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冲锋枪设计领域,意大利人是绝对的先行者,早在1914年就设计了发射手枪弹的维拉尔-佩罗萨机枪,这是一种双管航空机枪,被认为是最早的冲锋枪原型。1918年,伯莱塔公司的枪械设计师图里奥·马伦戈尼在维拉尔-佩罗萨机枪基础上设计了伯莱塔M1918型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25发弹匣位于枪身上方,配有折叠式刺刀,射速高达900发/分,是世界上第一种作为冲锋枪设计的制式武器,甚至比著名的德国MP18冲锋枪更早投入实战。一战结束后,M1918型冲锋枪继续装备意大利军队,并在30年代做了改进,改为下置弹匣供弹,一直服役到二战初期。由于M1918型冲锋枪足以满足需要,意大利军方很长时间都没有开发新冲锋枪的想法。
意大利共和国成立时间(意大利共和国英文)
■伯莱塔公司生产的第一款冲锋枪M1918型,采用上置弹匣设计。
■经过改进的M1918/30型冲锋枪,改为下置弹匣设计。
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于市场竞争的目的,伯莱塔公司决定在M1918型冲锋枪基础上研究新型冲锋枪,已经成为公司总工程师的马伦戈尼在时隔多年后再度操刀,带领团队进行设计,于1935年完成原型枪,经过改进后于1938年定型投产,命名为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M1938型冲锋枪全枪长946毫米,枪管长315毫米,空枪重量4.2千克,在设计上继承了M1918型的元素,比如自由枪机自动方式、圆柱形机匣与木制枪身及枪托的组合等等,但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创新。
■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的早期版本,双孔式枪口制退器是其典型特征。
马伦戈尼针对M1918型射速过高的缺陷,通过加长机匣、延伸自动机构行程以及增加枪机质量等措施,将最高射速控制在比较合理的600发/分。M1938型在细节上更是独具匠心,采用了浮动式击针和开膛自动保险,带有防尘盖的拉机柄为非随动设计,在射击时并不随枪机运动,在当时的冲锋枪设计中十分罕见,抛壳口也不同寻常地设在机匣左侧。为了提高散热效率,M1938型采用开膛待击模式,枪管外面包裹着带有圆形散热孔的套筒,在枪口装有双孔式制退器。
■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的枪身右侧局部,注意带有防尘盖的拉机柄。
■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的抛壳口设在机匣左侧。
M1918型仅能全自动射击,而M1938型具备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其切换方式颇具特色,用双扳机设计取代了常用的快慢机,前扳机为半自动射击,后扳机为全自动射击,在战斗中操作便捷,非常实用。M1938型在枪口处装有刀片式准星,在抛壳口后方的机匣上部装有缺口式可调照门,标尺距离最远可调至500米。M1938型还继承了M1918型配用刺刀的做法,在枪管下方设有刺刀座,可以安装一柄M91/38型步枪的折叠式刺刀。
■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的枪身左侧局部,注意其双扳机结构。
■配有刺刀的M1938型冲锋枪,刀刃向后折叠。
M1938型冲锋枪发射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不过意大利制造的9毫米手枪弹比其他国家的子弹装药量略多,因此初速更高,达到420米/秒,弹道低伸平直,射击精度更好,威力也更大。M1938型冲锋枪采用下置直弹匣供弹,配有10发、20发、30发和40发四种容量的弹匣可供选择,采用双排双进模式,供弹更加顺畅,在战斗中比较常用的是30发弹匣。早期制造的M1938型冲锋枪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枪机和机匣均使用优质钢材铣削制成,结构坚固,装配精细,公差极小,配合较大的尺度和重量,射击非常稳定精准,尤其在远距离射击时易于操控,有效射程可达200米,熟练射手可以在100米距离内进行精确点射,射击精度优于同期大部分冲锋枪。
■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配有四种弹匣供弹。
得益于精心的设计和优良的工艺,M1938型冲锋枪获得了优异的性能,也付出了加工耗时、成本飙升的代价,不利于战时量产。当伯莱塔公司于1939年向意大利政府推销M1938型冲锋枪时,第一个用户是殖民地部,采购了数千支装备北非殖民地的警察部队。意大利军方虽然对该枪出色的性能印象深刻,但认为不适于常规的步兵战斗,只适合装备警察和突击队,对高昂的售价也表示难以接受。意大利陆军从1941年初开始小批量订购M1938型冲锋枪,装备宪兵和伞兵部队,同时要求伯莱塔公司进行改良,降低成本。
■一支大量装备M1938型冲锋枪的意军部队,能有这种配置的必然是精锐。
■手持M1938型冲锋枪射击的意军士兵,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持枪方式。
根据军方要求,马伦戈尼对M1938型冲锋枪进行了改进,简化了部分工艺,取消了刺刀座和开膛自动保险,重新设计了枪口制退器,将两个水平大型开孔改为枪口上方的四道横向切槽,以提高效率。改进后的版本成本依然较高,但还是以M1938A型的名义被意大利军队列为制式装备。
■经过改进的伯莱塔M1938A型冲锋枪。
■M1938A型冲锋枪的枪口制退器细节,采用四道切槽设计。
由于性能出众又数量较少,M1938A型冲锋枪优先装备意大利的精锐部队,比如伞兵、阿迪蒂突击队、阿尔卑斯山地兵、神枪手步兵、宪兵、海军“圣马可”陆战营以及黑衫军部队等。第185“闪电”伞兵师和常规步兵师中的黑衫军营都因为大量装备了M1938A型冲锋枪且作战狂热,而被对手视为劲旅强敌。对于意大利官兵而言装备M1938型冲锋枪是一种荣誉,更是精英的身份标志。意大利精锐部队的冲锋枪手们还配发了一款极富特点的弹匣携行具,这是一件帆布制无袖背心,在前后缝制了横向弹匣插槽,前方有5个,背后有7个,总共可以携带12个弹匣,穿着时酷似日本古代武士的盔甲,被冠以“武士”的绰号。
■装备M1938A型冲锋枪的意大利伞兵,可以观察到“武士”弹匣装具的背面。
■表现意大利伞兵部队作战的彩绘,其中两名士兵装备了M1938型冲锋枪。
■黑衫军部队也是优先装备M1938型冲锋枪的单位之一。
为了迎合战争需要,提高产量,马伦戈尼继续对M1938A型冲锋枪进行深度改进,机匣改为薄钢板材质,浮动式击针改为固定式击针,可调式照门改为固定照门,取消了枪管套筒,在枪管上开出长槽以保证散热,简化了枪口制退器,枪管和枪托都有所缩短以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这款深度简化版本于1942年推出,被称为M1938/42型,全枪长度缩短到800毫米,枪管长213毫米,空枪重量3.27千克,枪口初速380米/秒,射速为550发/分。由于伯莱塔公司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加工水准,大幅简化的M1938/42型依然性能良好。
■经过深度简化后的M1938/42型冲锋枪,取消了枪管套筒,修改了制退器形状。
■基于M1938/42型冲锋枪衍生的改型,使用MP40风格的折叠枪托。
1943年9月,意大利向盟国投降,德军迅速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解除了意军武装,同时扶植墨索里尼建立了社会共和国。被德军控制的伯莱塔公司继续批量生产M1938/42型及其改进型,普遍装备社会共和国所属的部队。德军对于M1938型冲锋枪颇为赞赏,将其列入己方装备,赋予MP738/739的代号,来自党卫军和伞兵等精锐部队的德军官兵认为M1938比MP40更大更重,但性能更可靠且做工精良,乐于装备使用。在1944年至1945年间,德军接收了超过23万支M1938系列冲锋枪,而MP40的产量为110万支,相比之下数量相当可观。此外,罗马尼亚在1941年订购了5000支,日本在1943年订购了350支。
■1943年社会共和国成立后,墨索里尼检阅忠于他的武装民兵,它们同时装备了M1938A型和M1938/42型冲锋枪。
■两名社会共和国部队的士兵,都装备了M1938A型冲锋枪,其中左侧士兵穿戴了“武士”装具。
■使用M1938型冲锋枪作战的德军伞兵,从制退器形状看是最早期的版本。
■两名装备M1938A型冲锋枪的德国军人,德军也非常喜欢这款意大利冲锋枪。
■伯莱塔M1938A冲锋枪和德国MP40冲锋枪、MP34冲锋枪的对比图。
好评同样来自活跃于德占区的各路游击队,他们普遍认为M1938型冲锋枪要比英国提供的司登冲锋枪要好,即便司登更适合隐秘行动,他们还是宁愿拥有一支伯莱塔冲锋枪。美军士兵对M1938型冲锋枪也颇有好感,因为即使在装满弹药的情况下伯莱塔冲锋枪也要比汤普森冲锋枪的空枪更轻,而且精度更好,它一直是盟军士兵最渴望得到的战利品之一。总之,伯莱塔M1938系列冲锋枪以上乘的品质、优良的性能和出色的实战表现赢得了不同阵营的赞誉,被认为是二战时期最成功和最有效的意大利轻武器。
■二战后期活跃于罗马附近的意大利游击队,后排两人装备了M1938冲锋枪,前排两人装备了英制司登冲锋枪。
■1943年12月,两名美军士兵在查看两名意军士兵的M1938A型冲锋枪。
■一名美军士兵背着缴获的M1938A型冲锋枪,安装了10发短弹匣。
二战结束后,伯莱塔公司继续生产M1938系列冲锋枪并持续改进,于1949年推出M1938/49型,枪长798毫米,枪管长210毫米,空枪重3.25千克,并衍生出多种子型号,在装备意大利军警部门的同时,大量对外出口,超过20个国家曾装备过该枪,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M1938系列冲锋枪在意大利服役至1961年才被更先进的伯莱塔M12型冲锋枪取代,但伯莱塔公司继续生产该枪,以满足外国用户的需求。到1975年停产为止,伯莱塔M1938系列冲锋枪各型总产量高达100万支。
■1945年6月在格但斯克举行阅兵的波兰军队,前排士兵装备了从德军手中缴获的M1938/44型冲锋枪。
■现代军迷装扮的二战德军伞兵,手持一支伯莱塔M1938A型冲锋枪。
由于伯莱塔1938型冲锋枪做工精良,外形也很精美,在国外的老枪市场上也是很多收藏家趋之若鹜的藏品之一,该枪的价格也是非常的昂贵。
■产量相对较大的伯莱塔1938A型冲锋枪的价格在海外老枪市场上普遍售价在1万美元以上,像产量较少的早期型伯莱塔1938/42单价可以卖到5.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7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