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公元前200年出生于颍川,年少时的师从法家张恢学习先秦法家学说,在西汉那个没有科举的时代,察举制作为主要选官制度的西汉,可以说的十之八九的官吏全都是由名门望族推荐而上,没有背景的晁错就这样一直跟着老师学习先前法家学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登堂入室。
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汉文帝时期,晁错才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机,由于秦朝始皇帝焚书坑儒,诸多古代典籍全都失传,只有少部分流入民间,其中有一本为《尚书》的儒家五经之一被找到,懂得《尚书》之人却是一名年过半百的老者,根本无法入朝为官,无奈之下汉文帝这才下令使用西汉另一选官制度征辟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造之材去继承《尚书》传承。
而这名幸运儿就是我们本期的主角晁错,与其说是幸运,倒不如说是晁错本身实力极强争取来的,作为一名毫无背景的寒门子弟,晁错硬是凭借着杰出的才学和优良的品行,从众多门阀贵胄中脱颖而出,本就深得法家学说的他,在学习了儒家经典后的他,顿时声名大噪,成为了人们口中“学贯法儒”的惊世大才。
汉朝晁错简介(晁错简介资料)
有了“学贯法儒”光环加持的晁错顺利进入太子府,后因一册名《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述太子应该懂得治国的方案)的奏疏被汉文帝赏识拜为太子家令,太子刘启对其学识极为钦佩,深得太子的喜爱与信任。
(这里解释一下太子家令的职位大小,太子家令掌管太子家的大小事务,等同于当时西汉九卿之流,地位上比九卿还要尊贵不少。)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病逝,太子刘启登基继位也就是文景之治中的第二位汉景帝,作为汉景帝的十足亲信,晁错被提拔为内史(地位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地位之高,就连当时的许多法令都是由他奏请汉景帝更改。
而这一举措却如同隔着灶台上炕,惹怒了当时的丞相申屠嘉,那么申屠嘉又是谁呢,他是当初随着汉高祖刘邦一同起兵的诸多武将之一,凭着高尚品德被汉文帝任命为丞相。
申屠嘉妒火中烧视晁错为眼中钉肉中刺,无时无刻不想着除掉他,其实这里也有大部分的原因是晁错本是出身法家,大多时执法严厉,完全不顾人情关系,惹恼了勋贵集团。
终于有一日,申屠嘉得知晁错因为出行不便私自改变内史府大门朝向,破坏了太上皇宗庙外墙,于是便要借机上奏治罪晁错。
谁料精明的晁错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夜入宫向汉景帝请罪,作为汉景帝的老师和心腹,晁错自然而然地就被赦免了,在第二天的朝会上申屠嘉请求治罪晁错,汉景帝却告知申屠嘉是自己让晁错这么做的,他并无过错。赤裸裸的偏袒让申屠嘉悲愤交加,不久便病逝。
这件事之后,晁错被提拔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自此晁错迎来了他的人生巅峰,他先后为汉景帝献策治国,御边。随着汉景帝对他的愈发信任,晁错也彻底放开了手脚,开始大刀阔斧地治理国家,同时他的缺点也暴露了出来,那就是执法太过锐利严苛,似乎法家学说已经融入了他的骨髓,完全不为自己考虑,为此他几乎得罪了朝廷上上下下。
在他向汉景帝进言削藩的那一刻起,无数隐藏在暗处的利剑都同时瞄准了他,终于在他的策划下汉景帝开始实施了他的削藩大计,最先下手的就是那个曾经与自己有过过节,也是权势最大的叔叔吴王刘濞。
(为什么说汉景帝与刘濞有过节,在汉景帝还会太子时,刘濞带着他的太子刘贤入京时,汉景帝失手用棋盘将吴王太子刘贤打死。)
刘濞自然不会束手就擒,面对这位曾经打死自己太子的皇帝侄儿,刘濞早已心怀怨念,在暗中私自铸钱,贩卖盐铁,暗中积蓄力量,削藩策一出,他便联合其余六位诸侯王,起兵平叛,口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这场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面对七国之乱,晁错与汉景帝都早有预料,为此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则学名相萧何留守京城,然而他却不知道,汉景帝不是高祖刘邦,他也不是萧何,汉景帝刘启罕见地拒绝了晁错的建议,而这一次的事件,就等同于一个信号,汉景帝对晁错的信任出现了裂痕。
作为勋贵集团一员的窦婴(汉景帝母亲窦太后的侄子)便为汉景帝推荐了被晁错打压下去的袁盎,而众多勋贵集团成员就如同见了漏缝的鸡蛋般,一同联名上奏要求诛杀“引发七国之乱”的元凶的晁错,其中就有文官之首,位列三公的丞相陶青。
面对群臣上奏和各方压力下,汉景帝抱着幻想忍痛下诏,他先是召晁错进宫,而后在晁错途径东市时宣读诏书,将其当街腰斩,晁错直到死前都一直以为汉景帝要与自己商量朝政,以至于他被杀时还穿着朝服。
然而晁错被杀,七国之乱并没有向汉景帝想象般被压下,然而是愈演愈烈,直到大将周亚夫领兵斩杀吴王刘濞,七国之乱才彻底平息。
纵观晁错这一生,他的死亡在其年少时学习法家学说就早有定数,就如同法家先贤商鞅等人的下场一样,落了个不得善终。
后世史官大多认为晁错建议汉景帝亲征,他留在京城欲报私仇。
然而在小编看来,晁错之变乃是真正为了西汉富民强国,勋贵为了自身权利不受到损害,对变法革命者无所不用其极,晁错之死的背后其实就是他与贵族集团斗争的失败。
虽然晁错身死陨灭,但是他提前引爆了诸侯王这一大隐患,使各地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利,为后世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了下坚实的基础,晁错不可不谓西汉名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