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苏洵简介)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苏洵简介)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苏洵简介)偶然的机会,翻看《古文观止》一书,其中苏洵写的《心术》一文使我眼前一亮,读后内心感慨颇多。先说说文章的题目,“心术”一词,意思是指修心体道之术。基本解释为心思或主意、计策。《管子·心术》有记载。然而《管子》的《心术》篇,讲的是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而苏洵所写的《心术》一文,阐述的是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

偶然的机会,翻看《古文观止》一书,其中苏洵写的《心术》一文使我眼前一亮,读后内心感慨颇多。先说说文章的题目,“心术”一词,意思是指修心体道之术。基本解释为心思或主意、计策。《管子·心术》有记载。然而《管子》的《心术》篇,讲的是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而苏洵所写的《心术》一文,阐述的是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苏洵《心术》一文,通篇逻辑缜密,论点论据环环相扣,完美地展现出作者在当时复杂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冷静判断,将自己的思想客观地表述出来,不仅为当时处理军事、社会问题指明出路,且文章文学造诣颇高。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苏洵简介)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苏洵简介)

文中提到“凡战之道”有四养:“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把带兵作战时的措施高度概括为: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不仅如此,文中提到的“有恃则勇,无恃则怯”又与“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暗合,所谓“乘之”,就是抓住敌将的弱点“动于险”而出奇制胜。

阅读苏洵《心术》一文后,不禁感叹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要深入研究古人智慧,需要大量涉猎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方可知其一二。

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品味苏洵的这篇《心术》。

心术

【作者】苏洵【朝代】宋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上一篇: 南洋楹木(南洋楹木芯板是实木吗)
下一篇: “明断服人”高成龄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