的意思是否可以理解为“东周=春秋+战国”。
由语文短句转变成数学公式,看似顺理成章,实则打破玄机,这要从问题的本质说起,东周与春秋战国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在商朝末代,国君纣王荒淫残暴,天下民不聊生。这时,诸侯国周日益强大,与君主形成对峙局面。公元前1048年,文王次子武王于黄河南岸与八百诸侯会师,制定灭商大计,进行军事演习,确立了周的盟主地位,史称“孟津观兵”。
公元前1046年,武王亲率大军出征,于牧野以弱胜强,拿下先发制人的决胜一战,随后攻克商朝都城朝歌,纣王身死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这段熟悉的历史正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的原型,史称“武王伐纣”。
▲电视剧《封神榜》中纣王与妲己
周武王雄才大略,对内任用贤臣,对外分封宗亲,使长期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得以焕然生机,让饱受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安享太平盛世。
然而,命运并没有留给这位意气风发的周朝开国之君太多施展抱负的时间,仅仅在位十几年他就溘然薨逝。随后,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年仅13岁,在叔父周公鞠躬尽瘁的辅佐下,继续日理万机安邦定国。
其后,成王之子康王即位,秉承先祖遗愿励精图治。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周朝达到鼎盛,史称“成康之治”。
▲汉墓画像石中《周公辅成王图》
细数整个中国古代史,历朝历代无一例外,皆是贤孝子孙辉煌开端、不肖子孙惨淡收场,这是符合优胜劣汰规则的历史发展趋势,周朝自然也未能幸免于难。
辗转200多年后,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时局动荡,周朝渐显衰颓,已经今非昔比。
周厉王贪图财物、骄奢成性,进一步压榨和剥削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了全民反叛袭击,史称“国人暴动”。
无奈之下,厉王逃离都城,流亡在外十几年病死他乡。随后,厉王之子宣王即位,好不容易稳定了风雨飘摇的形势,却是好景不长。
▲国人暴动,厉王出逃
宣王之子幽王即位,昏庸无道,沉湎酒色。宠妃褒姒,生的美若天仙,却也冷若冰霜,为了博她一笑,幽王煞费苦心,竟然听从奸臣的建议,点燃烽火台。
烽火台原本是为了防御犬戎侵袭而修筑的,用来传递紧急军事情报,只要诸侯见烽烟四起,就知道天子有难,诸侯们必然带兵前来救驾。
谁知却是无中生有的荒唐戏弄,千军万马狼狈不堪,敢怒不敢言,倒是真引得褒姒嫣然一笑,史称“烽火戏诸侯”。
这作茧自缚的举动给危如累卵的周朝又一记重击,他也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幽王烽火戏诸侯
幽王为了讨好褒姒,又不惜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及其子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及其子姬伯服为太子。
申后与姬宜臼暗中逃回母国,投奔申侯,联合鄫国、犬戎发动兵变,夺取政权。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都城镐京,幽王命人点燃烽火台,却迟迟等不到诸侯带兵前来救驾,幽王和姬伯服在骊山死于乱军之手,褒姒被掳走,都城财物被洗劫一空。
在诸侯拥立下姬宜臼得偿所愿,继承王位,是为平王。一方面犬戎侵袭骚扰,另一方面自然灾害泛滥,公元前770年,平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重要决定—将都城由镐京向东迁至洛阳,史称“平王东迁”。
后世以此事件将周朝一分为二,之前称为西周,之后称为东周。
平王虽临危受任,却难以力挽狂澜,况且背负着间接弑君杀父的罪名,曾经不可一世的周天子早已威望扫地。
天灾人祸致使国力锐减,都城东迁又丧失大片故土,人寡、财薄、地狭,无力抵御外族入侵,必须依赖诸侯庇护,曾经固若金汤的周王朝也已名存实亡。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弱臣强的情形之下,各路诸侯明目张胆的指点江山,面对天下共主之位的诱惑,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逐鹿争霸的纷乱时代。
中原狼烟四起,春秋拉开帷幕。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百家争鸣,战火不休,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有幸被历史铭记的人物不在少数,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号令一方、名垂千古,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形势图
春秋和战国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普遍以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史称“三家分晋”,形成了齐、楚、燕、秦、赵、魏、韩,此消彼长的制衡并立格局,史称“战国七雄”。
战争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却也促进了新兴的制度建立,变法运动在各个诸侯国中如火如荼的开展。秦国以最彻底的姿态取得变法成功,成为诸侯国中首屈一指的实力强者,代周自立之心昭然若揭。
▲战国七雄形势图
公元前256年,周朝最后一位君主赧王,在夹缝里做了59年的天子,已到风烛残年,悲愤忧郁中熄灭了微弱的生命火光。
就这样,周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古老王朝,带着它拥有800年基业的荣耀、500年战乱的苍凉,平静的走向了灭亡。
公元前230年,秦国经过韬光养晦厉兵秣马,已经具备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绝对能力,正式开始了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恢弘策略,十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先后荡平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将分崩离析长达五百多年之久的中原大地,再次合而为一尽收眼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朝代——秦朝。
诸侯混战结束,战国落下帷幕。
▲秦灭六国路线图
至此,从头理一下,东周与春秋战国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春秋也就随之开始。
公元前256年,赧王薨逝,东周结束。东周虽然结束了,但是这时战国并未随之结束,而是又持续了35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也就是说,整个东周都在经历着春秋战国的混乱,而整个春秋战国不仅仅见证了东周名义上天下共主的时代,还见证了35年天下无主的时代。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点也没错,只是东周还不包含战国时期的全部。东周于前256年灭亡,而战国于前221年才结束。
“东周=春秋+战国”这一理解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是“东周+之后的35年=春秋+战国”。
作者:瓶外的花编辑:Thomas(唐)
—(End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