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东
王铎简介(王铎简介及书法特点)
(文章选自丨《书法赏评》2020年01期)
明末清初的这个时期,虽然社会动荡,是一个政权交替、改朝换代的年代,但文学艺术还是比较繁荣的。在书法史上,明末的书法家们开始颠覆旧有的传统思想,虽然明朝注重以书法可以取官和科举官阁时风的笼罩,而到了明末,书法家们的思想开始了大的变革。
魏晋以来以帖学统领天下,“二王”书法成为了主流,历经唐、宋、元、明,一直以“二王”的正统主导着整个书坛。到了明初这个时期,极其零星的书出现了以“怪”取胜的书法家杨维桢等,他以这种“奇怪”的书法风格挑战了统领千百年来的权威,给人们有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力。
到了明末,以视觉冲击力的书法风格出现,成为了书坛的主要力量。如徐渭、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他们的书法大气、突兀,而王铎的连绵气势,豪放雄强,充满张力的书法特征,融古铸今,能继承传统又革故鼎新,纠正书坛时弊的的精神,铸就了一个书法的新时代,成为书法史上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峰。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之所以他能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因为他放而不流,纵逸奔腾的书法气势,骨力洞达,飘逸劲健的书法风格,不但开辟了一个时代,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种现象,在他死后的三百多年间无人超越。
作为王铎,人生当中一生都很不顺。生逢乱世,正值明末的战乱,清军入侵改朝换代,而王铎也无奈选择了入清后继续为官,做了贰臣,这是一种生活的迫使,他要生存。现实的残酷,他自己的无奈,成了明清两朝之官,被人们讥讽嘲笑其为“软骨头”。
他在仕途上找不到自信,感到自己的极端孤独,曾两度回归故里。所以他便在自己所钟爱的书法世界中去寻找能属于他本人的精神归宿,而让自己更加充实快乐和思想的解脱,将他生活矛盾的世界和被这种“贰臣”所压抑的心情得以释放,结果造就了他草书的奔放和行书的倔强,追求一种“怪力乱神”的艺术思想,成就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个性。
我们当今来评价王铎,不能以他作为“贰臣”被人讥讽为软骨头的人品,将它定格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那是历史的原因。在王铎31岁那年,他便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他54岁那年,即降清后的第二年(1645)入清为官,次年正月初,又被授以礼部尚书管宏文学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
《清史稿·列传·贰臣传》中这样记载:“顺治二年(1645)五月,预亲王多铎克扬州,将江渡,明福王(弘光帝)走芜湖,留铎守江宁(南京)。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官出城迎预亲王,奉表降。”这也演绎了他人生当中政治生涯的丑剧,他看到晚明大势已去,为了找到符合自己生存的理由,也只有投降于清王朝。到了顺治六年,被晋升为太子太保,顺治九年三月,在故乡河南孟津的老家病逝。
每个人都是有两重性的,我们评价王铎是因为他的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所以应当以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方法来认识王铎,不能去站在以人废书的立场上,因为王铎在我国书法历史的长河中,对书法的发展其贡献是杰出的,在明末清初是开宗立派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所以在这方面还是应当大书特书的。
首先我们来看王铎的草书,他的草书是极富有强烈节奏感的,其草书的点化线质,表现出了极强的弹性运动力,笔法的顿挫、仰侧、奇崛、突变等,产生出了一种极具张力的运动力和冲击力,这种力量以前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他的书法很多是以巨幅出现,每行一气完成,几乎无断笔,整幅气势如飞瀑流泉,奔腾直下,又如清风摇曳,婀娜多姿,这是他驾驭笔法一种能力的表现,是心境的一种张扬,也是对他被压抑心情的一种释放。
自草书出现,即章草的开始到唐代的狂草,已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汉魏晋时期,由隶书派生出的章草,这只是针对之前的篆隶书体在书写时的随意性而言,笔法也比较混杂,垂悬撇捺,有时可以无度或者是无固定方向的伸展,它的作用是比篆隶书书写更加简便。
因为章草继承了篆隶与简帛书的基础特征,是集古法之大成的一种全新书体,其整体的状态是端庄大气,有雍容华贵之姿,这是开启了一个新书体的源泉,对汉字字法的演变有很大影响。从气息上,它字字独立,还是主要沿袭隶书的特征。从西汉到三国、西晋,章草发展成为一种完美成熟的书体,到了东晋,新的书体,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特别“二王”父子字字相连的草体出现,章草逐渐被这种草书所取代,这种草书体被称之为今草。
至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发展到笔势纵逸,字字相连,笔笔相通的狂草出现。自从草书成熟以来,千余年来写草书者,少有人能逾越古人的藩篱,都是沿袭古人亘古不变的法帖思想。而王铎的出现,则改变了人们对帖学书法美学的审美方向,它恣肆纵横的草书,用以涨墨的效果,跌宕起伏的连绵之姿,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气势和意韵。涨墨的效果,是从古以来到王铎才有了突破,这种墨法的大胆运用,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云:“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在墨。”包世臣《艺舟双楫》也有云:“然而画法字法,本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可见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
墨法是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作者对墨的浓度、流动性、水与墨的渗化状态的一种控制程度。而王铎在继承前人用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干、湿、浓、淡、飞白等墨色变化,他把用墨和用水更加扩大化,使墨在纸上的渗化,形成这种特有冲击力的涨墨效果。这也是突出作品中块面的对比关系,造成了一些笔画的粘连,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这种用笔和用墨的方法是王铎的一大创举,使墨法的发展在书法创作中向前迈进了一步,强化了墨法的运用。这种开创性的使用手段,是书法进程中的一大贡献。
我们统观王铎的书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在五十岁之前,这也是他正在明朝为官之时,这个阶段是继承前人的时期。楷书宗法唐人,以柳体用功最深。从他所存作品之中可以看出,他写的柳体以苍劲的笔墨和稍嫌枯瘦的结体,严整中又融合着行书意蕴。
他的行书是以晋人一路的脉搏,特别是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用功较深,并且对宋人米芾的书法也认真学习,在草书上以“二王”为宗。他临“二王”手札有他自己的方法,手札本来是信稿小品,而王铎则将手札放大,表现出夺人的气势。第二个时期是他五十岁以后,特别到了入清以后,也许是他入清为官被人不耻的压抑,用草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追求一种雄强恣肆之风。
熟练的技巧,笔沉墨实,结体奇险,章法多变,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大胆的运用了涨墨法,其刚狠流动的线条让人感动,给人以震撼。他的巨幅作品能让人惊心动魄,特别是一千多年来在那种温文尔雅的帖学之风统领的天下,看到这种作品自然让人触目惊心。
王铎仕清,是他生活的无奈,顶住世俗的评价,内心受到了沉重的压抑。他此时也只有用这种如猛士高歌,以大气狂傲的书法风格来掩饰他自己的孤独,他将内心的痛楚和自责化作一种力量。因为在他的人生品格中抛弃了大节和中国传统式的中庸之道,于是便借鉴学习米芾的颠倒欹侧,用这种呐喊去平衡自己的心态。由此看到他的作品,用笔的刚狠无比,也正是他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反表现,用这种表现形式,去化解他那颗胆颤心惊、谨小慎微的心灵。
世事万物都是在发展中变化的,中国书法到了十七世纪,帖学在极致中逐渐走向衰弱,这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书法的衰微,也恰恰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相吻合,几乎和明王朝一起走向了死胡同。当事物尽头时就会有一种突破,这是规律,即物极必反,这也是一种态势。
当时在明末就有一批书法家在这种逆境中开始探索和思考,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但他们的变革并没有去否定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之上合乎规律的延续和发展。综观这些书法的变革者,其实他们依然尊崇于“二王”一脉的艺术精神,是以另一种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思想去理解和演绎经典。
作为王铎,他并没有去违背传统,依然终生坚守着“二王”一脉的传统经典,依然怀着对继承和弘扬“二王”书法艺术的初衷,看似颠覆了古人,但他的艺术精神依然表露出对古人的膜拜。因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是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之中并终生不移的。我们从他的学习和创作方法中就得知,“一日临池,一日应请索”,所以他深得古法。但他已经将“二王”一脉的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以他个人的审美意向拉开了距离,主张一种“文有矜贵气,有壮丽气,有兵戈气,有寒酸气,有颓败气……”的雄强之风。
王铎时代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但他重表现、重气势的这种特点,也正好符合了我们当代的审美趋向,这也许是他的历史远瞻性。其实王铎在当时并不让世人完全理解,在他死后的百年以后,到了清代碑学兴起之时,人们才开始看清了他的价值,有力地证明了他的卓识。
雄强之风,是他外在的表现。他的草书打破了晋唐以来中规中矩章法的这个传统经典概念,创造出一笔直书而至笔枯的艺术效果。看似随心所欲,凭借感情的驱使,但却不失规矩,再放荡不羁,依然有晋唐之韵,这是他创作的原则。虽然当时有人批他狂放恣肆,他却有苍然抗拒之声,他是将一种激情注入于毫端。就他的书法美学思想,还是尊传统、尚古风作为创作的源泉,他是在学习古法的基础之上,以“二王”为宗,突破“中庸”之藩篱,也正契合了他的处境——仕清后压抑心态的一种释放。
王铎是背负着一个“贰臣”罪名的政治人物,心情受到严重的压抑,他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旧文人,凭他的能力是无力回天,改变不了政治环境的。在这种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之下,只有将压抑的心境,这种痛苦,用笔墨来诉说,以笔墨的酣畅恣肆,起伏腾挪来释放胸中的失意、颓丧和压抑。
我们看他以巨幅书写创作和用巨幅临写的手札,这种充满激情和气象的作品,打破了魏晋以来文人把玩的雅韵之气,这也是一种宣泄。在他留下了大量的诗稿中就可以看到他的孤独、失意、凄凉、悲怆的心情,这种“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魄向夜生”(《赠张抱一》其三)和“衰颜百事倦,自待意何言。冷冷阶中草,凄凄河上园。秋风老马啮,夜月卧龙魂”(《拟山园诗集》)等诗中,可以看到他内心的压抑和空虚。
这种不得已苟且偷生的生活,也只有用这种充盈狂肆的草书来解压。这种在政治折磨中度却余生的痛苦生活,他选择了以书法修复破碎的心灵,以虔诚的心态找到了灵魂的皈依,用它独有的美学思维,创造性的笔墨,用充满诗意的线条形式,以奇崛狂放的笔法来化解内心的悔恨和矛盾。所以,他的情感寄托就在这纤弱的笔管之中。用长条巨幅,惊绝的笔力和磅礴的气势,以超拔于魏晋雅韵之风,融入自己的郁勃激荡之气,表现了他惊世骇俗的艺术审美思想。这也是他对当时内心动荡不安的一种冲撞。
王铎书法的创作思想,是与他生活困境和作为“贰臣”的苦楚有直接关系。他用自我放纵式的方式来化解内心的压抑,以充满浪漫主义的思想进行创作,但他始终抓住了传统的经典,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融通,从无我到有我,揉合百家,这是一条对古法的取舍、冶炼、增损的渐变过程和理性的回归,特别对“二王”的理解和发展,所以他一直说:“予书独宗羲献”。当然,他的取法也能看出对米芾书法的钟爱,这也是他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怀。
他认为米芾最得“二王”之精髓。他在《吴江舟中诗卷》题跋云:“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学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以焚香寝卧其下。”这充分看到他对米芾的崇拜。然而,无论王铎的书法有多狂野,他用笔墨去释放自己的心情,思想境界的随心所欲,但不会违背传统的法则,即“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他是借古人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王铎主要生活于明末,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无论是哲学文学还是艺术,都体现出了个性解放的思潮。在这一思潮中,书法家们已按耐不住他们一直恪守的心。随着大环境的影响,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在帖学的发展变化中,写出了具有时代风格的新面貌。
其实在明末的书坛上,依然是董其昌等书风在一统天下,而王铎则以“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的这一思想主导,提出了“书未宗晋,终入野道”的新观念,这也正抓住了当时文人书宗正统的这一心态,他进行了自己的变革。他的变革是因为看到当时书坛一味崇帖不越雷池的流弊,他说:“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所以,他的思想是不趋于流弊的世俗观念。
这种不随时俗的变革,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颓废,降清以后,已无政治追求,则以书法寄托人生和抒发情感,用书法和诗文来弥补他内心的痛苦和空虚。他给亲家的一封信中就有:“弟于笔墨敝帚也,无益国家,暇中偶一戏为之,全力惟求经史,批观诗文,操觚求知己,不易易史。”这就是他的内心独白。
王铎在明末清初之所以成为一位书法巨擘,因为在中国书法艺术上,他勇于开拓,勇于创新,革故鼎新,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新的审美视觉,确立了他的地位。但他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其风格的形成,是因为他博学好古,有着深厚的诗文功底,并且对绘画也有很深的造诣,数十年勤于临帖,以魏、晋、唐、宋为宗。
从他留下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楷学钟繇、颜、柳,不但写得端庄稳健,骨力洞达,而且又充满着灵气。其行草书主要学习“二王”、米芾,他认为“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我们看到他巨幅作品的行草一气呵成,雄强恣肆布势连绵,苍劲跳跃,笔墨的浓淡虚实变化丰富,而无狂野之气。他的书法创作,开启了明末清初书坛复兴的运动,以高古的取法,将明朝以来的书坛因循守旧之气进行了变革,这种书法的变革,也正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挣脱。
他生活于明清之交这样一个剧烈动荡的社会里,江山易帜,政权交替,他内心充满着矛盾与痛苦,这种生活和处境也正激发了他学习和创作的灵感,常沉迷于学习之中。王铎曾说:“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由此可见他对书法学习的痴迷程度。
在历经帖学继承和发展了千余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无论行书和草书,以韵取胜的帖学理念是始终贯穿于书法的创作中,虽然王铎的书法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化倾向,但在明末清初并没有形成一股洪流。从徐渭到王铎,他们的创作理念实际上已经成为明清两代书法艺术思想的走向。王铎是一位最具有表现力的书法家,其笔法的大气,劲健洒脱,痛快淋漓,得天地之间的万千气象。他的写法打破了当时传统思想的方法,因此看到他的作品,特别是草书,在笔歌墨舞之中增强了神秘色彩,这是他在抒情,这是他在释怀。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经变化两千多年,行草书到了明清之际,其技法表现手段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王铎也正是这种集古典草书并有创造性的集大成者。以“二王”为宗,受颜真卿、张旭、米芾的影响,并受到了明代中叶浪漫主义书风的影响之下,形成了线条遒劲苍老,收敛自如,既痛快又沉着,飞动变化,顿挫有致的艺术风格特征。可以说他将草书又一次推向了一个高峰,有排山倒海,横扫千军之势。总领群芳,推古出新,故能彪炳千秋。
王铎草书那种神采飞扬,灵动多姿的艺术效果,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在创作时,他饱蘸浓墨,将水墨外涨,自然成晕,线条纵横捭阖,以大写意的表现手法,显现出元气淋漓,任情挥洒。无论大小,都能表现出撼人心脾的雄壮力量。结构和章法的处理上,他追求了欹侧动荡,这种充满激情的奔放而又不失规矩,这正是他对笔法的理性控制。
圆转回锋之中,收放自如,书法线条有着让人神魂颠倒的魅力,飞腾跳跃,浑穆酣畅,这也正是他内心复杂情感的一种发泄,以及对自己苟且“贰臣”的愤懑。草书的纵横跌宕,也是他心灵中一种情绪的起伏,如风驰雨骤,像一股热血在燃烧,这种风格也正与被董派一统天下的书法观念背道而驰。
因为他用笔的疾缓,有极强的对比感、运动感、空间感,并融入他内心世界情绪化的表现,将他时常受到压抑内心矛盾化的心理反应,直接在书法创作当中反映出来。他的失意、空虚、悲哀、颓废、绝望等,以书法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形成这独有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仍然是将“二王”一脉的传统经典有机地与他自己相融合,彰显着他书法艺术的个人魅力,奠定了他在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的地位。
王铎的一生,政治生活并不自由,是他的无奈,在艺术的表现上,他将古典主义进行了大胆变革,这是他思想的一种解放。张扬了个性,这是他个人的才气和胆识,迥异于众多书家而独树一帜。他这种在艺术上桀骜不驯、狂放任性的态度和思想,以及能突破前人的革新精神,才成就了他“五百年来无此君”的一代“书法神笔”,铸就了书法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