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育中,预习被分为四个步骤:布置、运用、检测和评估。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作用。
首先是布置。布置预习作业需要全面深入地挖掘核心目标。这让我想起在我曾经参加的新网师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这本书的学习就开始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我们通过分析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尊心的经历,结合《给教师的建议》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等资料进行深入阅读,以理论指导实践。
其次是运用。课堂不仅仅是预习展开的地方,更是一个预习检测开始的环节。平时的打卡让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义工评论员的点评了解自己是否正确运用了知识。每日精华文章也给我提供了学习方向,让我不断进步。这种运用也是一种检测方式。
第三是检测。准确的预习检测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作业情况,表扬优秀的预习作业并指出不足之处。这样的评估不仅告诉我们结果,还分析了原因,并给出改进的建议。这种反馈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预习。
最后是评估。对于优秀的预习作业,要给予激励和正向反馈,最终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应该被看作是最本真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任务。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让我的学生先进行预习再上课。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比不进行预习效果更好。我认为预习是让学生建立新知识框架的重要步骤,让他们先对新知有一定了解,在学习新知时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他们可以体验到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权力感,同时也感受到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自豪感。
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布置、运用、检测和评估这四个步骤,可以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预习,并合理安排预习环节,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