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讲述了【步入文明社会的转折点—燧人氏(下)】
有谣曰“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光着屁股到处跑。”其实这是对原始社会母系社会的一个现状的映射,母系社会阶段,表现有3个特点:
彩礼的由来(彩礼的由来和意义)
1.子女跟随母姓,例如姜姓,姬姓,嬴姓等带女字的,都是母系社会的姓氏代表。
2.多夫多妻制,男子可以有多位妻子,女子可以有多位丈夫
3.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母系社会
这是由于原始的群居环境导致的,公平均分,没有”羞涩“,因为部落的重心都放在吃饱睡好的生存大计上,母系社会中,以年轻男子为主负责狩猎捕获食物,女子由于生理差别,在部落做贤内助的工作,人们还没有诞生私有的心理,一切公平均分食物,这对青年男女就要求照顾老人,呵护幼子,这就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原始雏形。
燧人氏教民用火以来,原始社会群居效果越来越明显,部落的壮大和姓氏的分配,原有的小姓氏内部的母系社会的维持转变为更多的姓氏部落开始交流,人们开始在姓氏外部落进行通婚交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进部落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部落人数增大,部落之间通婚变得复杂起来,原有部落内部的近亲通婚导致子女先天不足的事例变多,这种环境下,一种新的婚姻通配制度诞生了:男聘女嫁,改革这种制度的就是上古三皇中的地皇—伏羲。
伏羲
在中华神话故事中,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和女娲是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上繁衍了人类。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伏羲代表的是母系社会中的一脉部落,他人首蛇身的形象可能暗示族内近亲婚配中的结果,整个人类史中,为了所谓”纯粹的血统“,族内近亲婚配的制度,高频导致各种遗传病,古埃及宗室中就出现不少畸形的法老形象。伏羲和女娲通婚繁衍人类,也是侧面说明了母系社会族内近亲婚配的现象。
伏羲和女娲
正是由于族内婚的一些弊端,伏羲改革了婚配制度,倡导男聘女嫁的礼节,族内婚转变为族外婚,开始改变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为人类社会在遗传基因上走的更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男聘女嫁的礼节,开始刺激私有制和人类等级制度的发展,男子需要储存更多更好的物资,女子需要对比物色更有实力的男子。
随着部落的发展,食物的捕获变得容易和丰富,常常捕捉有活着的野兽,伏羲教民驯养活着的野兽,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家畜的由来。又发现水中可食的鱼肉,教民以渔,丰富食物结构。为了改进结绳记事的方法,发明创造文字,用以记事。还发明琴瑟乐器,创作乐曲,将音乐这种艺术带入人类生活,所以很多远古神话类的小说中,都以伏羲琴为神器代表,侧面说明伏羲在琴瑟音乐上的贡献。
伏羲琴
日益壮大的部落,在管理上也会变得复杂,伏羲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思想,按地域划分管理,部落的首领有了”官衔“,首领直接管理自己的部落。这为后世治理广阔复杂的社会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地域分而治之的思想和私有制的发展,为后期部落斗争埋下了因果。
和燧人氏一样,伏羲也是一种标志,确定的人物已经不得而知,也是代表了母系社会中发展的一段历史,一脉部落,他们开创人类社会发展管理和人文生活的雏形。鉴于伏羲的主要贡献集中在人文社会上,后世称伏羲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为燧人氏之后上古三皇之地皇。
创作不易,更多关注@史如我见,下一章讲述上古三皇之人皇—神农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