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屡屡遭受外国侵略,在正面战场上往往一击则溃,其中最出名的战役便是八里桥战役。这一战,三万清军迎战八千英军,最终结局却惨不忍睹。三万清军被打得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而英军方面只有数人死亡。
僧格林沁之死(僧格林沁简介)
这一战之前,清王朝统治者自信满满,这一战之后,则是肝胆俱裂。后世在复盘此次战役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清军主帅僧格林沁战略决策错误,选择在八里桥这种开阔地带与英军决战。
但是这种后人随便都能得出的结论,僧格林沁会不知道吗?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甚至还曾打败过英法联军的老帅来说,他会不知道该在什么样的地形与英军决战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如此选择,最终上演了如此悲壮的一幕。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徒有其表的“天朝上国”光环被列强撕得粉碎。自此之后,各国轮番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无人能制,无人敢管。特别是在19世纪中期时,清王朝更是同时面对太平天国和外国列强的内外夹击,苦不堪言。
此时,清军赖以镇压天下的八旗军,已然腐朽不堪,毫无战斗力。无奈之下,清朝统治者只能放权地方,允许各地练兵成军,镇压内乱,抵御外敌。在这个政策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僧格林沁便是其中之一。
僧格林沁出生在素有游牧传统的蒙古族,自小便精于骑射。但是他便非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而是个家道中落的小门小户。不过幸运的是,在他十五岁那年,因为远房族叔病逝,膝下无子,僧格林沁便被选中过继为他的儿子,继承了祖上承袭下来的郡王爵位。
这个郡王爵位可了不得,使得僧格林沁直接与满清皇族有了那么点亲戚关系。因为僧格林沁的叔母是道光皇帝的亲姐姐,因此过继之后的僧格林沁便成为了道光皇帝的外甥。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在,僧格林沁立马被委以重任,甚至在道光临死前,还任命他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咸丰皇帝。自此,僧格林沁大权在握,在蒙古地区练就了一支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
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僧格林沁率领这支队伍数次击败了无往不胜的太平军,保护京都不受侵犯。僧格林沁也凭借这一战功,被咸丰皇帝赐予亲王爵位。
不仅对内战绩辉煌,即使在面对英法联军时,僧格林沁也是战果显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僧格林沁就曾在大沽口击败了来犯的英法联军舰队,击毁了数艘敌舰,歼敌五百余人,这是自1842年以来,清王朝在反抗对外侵略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因此,僧格林沁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在八里桥之战前,他可以说是屡战屡胜,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清王朝最后的“长城”。当时的统治者坚信,只有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根本不足为虑。
但是八里桥之战,无情地击毁了清王朝统治者的幻想,三万蒙古骑兵在英法联军的攻击下,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这一战被后世称为蒙古骑兵的最后一战,是悲剧般的一幕。究其原因,便是僧格林沁在开阔的地形,用传统的战法与拥有火枪洋炮的英法联军硬碰硬。那么,僧格林沁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会如此做呢?
1860年,在大沽口受到挫折的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很快便攻陷天津,直逼京师。不久后,通州陷落,这是北京城外唯一的防护重塞。此后,北京城已然无险可守。这时,清王朝能仰仗的大将只有僧格林沁一人而已。
因为在那时,僧格林沁是清王朝唯一一个有战胜过英法联军经验的大将。咸丰皇帝将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僧格林沁身上,但是僧格林沁真的能担起这份重担吗?
当时,通州已经失陷,北京城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根本没有任何险要可以让清军依靠。僧格林沁虽然手中掌握着实力强悍、作战经验丰富的蒙古骑兵,但是他所要面临的对手是拥有强大火器的英法联军。如何在战场上战胜,乃至击退英法联军,成为了僧格林沁最头疼的难题。
咸丰皇帝认为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有三万人,而英法联军只有八千人,这样的兵力对比,僧格林沁必胜无疑。但是僧格林沁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十分清楚英法联军的真正实力,清楚即使自己手底下有三万精锐也极有可能打败仗。
但是,他不能败,英法联军已经逼近京师,那是清王朝的中枢,是咸丰皇帝的居所,是文武百官所在之地,如果他败了,对于清王朝来说,将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如何战胜英法联军呢?蒙古骑兵的优势是速度,是在平原开阔地带发起冲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敌方要害,打乱敌军阵脚;劣势则是防守能力差,无法被动防守。而英法联军的优势也是在开阔地摆好阵势,迎接敌方攻击,以强大的火力打伤乃至击溃敌方。
因此,当时僧格林沁其实有三条路选择,最好的一条便是在夜里突袭,趁敌不备,大杀四方。第二条路则是主动出击,以己之矛攻彼之矛,直接跟英法联军硬碰硬,利用骑兵的速度,快速冲到敌军身边展开近战,利用强大武力击溃敌方。最后一条才是据城而守,迎接敌方的强大火力攻击。
但是英法联军根本没有给僧格林沁夜袭机会,在攻下通州后,便全速前进,在当日凌晨便已经到达八里桥。而据城而守的路也在通州陷落之后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所以,最后僧格林沁只能选择了在八里桥这么一个开阔地主动出击,试图以速度战胜英法联军。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僧格林沁大败,三万蒙古骑兵损失殆尽,而英法联军只死伤数人。之后,北京城陷落,咸丰皇帝出逃,圆明园被烧毁。泱泱大国的帝都,被蹂躏至此。
当此等战绩传回西方时,清王朝的衰弱被西方一览无余,国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而且,在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军更是趁机反攻,清王朝腹背受敌,衰弱速度越来越快。
不过,此战也被清王朝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所铭记,开始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最大差距在于火器,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登上了历舞台,冷兵器在中国军队中逐渐被火器所取代,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