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壬寅
吊睛白额虎(吊睛白额虎属于什么虎)
老虎乃是百兽之王,其形象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人认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因此,老虎一直被视作雄伟、强盛、生机勃勃的象征,以及可以逐妖、怯邪、镇宅的祥瑞代表。
不仅如此,在众多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动物中,老虎还是少有的能与龙相提并论的猛兽,有道是“龙飞于天、虎行于地”。
早在距今近3000年的西周时期,《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大量“龙虎组合”的成语,如虎踞龙盘、卧虎藏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等,可见“虎文化”历史之久、地位之高。
作为中国最早、最“红”的动物图腾之一,几千年来,老虎自然免不了被中国人民花式赋予各种各样的外号,本文在此对老虎的别称、古称进行了梳理汇总,诸位读者在亲朋聚会时,不妨进行一场小小的知识竞赛,看看谁才是老虎“真爱粉”吧~
1
寅客
南朝陶弘景的道教著作《真诰翼真检》记:“有云寅兽白齿者,是虎牙也。亦直云寅兽者,亦云寅客。”《海缘录事》上也记有“寅客,虎也。”
2
山君
《说文》上介绍,虎为山兽之君,因此有称呼为“兽君”。此外,因为它长居深山之中,所以又有“山君”的别称。
3
李耳
扬雄的《方言》记载,陈魏宋楚之间称老虎为“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或“於?”(音乌涂),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
有趣的是,传下《道德经》的老子,姓李名耳,与老虎“同名”。
彝族学者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初探》一书中认为:因为“老聃、李耳”的彝意为虎首、母虎。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即庚寅虎年,他的名字可能就是意在表示自己的出生年月。
4
黄猛
《清异录》上记载:十六国时期,为避讳后赵皇帝石虎的名字,当时的人把虎称作“黄猛”。
5
揜于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中记载:“大统三年,与信俱归阙。太祖召居帐下。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北台谓猛兽为‘揜于’,因以字之。”
意思是说,隋文帝杨坚的父亲隋太祖杨忠曾于龙门(今山西、陕西两省的交界处)独自面对一只猛虎,他用左手夹住猛虎的腰,并用右手拔了猛虎的舌头。周文帝看后赞其勇敢,于是将时人对老虎的称呼“揜于”作为杨忠的字。
6
大虫
老虎被称作“大虫”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文字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事实上,古代人们通常用“虫”来泛指一切动物。清朝著名学者郝懿行对《尔雅释虫》一章的注释称:“或行或飞,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为象。”而“大”又有为长、为首之意,老虎是兽中之首,自然也就是“大虫”了。
7
戾虫
《战国策秦策二》上记载,“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是则一举而兼两虎也。’”
此处是说,虎性暴戾,人对于老虎来说是甘美的诱食。同理,老虎也会被称为“老虫”、“老大虫”等。
8
黄斑
黄斑一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老虎身上的黄色纹路。类似的称呼还有“斑子”、“斑寅将军”、“斑奴”等,唐戴孚《广异记巴人》中对此有详细记述:“老人乃登山呼‘斑子’,倏而有虎数头,相继而至”。
9
於菟
《左传宣公四年》上记载: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其名谷於菟,谷通“?”,哺乳之意,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所以谷於菟意思是“虎乳育的”,而云梦泽(今湖北省云梦县址)也因此得名於菟。
10
十八姨
《录异记》上记载有一个叫《异虎》的故事,称嘉陵江侧住有一妇人,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自称作十八姨,常常到附近居民家中教悔人们做好事,如果人们做了坏事就命令“三五只猫儿”来巡检。
话一说完便会离去,有时甚至是转瞬就不见踪迹。人们之中有人知道她是老虎所化,因此都非常敬畏惧怕她。
11
封使君
《述异记》上记载称,汉朝宣城太守封邵,忽然间变成老虎,吃当郡的郡民,只要人们称呼它封使君,就会由此离开而不再回来。当时民间还有俗话说“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后诗文中便以“封使君”作为虎的代称。
12
白额侯
老虎眼睛上翘、眼睛上方有一个白,故常被称为“吊睛白额虎”。《宣室志》上记载称,张铤驻兵在四川西部时,曾宴席上遇见一位“白额侯”,检验后发现他是老虎所化,于是后人便又给老虎增加了一个外号。
13
大猫
有道是“老虎再大也是猫”,只要人的体格和力量足够大,老虎也能照样。我国温州地区很早就把老虎称为大猫,如今在互联网上,“大猫”更是卖萌老虎们的最常用名。
毕竟,
大猫咪能有什么坏心眼儿呢?
-END-
文/编辑|zugulu
素材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侵权,请联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