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吧?在当时来讲,纪纲可是皇帝朱棣面前的红人,竟然还能轮到他请别人吃饭,而且还是个犯人,怎么想怎么怪异。
谢缙永乐大典(缙云)
没想到,饭局开始之时,纪纲放鸽子了。好在他给客人准备了若干好酒。毕竟天冷嘛,先喝酒暖暖身子。
犯人一碰到酒,就停不下来了,直喝到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这时候,纪纲的手下出现了,他们连拖带拽,将其带出了门。
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刚喝暖的身子估计会发抖吧。不过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他马上就和白茫茫的大地亲密地拥抱在了一起。
雪依然在下,慢慢地覆盖了地上的身影,而雪下浅浅地呼吸声也最终消失不见了……
这就是年仅四十七岁,明朝一代才子,众多读书人曾经的偶像,《永乐大典》编纂总负责人——谢缙的落寞结局,真应了那句话,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想当初,1369年,谢缙出生在江西,从小就是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才子。
1388年,谢缙就已经高中进士,并获得了书生的最高荣誉,得到了当时皇帝朱元璋的亲切接见。
获得如此殊荣,想来应该是从此平步青云,前途无量吧!
实际上,谢缙初入职场的路却是要比当下很多年轻人顺畅得多。伴君左右,时不时地能够直抒己见。
好像读书人都是有些脾气的,谢缙更是如此,他的直抒己见,在我看来,就有点愣头青了。连朱元璋大开杀戒时,他都敢直言劝谏。
作为言官来说,直言劝谏,如果面对的是李世民,可能好点,可惜,他面对的是朱元璋。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还算是对他比较客气的,估计也看出来他没啥恶意,就是性格如此。
但继续放在身边,朱元璋难受啊。怎么办呢?给他放个假吧。于是谢缙有了长达十年的休假。
休过长假的朋友都知道,休的时间太长了,人也是会累的,更何况一休十年呢。好在谢缙运气不错,休假刚满7年,朱元璋去世了。
这,是不是有什么转机呢?
还真有,在他不懈地外交活动下,他终于回京城做了一个小官,守在京都所在处,机会还是很多的嘛!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谢缙等到了,朱棣朱允炆叔侄大战之际,他敏锐地察觉到跟着朱棣才有大发展,于是他及时地弃暗投明。
事实证明,谢缙不仅读书是个好料子,判断力也不错。
在方孝孺誓死不降的背景下,朱棣急需一个读书人,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正确性,正好谢缙填补了这个空白。
终于,谢缙又一次站在了最高领导人的身边。
跟对了领导,想不发光都难。
谢缙跟着朱棣这个永乐大帝,本身又是名垂青史的大才子,自然会有一番大作为。这不,皇帝把编撰《永乐大典》的重任压在了他的肩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前所有受过的苦,也都值得了。他将随着这一部巨著永远的流芳百世。想想这是多少读书人几辈子都盼不来的荣耀啊。
到这里,你是否好奇,那开头的一幕又怎么会发生呢?
别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还真是太有道理了,皇帝都换了两茬了,谢缙这性格啊,还真没太大长进。
他不仅直言,还想着参与一把立太子的事,唉,皇子之争,想参与的话也不能这么直接不是,况且朱棣也还健健康康地活着呢。
总之,朱棣实在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一道旨意给他发配到边远山村了。
历史上有很多官员被贬后,还能写首诗流传后世啥的,不过谢缙还是挺专一的,他喜欢当官,所以继续当着小官,过着小日子,心里不时地想念一下京城的过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有一日,他获得了进京述职的机会,这可把谢缙高兴坏了。这相当于底层员工直接跟董事长做年终汇报啊,如果变现好了,那又是平步青云的机会啊。
谢缙马不停蹄赶到京都,谁知道,朱棣带着一堆人去打仗了。按说,那你就等等呗。
如果耐心等待朱棣归来,估计就不是谢缙了,他私下去见了心仪的那位皇太子,然后见完了,别说等朱棣了,直接拍屁股走人了。
唉,事已至此,监狱的大门向谢缙敞开了。
在监狱里度过了若干时光后,有一天,皇帝翻看犯人名单时,突然看到了谢缙的名字,突然很好奇地问了一句“谢缙还活着呢?”
于是,与朱棣心意相通的纪纲马上就安排了一个饭局,送了谢大才子最后一程!
人生起起伏伏,一句话可能为你换来十年休假,一句话可能让你前途尽毁,一句话也可以让你安眠雪中。
在感慨谢缙惊世的才华之外,也为他最终的悲剧感到惋惜,想着若他没有那么直,稍微圆滑点,是不是人生会大不一样。
不过,如果变圆滑了,那谢缙,也就不再是谢缙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