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魏晋,第一印象就是宽袍大袖,仙气飘飘。
魏晋的名士确实很不像世俗中人。
看看《世说新语》怎么说的:
杨容姬(杨容姬美吗)
“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风尘外物。”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
总之怎么仙怎么来。
政治和他们无关,“钱”字都不屑于说出口。
他们将生命寄托到玄学中,山水里,酒药上,就是不在人世间。
图片
而生在西晋,作为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他的美貌更是被神化。
说到帅,大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貌比潘安”。
自从杜甫写下“恐是潘安县”之后,潘安之名流传千年。
如果潘安还活着,听到这些,他都要哭了。
不是感动,是气的。
和那些怎么仙怎么来的名人不同,潘安一直都认真在做一个世俗中人。
他有着世俗的欲望,想要妻子红袖添香,儿女承欢膝下;有着世俗的追求,想要加官进爵,大展宏图。
他拼了一辈子想要青史留名,美名也好,骂名也好。
没想到最后是以貌美出名,还是以“潘安”出名。
而在生前,他本名潘岳,字安仁。
1
时人评价潘岳的诗文灿烂如锦绣,没有一处不美。
但细细看来,斑斓锦绣背后,都是世俗的情感和欲望。
他流传下来的名篇中,最早的是一篇《籍田赋》,作于踏入官场后不久。
成年后,潘岳开始打拼事业。
当时世家子弟主要靠九品官人法被品评等级,直接授官。他们能轻易被评为上品,从五品清流官开始做起。
潘岳只能被举秀才,通过重重考试,当了太尉府上的掾属。
当上太尉掾不久,武帝躬耕,潘岳写下《籍田赋》,惊动朝野。
《籍田赋》辞藻清艳,扬诩壮丽。满篇都是歌功颂德,满篇都是雄心壮志。
武帝有没有领会到没人知道,反正大臣们是领会到了。
他们笑了:你潘岳的确才华冠世,一个寒门把世家子弟都比下去了,但年轻人还是不要锋芒毕露,小心招人恨。
想升官,想越迁,没门!
此后十年,潘岳都被打压。
正是这些颇为不俗的文字,这篇意在进取的文章,让潘岳沉沦世俗。
被打压的十年中,他在地方担任河阳县令,此后又当了怀县县令。
当县令的这些年,潘岳写的诗,有着怀才不遇的苦闷,更多的是锐意进取。
即使他只是一个县令,也想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政绩。
但潘岳越是兢兢业业,越是只能被称为浊官。
时人尚清谈,厌实务。
整日清谈不做事的被称为清流官,整日碌碌的被称为浊流官。
这本来是世家的做派,最后上行下效,成了风气。
既然做了官,为什么不为百姓做事;既不为百姓做事,干嘛要占据高位?
他在诗中抱怨:生不逢时,寒门上升的途径已经被阻塞。为何我有政绩却得不到升迁呢?
潘岳自然知道有些话说不得,却忍不住要说。
他在阁道柱子上写道: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当时的宰相只任用贵族子弟,这首歌谣中提到的三个人,都是围绕在宰相身边的高官。潘岳讽刺王济和裴楷忙前忙后侍奉宰相,却不做事,只有和峤在拼命干活。
“好你个潘岳,因为自己不得意,就嫉妒朝中大臣。”
于是潘岳又被贬了。
晚年之后,潘岳写下《闲居赋》,序文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八贬一升,两次免职,一次除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