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顾名思义,便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多俗话,往往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非常之接地气,人出生之后,除了学走路之外,最为重要的,便是学会说话。在旧时的农村,当发现有小孩子学说话学得比同龄小孩慢,学会说话比同龄小孩晚时,老人家们便会安慰一句话道:“贵人语迟”
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便是涉及到“贵人语迟”的,这句俗话便是——“语迟必显贵,步紧多受穷”,何意?老祖宗的识人术,还受用吗?
语迟必显贵有四种解释。
从从容容的意思是什么(坦坦荡荡从从容容的意思)
其一,便是上文所说的,孩童学会说话的时间,相对同龄人较晚,俗话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古今中外,诸如王阳明、爱因斯坦这般,学说话时间比较迟的例子并不少,当然,也有人认为安慰的成分比较大。
其二,正本溯源,“贵人语迟”这个词语,最早起源于《论语.学而》,其中道:“贵人语迟,敏于行而不讷于言”,因此,衍生出“讷言敏行”这一要求,由此可见,所谓的贵人语迟,指的是深思熟虑后才发言,确保所说的话经过思考,经得起推敲。
其三、“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语迟也指代说话慢条斯理,从从容容,亦指代这样的性格,稳重不慌不忙。其四、语迟,也指代最后说话,最后发言,现实生活中,很多场合最后发言的人,往往是身份和地位比较高,受人们尊崇的,而他们最后的压轴性发言,也是整件事的最终裁定。
而关于俗话的后半句“步紧多受穷”,则有两种解释。
一种认为,指的是遇到事情慌乱,与这一状况相反的,便是《论语.学而》中所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面临艰难的境况,而这时候,则更需要不慌不忙、从容淡定的方式和态度对待,无论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时候,不紧不慢,反而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而慌慌张张,毛毛躁躁,会让人产生误判。
另一种解释认为,这也是俗话对于古代现实生活现象的一种观察,正如宋朝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一首唐诗《陶者》中所写道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古代的穷人,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劳命奔波着,忙忙碌碌,这便是俗话所说的“步紧”,步紧多受穷与另外两句俗话“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本质上的意思是相近的。
总结:以上,便是俗话:“语迟必显贵,步紧多受穷”的解释,之所以说语迟必显贵,可以是一句宽慰的话,可以是处世的品质(言语谨慎、态度从容),可以是一种现象。之所以说步紧多受穷,既是一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告诫,告诫人们遇事不可慌乱、切记慌慌张张,毛毛躁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