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的“始祖”是谁?
始祖”,黄帝,复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据《史记?封禅书》说:与黄帝同时的蚩尤,暴虐无道,恶性好战,使天下生灵涂炭,诸侯共愤。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战蚩尤于涿鹿,终擒而诛之,使天下太平。之后,他推算历法,教人养蚕织布,播种五谷造作文字,定干支,创医疗,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三祖僧璨(三祖寺)
当天下大治之后,黄帝便生寻仙求道之心,遂往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市境内)向广成子(上古时的仙人)问道。据《仙鉴》卷二载:黄帝问以治身之道,广成子说:“至道之精,杳査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以长生。”并授以《自然经》一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并修炼的圣贤,故被道教尊为“始祖”
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历4706年(即公元2009年)就是以黄帝问道广成子之时为纪元的。黄帝留传下来的著作主要有《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阴符经》等。其诞辰为农历九月十六日,是日很多道观将举行隆重道场和庙会纪念等活动。
黄帝
2、“道祖”指的是哪一位?
“道祖”,老子,姓李,名聃(dan)字伯阳,春秋时人也。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军事、宗教、养生…影响巨大。故司马迁说:“道家使人精神专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西汉王阜(84-86年)所作的《老子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东汉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中说:“老子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由上可见,老子及其提出的道,是合而为一的,即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东汉末期,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正式形成宗教组织后,即奉《道德经》为圣典,尊老子为“道祖”亦即“道德天尊”,社会上通称为“太上老君”。
近代,随着《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老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世界上古今一百位“伟人”、“作家”之首,及“世界哲学之父”。道祖老子的诞辰为农历的二月十五日。
老子
3、“教祖”指的是哪一位?
“教祖”,张道陵(约公元34-156年)沛国人(今江苏丰县)。据载,张道陵曾任东汉的江州令,终觉无益于年寿性命,于是弃官归隐,修炼长生之道。在繁阳山他得到了《黄帝九鼎神丹经》。后又率弟子赴云锦山(今江西龙虎山)修炼,三年丹成龙虎齐现。他预知天命将移,遂又率弟子赴民风淳朴、巫风盛行的四川传道。至蜀后,巫术之士常来破坏坛场,后张道陵在次次的斗法中,降龙伏虎,终于与东汉顺帝时(公元125144年)在鹤鸣山正式竖起了创立“道教”的大旗。
因张道陵是奉天行道之师,故教徒称其为“张天师”,又因凡入教奉道者,需交纳信米五斗,故俗称“五斗米道”。
张道陵亲著《老子想尔注》阐明教义,并另著道书二十四篇,作为教徒的行动纲领。之后,张道陵将数万信徒分为二十四治,并下设“祭酒”等职,分管各地。
据陆修静《道门科律》说:“五斗米道置二十四治,三六靖庐。内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万通,诛符伐庙(可见,当时蜀地有很多?借庙剑财”的巫术之士),杀鬼生人,荡涤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6)地,不得复有淫邪之鬼。罢诸禁心(指罢除个人的私欲),请约治民(指廉政为民),神不饮食(即不用铺张浪费,以供神灵),师不受钱(指不能受贿)。使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
张道陵
?由此可见,张道陵天师所创立的“道教”是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礼教,而且极大地稳定了一方的局势,缓解了政治与民众的矛盾。
张天师在123岁时与他的两位得意弟子王长、赵升三人白日冲天而去。后世道教尊张天师为创教“教祖”,降魔护道天尊。
张天师诞辰为农历的三月十五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