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清?赵翼
上面两首诗分别是明代和清代的作品,它们讲的都是一件事,是关于后周末年“陈桥兵变”的事情。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与什么有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关键词描述的是谁)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篡位自立,建立了宋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是五代时期众多兵变中的一次,它既然与前朝兵变相似,又与前朝兵变有区别。
唐末五代是一个军阀割据,武夫当国的时代,从后梁后唐到后周,前后五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所有的王朝建立都是靠兵变上台。
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本身就是后汉大将,他起兵造反,推翻后汉建立后周。
后周世宗柴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整顿了禁军,拓展了领土,慨然有统一天下之势。
但是柴荣天不假年,英年早逝,他死后只有十二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根本没有能力压服众将。
柴荣在临死前担心功勋宿将造反,于是贬斥了一批皇亲国戚,提拔了一些没有背景的青壮年军官,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柴荣没有料到,最终后周还是灭在这了这群青壮年军官手中。
柴荣死后第二年正月,赵匡胤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兵变。
他谎称北方契丹入侵,亲率殿前军主力出征,大军从开封出发,走到陈桥驿的时候,诸军发动兵变。
在赵匡胤军中,有大批如赵普等亲信,这批人在军中散布流言,号召大家造反,推举赵匡胤为主。
赵匡胤装作不知,被人“强行”披上黄袍,这就是“黄袍加身”。
赵匡胤半推半就,带领军队回转开封,逼迫柴宗训退位,他自己做了皇帝。
赵匡胤做皇帝似乎是被众人胁迫,其实他早有预谋。
开篇两首诗说的再明白不过,“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赵匡胤一党自导自演的戏码,自然骗不过后世人的眼睛。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政变兵变,有的促进了中国历史发展,有的则导致国家陷入分裂动乱。
陈桥兵变虽然是一场阴谋叛乱,但好在赵匡胤比较有政治才能,他称帝后“杯酒释兵权”解决了禁军将领拥兵自重的问题,保证了王朝稳定,同时他积极发展生产,推崇科举平民化,为宋朝的文治巅峰打下了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