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李存信事件(李存信 最后的舞者)

李存信事件(李存信 最后的舞者)

李存信事件(李存信 最后的舞者)有次和朋友聊天,谈到唐末五代时候的猛将,他第一反应就是李存孝,还饶有兴趣地和我介绍起这位猛将兄的生平:他本名安敬思,是一个牧羊儿,后来因为打虎壮举被晋王李克用看中,赐名李存孝,收为养子,和李存勖、李嗣源等人并称十三太保,但是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被另外两个养子李存信和康君立所嫉妒,于是假传王命将其赐死。李存信事件(李存信最后的舞者)邵氏《十三太

有次和朋友聊天,谈到唐末五代时候的猛将,他第一反应就是李存孝,还饶有兴趣地和我介绍起这位猛将兄的生平:他本名安敬思,是一个牧羊儿,后来因为打虎壮举被晋王李克用看中,赐名李存孝,收为养子,和李存勖、李嗣源等人并称十三太保,但是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被另外两个养子李存信和康君立所嫉妒,于是假传王命将其赐死。

李存信事件(李存信最后的舞者)

李存信事件(李存信最后的舞者)

邵氏《十三太保》剧照

其实他讲的都来自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半真半假。比如李存孝幼年为牧羊儿是嫁接李存信的事迹,他本身是李克用抓来的奴隶,后来因勇武被李克用收为养子。收养子在唐末五代非常流行,名为养子,实则打手,是军阀们扩充实力的手段之一。而且历史上也并没有“十三太保”这一组合,因为“十一太保”史敬思在884年的上源驿之变中被杀,而第二年“三太保”李存勖才出生。而且,“十三太保”名单中的李存审、史敬思、康君立并非李克用养子。何况,太保是三师之一,正一品的高官,连李克用都没当上,甭说儿子们了。而且李存孝之死也并非被人陷害,而是背叛李克用而被杀。

但是,有一点没错,李存孝的武功确实了不起,即便不算盖世无双,也可说是罕逢敌手。

网上有句话叫“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说是李存孝的武功能和西楚霸王项羽媲美,那我们来看看李存孝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吧。

邵氏《十三太保》剧照。李存孝(姜大卫饰)

890年,泽州李罕之投降李克用,于是朱温派兵攻打泽州,汴军士兵在城下喊话说:“李罕之你不是仰仗着沙陀李克用的势力看不起其他藩镇么,现在张相公(张全义)正在围攻太原,葛司空(葛从周)已经打下璐州了,十天以内,沙陀胡(狐)儿的老巢都要丢了,你想想你还有命吗?”李罕之心急如焚,但又打不过汴军,只能困守孤城,等待晋军早日来援兵。

有一天,汴军又像往常一样,准备出营挑战,没想到营门口来了一队人马,大概有五百人左右,为首一将雄烈过人,只见他身披明光战甲,使一条丈八长槊,胯下骏马,有意思的是,他身后还有两匹相同体型的战马,上面坐着两个青衣奴仆,不知这俩人是干嘛的。

“呔!”只听来将一声大喝,“对面的汴军听真,某是晋王麾下李存孝,是来给沙陀人找巢穴的,现在要用你们的肉来犒军,来一个胖子跟我一绝雌雄。”

汴军中有骁将邓季筠,听说李克用援军来了,立刻挺枪出战,哪知一个照面,就被李存孝挑落马下,身后的士兵一拥而上将其绳捆索绑。接着李存孝将长槊横搁在腿上,取下马铠上的铁锤(铁檛),舞动如飞,带兵冲入阵中,不一会儿,战马已经疲惫不堪,而李存孝战意犹酣,这时,奴仆甲骑马适时来到他身边,和他换马,又过了一会儿,这一匹也乏了,奴仆乙又跑过来和他换马,如此反复,汴军大败,泽州之围遂解。

此时,唐朝廷任命孙揆为昭义节度使(治璐州),朱温派三千人护送他上任,加上孙揆的本部人马,一共一万余人。李存孝打听到孙揆上任的消息,就精选三百人埋伏在孙揆必经的长子县。果然,排着一字长蛇阵的唐军进入李存孝的伏击点了,李存孝发现先头部队中有一顶红罗伞盖,底下必定是孙揆无疑,而且,先头部队走得还挺快,此时已经和大部队脱离,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冲!”李存孝一声令下,晋军三百勇士一拥而上,孙揆是文官,比邓季筠好抓多了,李存孝扯着他的宽袍大袖将其拎下马来,后面的士兵将其绳捆索绑。接下来还是是老一套程序,冲阵,换马,再冲阵,再换马,最后,光活捉的唐军士兵就有五百。

(注:《资治通鉴》中两件事情发生的顺序和新、旧《五代史》是相反的,本文采用《五代史》的记载。)

唐末形势

《旧五代史》中,薛居正评价李存孝“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张辽曾在逍遥津以八百大败孙权十万人马,甘宁在濡须口百骑劫曹营,可见,李存孝是那种可以以少胜多的猛将。

文章写了一半了,还没点题呢,到底谁来“卷”李存孝呢?这张饼出锅了,不是,这个人出场了,他就是李克用的另一个养子——李存信。

别看李克用收了一堆干儿子,都能独立成军了——义儿军,但是真正出类拔萃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也不过九个——李嗣源和《新五代史·义儿传》中的八人,所以李存信的才干是不会太差,但是和李存孝比起来,不论是武功、勇猛还是带兵能力都差一大截,既然正面战场比不过,那就开辟第二战场,于是李存信就开始搞起了办公室政治。

邵氏《十三太保》剧照。康君立(王钟饰)和李存信(南宫勋饰)

891年,定州王处存受镇州王镕攻击,向河东求救,李克用派遣李存孝等救援,而王镕的盟友幽州李匡威的救兵也不期而至,晋军双拳难敌四手,只能暂停进攻。这下好了,李存信可逮着理了,于是向李克用进谗言说:“父王,李存孝恐怕是和王镕有勾结,所以才裹足不前的吧。”

这事让李存孝知道了,联想起以前受到的不公待遇——璐州之战后,自己只当了汾州刺史,没当上昭义节度使——于是一拍大腿,索性反了吧,当下给朱温、王镕写信,表示要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共剿沙陀,唐朝廷听说李克用手下第一打手反正了,当即下诏任命他为邢、洺、磁节度使。

这下好了,李存信天天喊“狼来了”,这下“狼”终于来了,李克用勃然大怒,带上李存信等人讨伐这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他先打王镕——谁让你是李存孝的盟友呢,王镕不敌只能投降,并转过头来攻打李存孝。(剧情神反转,错过了五分钟就跟前面情节连不上了。)

李存孝此时是孤军作战的——唐朝和朱温拉拢他不过是为了牵制李克用,谁拿你当兄弟了?现在就剩下邢州一座孤城了,李克用在城外组织工兵对挖战壕,修工事,要把李存孝逼地弹尽粮绝。李存孝不甘心坐以待毙,带领骑兵出城破坏——攻城战变成了消耗战,是李克用的工程兵先用完,还是李存孝的骑兵先耗尽,这是个问题。

就在双方“尬战”的时候,李存孝手下有人给他出主意:“将军怕的人只有晋王一个,我们就让晋军修工事,等他们修好了,晋王也就回太原了,到时候战场的主动权不就在将军手上了吗。”大家是不是没听懂是啥意思,凭啥修好工事李克用就走了?何况,一旦工事修成,不管李克用在不在,你的骑兵都派不上用场,就是死路一条啊。但是,李存孝觉得自己听懂了,就放任晋军在城外干基建,等到项目竣工了,李存孝登上城楼一看,李克用的王旗怎么还在?怎么办?凉拌,投降吧。

李存孝一步一磕头,来到李克用大营中,辩解说:“父王对孩儿有天高地厚的再造之恩,孩儿也曾为河东立下汗马功劳,孩儿此番也是被逼无奈,全是李存信挑唆我们父子所致。”

“呸!”李克用一声怒喝,拿出一堆信件——那是李存孝写给王镕,王镕投降后又当做投名状给李克用了,“你写给王镕的信里说我名为大唐宗室,实为朝廷叛逆,还将我比作安禄山、黄巢,难道这也是李存信逼你的?来人,将他押上木笼囚车,带回太原。”

李克用返回太原后,又一次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如何处置李存孝,会议室里寂静无声,只见李嗣源等人低头不言,康君立等人默然无语,李存信等人幸灾乐祸——总之没有人为他求情,于是,李克用只能将其车裂。

在旧、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中,都说李克用本意是想让众将为李存孝求情,然后自己顺坡下驴,免其死罪,将功补过。史家不是李克用的蛔虫,怎么知道他的心事?因为李存孝死后,李克用十余天不上班,后来每次提到李存孝的时候总是泪眼婆娑、涕泪横下,康君立看了不以为意,说何必为一个叛将伤心呢?一语触怒李克用,将康君立囚禁后鸩杀。可能是根据这些“后续剧情”推断出来的吧。

但是,李存孝是公开造反,已经越过底线了,李克用还要重新起用他是不是心太宽了?我觉得,李克用哭,是因为“李存孝反叛事件”标志着他在用人方面的失败,已经成为他的逆鳞了,不知死活的康君立恰好撞枪口上了。

李克用不知道,“李存孝造反”表面上是两个属下互撕,实际上他糟糕的领导能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领导者不能扩大甚至制造下属间的矛盾。救王处存、打王镕那次,为啥王镕能拖到李匡威来救他?很简单,因为后来李克用又命李存信“配合”李存孝,好家伙,这俩人没火并算是克制了,合作是不可能合作的,这辈子不可能合作的,于是俩人就磨洋工,让王镕捡了一条命。

其次,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是杜绝办公室政治的法宝之一。擒孙揆、夺潞州那次,李存孝功劳最大,结果只得了汾州刺史,那昭义节度使给了谁?就是那个啥都没干的康君立,把李存孝气得几天吃不下饭,最后一拍大腿,去潞州抢一把,让康君立下不来台。(由此可见,所谓的乱世英雄都是些什么货色。)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领导和下属必须要有沟通渠道。李存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打仗,让李存信进谗言有了可乘之机。何况李存孝本身就没心机,这样的人,领导更要主动和他沟通才对。

最后一点,领导要控制情绪。他为了李存孝这个叛将就杀了康君立这个功臣和忠臣,他的手下怎么会不寒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宁波队长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

上一篇: 仁祖反正(仁祖李倧)
下一篇: 峨眉山在哪个省哪个市(峨眉山景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