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探索韩春霞(铜仁学院大数据学院 554300 )【摘 要】通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方案,分别从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实践基地和教学管理改革、学生综合素质、项目合作开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转型;校企合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推动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创造了机遇。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国内高校陆续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以来,高校为 IT 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上对 IT 行业年均人才缺口约 60 万,其中软件开发人才缺口最大。 究其原因是在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忽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技术问题基本上是停留在书本上,缺乏项目实战经验和团队合作开发协作的能力。
为了避免出现企业 “没有人可用”,而学生毕业生就“失业者”的局面,这就要求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转型时,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为原则,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在强化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加强师资,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才培养。一、计算机类专业现状分析铜仁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高校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该校一流学科培养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有省级计算机教学示范中心。 但在目前教育形势下,仍在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1、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 开设人才培养计划不是以培养企业社会所需人才为标准,与企业的对接不到位,对社会需求人才的调研不全面,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理论依据。2、课程开设因循守旧,应用性不强。 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时不够明确,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照搬挪用其他院校的课程计划,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从而导致在“实践”和“教学”,“应用”和“基础”方面的难易融合。3、缺乏双师型教师。 大部分从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老师,不了解企业对需求人才的认识,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不熟悉项目的开发流程。
另外,地方高校薪酬过低,无法吸引公司精英来高校任教也是导致双师型人才缺失的原因。二、“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和调整,使得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进行转型发展,倒逼地方的本科院校只有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型之路。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围绕着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按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进行调整,加快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培养。 所以在进行培养人才时,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毕业后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素质作为基础,最终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从而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根据学校“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原则,结合学校朝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要求,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动力,构建“通识 + 专业 + 自主 + 项目” 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应用的步伐,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由之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建立以提高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发展、课程体系与职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技术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创业驱动”,前者强调更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本身,后者强调更广泛的计算系统。 加强学生实践应用环节的课时比例,使得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保障机制。2、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随着 IT、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地方高校加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焦点。 为了开发出适应当下以产教融合为前提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必须和相关企业进行互动,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备,建立一定规模的机房和完善的软硬件设备,应和合作的企业实行课堂培养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培养方式。 最终实现高校跟踪前沿知识和进行系统培养,而企业将让学生在业务中锻炼实操能力。铜仁学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混合师资和师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本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驻派的专业团队组成联合培养师资团队;选派专业教师到重庆达内、华清远见等公司参加分阶段、分模块、分层次的培训学习。 这样的教师队伍将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思想,培养技能与实践能力、与企业一起完成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领会理论,用理论引导学生在实际生产实习活动中创新、学会用知识完成任务,实践创新,解决企业生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走出去”培养年龄在 40 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考察调研、竞赛培训、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的总体把握,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3、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建设(1)校企合作共建智慧实验室为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2017 年 11 月,铜仁学院与重庆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慧实验室,共同就企业发展中所需— 5 7 1 —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