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出生,张允和本是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四姐妹中排行老二。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武龄,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丈夫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张允和本人也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今华东师范大学)。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
张允和因为从小体弱,人们将其与林黛玉相比,后来便有了‘白发才女的称呼’。
张允和姐妹都嫁给谁了(张允和个人资料简介)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才气和家庭就已经足够自己绚烂一生了,可张允和除了这些还拥有完美的爱情。
她的先生周有光是她哥哥的同学,十六岁的张允和到周有光家玩耍两人相识相恋相知到最后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育有一子一女。不过这日子并未持续多久。
1937年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她带着年幼的儿子和女儿与周有光辗转逃到四川,女儿小禾因盲肠炎救治无效而不幸夭折;她带着儿子迁回成都后,儿子小平又被流弹打中肚子,肠子穿了6个洞,幸亏手术及时,保住了性命。那粒子弹在她保存了半个世纪之后,交给小平的女儿作为纪念。而小禾的一块小手绢则始终留在她的身边,那是未及6岁便离开人世的小女儿唯一的遗物。
颠沛流离了十多年,先后搬家几十次,一家人终于盼来了解放与和平的年代。1952年,张允和受叶圣陶先生的推荐,从上海调到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多年的奔波与操劳,让张允和本就瘦弱的身体变得更加孱弱,1959年的时候,允张和先生因为严重的心脏病而被两位权威的医生“判处死刑”,认为她随时都会死掉。
但是面对医生的诊断,她的心态则相对平和,经历过风浪的她似乎对凡事都看得很淡,她给自己制定了三不原则: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文革”中,周有光先生发配甘肃,儿子、儿媳下放湖北,只剩下张允和先生带着小孙女留守北京。她曾说:“命运为了锻炼我,把最难的‘题’都留给了我一个人。”但她又一次坚持下来了。
张允和先生一生坚强又倔强,86岁的高龄,在很多人退休享乐的日子,她还在学习电脑打字。最后留下昆曲《水》和《昆曲日记》。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先生安然去世,享年93岁。纵观先生这一生从安稳富足到颠沛流离,经历骨肉分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自然也是充满了世态炎凉。但是先生的清醒和强大的心里自然也值得我们学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