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年,达·芬奇接受了圣玛利娅·戴列·格雷契修道院的订约,为这个修道院的食堂画一幅大型壁画,这就是流芳百世、鼎鼎大名的《最后的晚餐》。
一个传说,就是达·芬奇在绘《最后的晚餐》时,经常只在画前转来转去,久久动不了一笔,那个修道院的院长却老在一边催他,甚至跑到当时的米兰公爵那里去告状,说达·芬奇懒怠。
当公爵召达·芬奇来问话时,达·芬奇不想辩解,只是说他现在只有两个人头没画下了,一个是耶稣,另一个是那个犹大。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背景)
这幅画取材于《圣经》中“约翰福音”第十三章,描写的是耶稣在逾越节的晚上,已预知自己死期快到,和12个门徒一起共进晚餐。
这个壁画,也由此得名。
《圣经》故事中讲道:犹大为了30个银币,出卖了自己的老师耶稣。
在餐桌吃饭的时候,耶稣忽然望着大家说道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耶稣的话就像以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澜。
门徒出现了各种表情。
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前半生命运坎坷,怀才不遇。
30岁时,他投奔米兰一位公爵门下,希望他能给自己提供一些机会。
几年过去了,在达·芬奇的再三要求下,公爵终于让他给圣玛利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一幅装饰画。
这本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但达·芬奇倾注了所有力量去进行创作。
这幅壁画被他起名为《最后的晚餐》,并最终名扬天下。
不管你知道多少金玉良言,不管你具备多好的条件,没有机会也是徒劳。
据说,达·芬奇的那种独特的断断续续的、缓慢的创作,又引来了别人的非议。
有人说:“列奥纳多·达-芬奇,那个佛罗伦萨人,他的天才是多方面的,这些不假。
但他又有自己的缺点,他总是着手做很多事情,但从来都是有始无终。”
“他现在正着手创作修道院中的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你们看着吧,他是不会把它完成的。”
但是,他们都错了,因为这次例外了。
据推测,在佛罗伦萨,达芬奇应该已经观摩过安吉里柯修士、吉兰达约、安德雷亚·德尔·卡斯塔尼奥等人分别绘制的《最后的晚餐》,他成功地超越了前人。
事实上,在其后,也没有人能够再达到这幅作品所达到的高度。
为了创作这幅举世无双的作品,达·芬奇在正式动笔之前,对墙面进行了特殊的处理,他用掺合杜松漆和干燥油的黏土涂抹墙体,再以柏油和石膏附在其上。
在逾越节的前一天,有门徒问耶稣要到何处去欢度逾越节,耶稣就让两个门徒到城里去,并告诉他们走在路上时,一定会碰上一个拿着水瓶的女人,她的家就是过逾越节的地方。
这两个门徒走进城门之后,就遇到了那个拿着水瓶的妇女,于是两个门徒便向她说明了情况,她很高兴地欢迎耶稣和12位门徒在她家过节。
到了逾越节那天晚上,耶稣和12位门徒都来了。
宴席开始,大家正在吃饭时,耶稣突然站起来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出卖我”。
当耶稣说完这句话,徒弟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情!
画家以较高的视野,来描绘12个使徒围坐在长桌前一起吃晚餐的样貌,当耶稣说了有人将出卖他这句话之后,门徒们顿时骚动起来。
达·芬奇
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当时尚未暴露而伪装善良的犹大,处理在与其他门徒不同的地位。
据说,别的画家画《最后的晚餐》,把犹大单独处理在餐桌外侧、背对着观众、不画圣光等等。
但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却一反先例,真正地体现了这个悲剧的内在含义。
达·芬奇通过对各个门徒的年龄、性格,以及在神话中的地位等精心研究,使各个门徒在同一个事件下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例如,左角的巴多罗买几乎要跳起来了。
在整个画面上,只有犹大一人没有卷入这场沉痛的漩涡。
他的身体紧靠餐桌,由于吃惊而向后退缩,左手痉挛地握着卖主的钱,而左侧来的光线正好使犹大侧面向右的脸部处在阴暗之中,更显出犹大那阴险的面貌和神态。
此画就其传神的深度来说,尤为精彩。
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12位门徒从左到右依次是巴多罗买、亚勒菲之子雅各、安得烈、彼得、犹大、约翰、耶稣、托马斯、西庇太之子雅各、腓力、马太、达太、奋锐党人西门。
他笔下的使徒高贵且精美,显得基督的形象都不够完美,因为他认为自己无法呈现基督形象所应具备的神圣与高贵。
《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与《最后的晚餐》这两幅丰碑般的杰作,奠定了达·芬奇在美术史上的不朽地位。
在米兰有一座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它位于圣玛利亚感恩广场,教堂内有一所修道院,修道院有一座餐厅,餐厅里一端的墙壁上有一幅画,就是《最后的晚餐》。
此画作于1495—1497年间,也属于达·芬奇第一米兰时期的作品,它左右长近9米,上下宽近5米,称得上鸿篇巨制。
基督教的故事,就是耶稣被捕前与弟子们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这时候耶稣已经知道犹大卖了他,但没有任何害怕的表示,他知道他命定要为世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总之,《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最负盛名之作,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
此作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达·芬奇画笔下的人物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显得越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起探讨《最后的晚餐》的故事,欢迎关注!
作者|龚柳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