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潘家峪惨案遗址。遗址包括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日军指挥部、潘家大院、南岩子六处。
二是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结合地形的特点,采用不对称布局,将主入口设在道路一侧,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入口广场用导向很强的大台阶把人流引向由6米高石墙围合的半封闭院落,院落中形成一种情绪与空间的转换,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沿台阶向上主入口树立一组中英文写的纪念碑文,表明时间、事情与纪念馆建设主题。
潘家大院(潘家大院在哪里)
内庭院中墙面沉重、封闭,突出其质感与肌理,表现出一种纪念尺度,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重现历史片段(一丈高的潘家大院围墙)。地面由不规则的青石板与卵石铺成极富冲击感的“爆炸形”,中心设置枯树雕塑,整个院落给人一种寸草不生的荒凉感,空旷、寂静、萧瑟……观众人流由院落进入主馆的序厅,再由序厅向下走半层步入表现惨案整个发生过程的一层展厅。展厅顶部均涂为灰色,展厅内全部采用人工照明,在满足展品照度的前提下,尽量压低展厅内的照度,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让观众感到气氛恐怖、压抑。二层展厅表现惨案后潘家峪人民及复仇团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内容。尾厅展示了今日潘家峪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展厅顶部涂为红色,形成与一层主展厅空间强烈的明暗对比,喻示由黑暗走向光明。步出展览厅到达二层平台,观众可凭栏远眺河对面的惨案发生地“潘家大院”的全貌,凭吊死难的同胞,也可以进入放映厅观看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音像资料。
三是钟塔。这一竖向构成不仅对整个建筑起着控制作用,而且是整个潘家峪村的至高点,钟塔的另一侧面对潘家峪希望小学,寓意“警钟长鸣”的钟塔成为整个展览的高潮。回荡在山谷间的钟声引申建筑的纪念主题,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发生在这里的悲惨一幕,更企盼未来世界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是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的建设意义,也是刻意表现的主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