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内是什么意思
一部《水浒传》,衙内是什么意思,说的是“逼上梁山”,而第一个被真正逼上梁山的好汉,无疑就是豹子头林冲。不过,逼他上梁山的不是“官”,而是“衙内”。
衙内是什么意思(衙内是什么称呼)
对于“衙内”,很多人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人名?还是个官职?还是其他什么玩意儿?纵观整部水浒传,被称之为衙内者只有一个人,也就高俅的干儿子。
原来高俅发迹,但膝下无子,便将阿叔高三郎儿子接过来,认了个义子干儿。书中说“本来叔伯弟兄,却与他做了个干儿子”。很多人通过影视剧误以为高衙内是高俅的侄子,其实不然,二人的关系原是叔伯兄弟,既堂哥将堂弟认作干儿子,这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在人伦关系上乱了套。也许作者施耐庵正是要通过这一点来出出高俅的洋相,存心鄙薄高衙内。
就这样,堂弟成了干儿子,这个堂弟岁数不大,但自打跟了高俅,便无法无天,虽然没有任何官职,却“在东京依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便叫他花花太岁。”作者为了让高衙内的形象展示的更全面一些,衙内是什么意思,还写了一首诗:脸前花现丑难亲,心中花开爱妇人。撞到年庚不顺利,方知太岁是凶神!
衙内是什么称呼
对爱看宋元明清时期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人来说,“衙内”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称呼。远有《水浒传》中大名鼎鼎的高衙内,近有电视剧《梦华录》中的“快乐源泉”池衙内,都是各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可究竟什么是衙内?为什么这群人会频频出现在影视文学作品中?
“大可爱”池衙内。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地名、官名,还是人名?
“衙内”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最早的“衙内”其实是一个方位词。“内”字好说,不管词义如何衍生,总逃不过与“外”相对的一个方位。而这“衙”字,无论是名词“府衙”“衙役”,还是动词“放衙”“排衙”,倒都与官府公门脱不开干系。
说起“衙”与官府的渊源,还得从一面旗子说起。这种边缘为锯齿状的旗帜,因形状类似一排尖尖的牙齿,所以叫“牙旗”。这种牙旗也广泛出现在军营门口,因此军营的大门也被叫“牙门”。唐代刘禹锡诗中,便有“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一句。大约到了唐代,衙内是什么意思,“牙门”的叫法逐渐被移用到官府,“牙门”也误传成“衙门”。这“衙门”以内的区域,自然就被叫“衙内”了。一套成熟的行政体系下大大小小的衙门多,这“衙内”指的地方也有大有小。大一些的“衙内”如《旧唐书》中“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这里的“衙内”指的是皇宫,是唐德宗要求自己的禁卫军头领晚上要在宫里值班的意思。小一些的“衙内”,便是指各级地方官府或军队驻地了。
衙内在宋代是什么官
关于清朝地方政府有不少不正确的认识,例如有人说清朝用一个小政府管理了一个大国,并举例说知县县衙只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几个人就把一个县管理了。并由此夹枪带棒地说效率是越来越低,人员越来越多,该消肿了。
其实,说这话的人显然不懂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人说清朝县衙其实人很多,例如巴县知县刘衡说他在任时县衙的衙役达七千人。《蜀僚问答》。其实,说这话的人显然不懂什么叫在编不再工人员、什么叫临时工。
今天我们就聊聊,清代地方政府到底雇佣多少人这一问题。
简单地说,整个清代的衙役每个县的县衙的平均衙役至多20人(根据光绪朝统计预估),衙内是什么意思,整个县衙在编人员25人以上。平均每个县的县衙入流与不入流官员最少(请注意最少二字)10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