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星球研究所:从地理出发,解构世间万物

星球研究所:从地理出发,解构世间万物

星球研究所:从地理出发,解构世间万物自1996年创刊,新周刊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时代的观点供应商、资讯整合商、视觉开发商、传媒运营商,始终保持以最敏锐的视角,观察与记录中国社会变迁

星球探索者游戏_星球探索家破解版_探索星球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山河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不仅仅是看遍,我更希望能认知它们,同时能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文字,让更多人喜爱它们。”这是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创始人、所长耿华军给《这里是中国》一书所写的序言,也是这些年他带领团队——一群专注探索极致世界的《国家地理》控——始终在做的事情。

耿华军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出版界和互联网公司工作十余年后辞职创业。作为一名《国家地理》狂热爱好者,他一直偏好阅读人文、自然类文章,但微信公众号上的此类文章,或偏旅游攻略欠缺深度,或专业晦涩非大众能懂。彼时,寻找创业方向的耿华军想:“能不能找到两者的中间地带?这会不会是一个机会?”

2016年,耿华军申请公众号——星球研究所。在他看来,人天生喜欢探索世界,而很多人的探索欲没有得到满足。就内容生产而言,“自然、地理领域也一直没有好作品,大家都在快速地生产东西,再把各种内容拼凑在一起”。耿华军希望,通过星球研究所,大家可以真正仰观宇宙星河、俯察人间百态。

通过这扇窗,你可以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

星球研究所的第一篇“10万+”爆款文章名为《登上珠峰,你会看到什么?》,发布于2016年11月17日。在此之前,耿华军用将近两个月时间,摸索调整公众号文章的风格、版式、标题与设计。

但“珠峰”一文会爆,仍出乎耿华军意料。在他看来,虽然珠峰本身就是一个大IP,天生有流量属性,但写过珠峰的人很多,核心是要找到与他人不同的视角。

最终,耿华军选择以海拔的上升为脉络撰写文章:“海拔2840米,较低的海拔可以让你逐步适应,防止高原反应,再加上因为常年接待登山者与游客,‘现代化’环境也会令你倍感舒适,你甚至可以找到一家‘星巴克’;

海拔3440米,更是一派红尘俗世的模样,旅馆、餐馆、酒吧、邮局、银行,各种店铺一应俱全,它三面环山,房屋与田地层层错落,似乎你来到的不是珠峰脚下,而是云南或贵州某个有着梯田的小山村;海拔3860米,距离珠峰峰顶直线距离只有23千米,但远处的珠峰居然一点也不巍峨,一点也不高大,以至于旁边任何一座山峰都可以抢过它的风头……”

星球研究所在文中为大家展示,当海拔不断攀升,人们看到的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个我们在城市中完全无法体会的世界,那个只有0.00007%的人类经历过的世界。“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不仅风景在变,人的心态也在变,这篇文章让大家读来有一种自己去登山的感觉。”

耿华军说,“珠峰”一文让星球研究所的粉丝从2000人增至6万人,而他自己好像也找到了方向——“星球研究所就是一个窗口,通过这扇窗,你可以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

而这扇窗,有时也会帮人们打破偏见。

2017年12月的一天,90后设计师张靖无意间点开朋友圈一篇名为《甘肃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的文章,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阅读之后,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不同以往的认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甘肃地处偏远西部,有着大片干旱的土地、漫天的风沙,以及荒凉肃杀的边关,这其实也是张靖长久以来对家乡的看法。

但是在“甘肃从哪里来”一文中,甘肃被形容为“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水火不融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也都在这里交汇、冲突、融合”。从摄影师王宏宾拍摄的“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中可以看到,甘肃也有“沃野弥望”的良田,“从空中俯瞰,蜿蜒连绵、层层堆叠”。而摄影师王雅琴拍摄的“平凉市华亭县山寨乡”,则让人看到没了“黄土”的黄土高原,整个陇山被浓浓绿意覆盖。

又惊又喜的张靖不仅第一时间转发了文章,还专程从上海来到北京,找到这篇文章的操作团队——星球研究所,并从粉丝成功变为团队一员。

b274e45f029e9b51add2ddda9d141ea.png

“从地理的视角探索中国,文章会自带一种史诗感”

星球研究所完成的第一篇千万级别爆款文章《什么是武汉?》同样带有某种正名性质。

“近年来武汉发展迅速,在强手如林的城市竞争中,排名连年上升。但同时,武汉无论在城市形象还是名声传播上,都不是很好。”耿华军说,在星球研究所看来,武汉其实自诞生“就是纵横的江湖。而数千年来江湖奔流直下,塑造了这个城市,也塑造一个快意的人间”。

最终,“武汉”一文从地理风光、水土资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教育科研、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解读这个城市,同时配以66张高清大图。“因为这篇文章体量大,我们为此组建了一支九人团队,至于其他常规选题一般四五人一起操作。”耿华军说,星球研究所向来都是团队协同“作战”,“有人负责文字创作,有人负责统稿,有人负责编辑图片,有人负责专业审核,有人负责地图绘制,还有人负责收集资料”。

而他们团队资料收集的原则是,“穷尽这个领域的所有东西。因为一个地方你即使去过,哪怕去过多次,对它的了解也是片面的。你必须大量阅读,了解他人视角,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至于地图绘制,耿华军认为也是必须的:“我们会基于地理讲很多东西。哪怕讲一个建筑,也会提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而每篇文章必然涉及地图。”

为何星球研究所常能出品爆款?

“首先要找到一个好选题,”耿华军说,“选题代表你打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努力错了方向,怎么写都不可能爆。”

寻找选题,星球研究所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想带着读者“阅尽中国”的耿华军曾和团队对中国地理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构,“细分成具体省、市,再以山川、河流、景点以及重大地域特色等维度,将中国划分为不同单元,从而拆解出300多个选题”。

有了这300个选题还不够,耿华军说,还要判断在哪个时间点操作它们。“比如秋天,我们就会做关于秋的文章,讲秋对中国的各种影响。”在《秋如何改变中国》一文中,星球研究所这样写道:“在文学家眼中,‘秋’是一个伤时感怀的季节。在地理学家看来,它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能量总动员。能量驱动着风云流散、草木变色,驱动着田地间硕果累累,同样驱动着动物们疯吃猛长,候鸟们振翅高飞,如同一场巨变席卷大地。”

其实从“秋”一文,也能明显看出星球研究所不同于文学写作的行文方式——从地理的视角探索中国。在耿华军看来,这也是团队所输出的内容最大的特点。“我们从地理出发看待问题。地理,特别容易给人一种宏大视角。如果从文学的角度讲一座城市、一座山,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情感。如果用地理的视角来讲,文章会自带一种史诗感,这会给很多人带来冲击。”独有的呈现形式是星球研究所内容输出的另一个特色。“我们利用图片或者相对通俗化的文字降低读者阅读门槛,阅读门槛降低,才能让更多人体会到地理写作的那种史诗感。”

地理,是一种可以让我们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式

相对于很多标题党文章,星球研究所出品的爆款,标题简洁得有些朴素,比如那些解读城市的文章,大多是以“什么是××?”的格式化标题展现。在耿华军看来,地理科普的终极目的也不是创造一篇篇爆文,而是用文章打破大众认知。“就像做城市报道,我们会从地质的演化、自然的演化讲起,因为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

耿华军说,自己和团队希望通过地理写作这种方式,帮助大家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探索世界的独特视角。

就像在探究“中国从哪里来”时,星球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大碰撞造就了如今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且这一影响还在继续。”

为何要从这一角度切入?耿华军认为正是几千万年前的这次碰撞,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不同地区、不同事物之间才因此产生了联系。“当时,从南边飞奔过来的印度板块,撞上了青藏高原所在的欧亚板块,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因此变得西边高、东边低。隆升的高原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所以,西北地区变得越来越干旱,形成了‘大漠孤烟直’的戈壁沙漠景观。

紧接着,大风又吹起西北沙漠戈壁中的沙尘。沙尘随风降落后慢慢堆积,形成了另外一个高原——黄土高原。一条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也因此变得满是泥沙,浑浊泛黄。这就是黄河。黄河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堆积,形成了肥沃的华北平原。我们的祖先在华北平原上生存繁衍,建立家园。这才有了中华文明……”

耿华军觉得,地理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可以让我们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你掌握了它,世界在你面前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找到了一种不同于他人的写作方式,但星球研究所仍有很多“写废的选题”。“我们前期准备了很多资料,思考很久,也讨论过多次,但最终发现思路一直跳不出来,只能放弃。”

耿华军记得,他们曾经想写气象,包括气象对中国的影响;也曾讨论过雪山,甚至已经起好标题——“有一天我们要把中国的雪山看遍”;还想过解构一个隧道。但无奈都因找不到好思路,或者操作时发现资料不完整,他们不得不将这些选题搁置。

这种放弃,某种程度而言,与星球研究所对内容要求的严苛有关——如今这支25人的团队,在追求速度的当下仍旧保持平均7—10天一更的频率。而团队成员,很多都像张靖一样,是从粉丝转化而来。甚至两个投资人,也是从2016年就开始关注公众号的头号粉丝。

如今,星球研究所的关注领域,从最初的自然风光向历史、人文、城市、建筑、产业、经济等多个领域拓展,一如他们的slogan从“专注探索极致自然风光”改为“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因为风光只是表面现象,我们更多是在看风光背后的逻辑”。

而这一改变,其实也契合了耿华军最初灵光一闪所起的公众号名,在他的解读中,星球是我们脚下踩着的土地,也是我们将要去的远方。“每个人都渴望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渴望了解将要去的远方。而星球研究所的目标,则是和读者一起,解构世间万物。”

上一篇: 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的进化
下一篇: 探索 | 中国最火的UFO事件:封存近20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