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屈原的诗词(屈原的诗词经典诗句)

屈原的诗词(屈原的诗词经典诗句)

屈原的诗词(屈原的诗词经典诗句)两千多年前,楚国的一位三闾大夫写了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他的这首诗被尊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杰作。他就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离骚

两千多年前,楚国的一位三闾大夫写了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他的这首诗被尊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杰作。他就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离骚》、《天问》、《九歌》等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亦有强大无比的艺术魅力,使之两千多年来,没有人能够超越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没有谁能够和他相比,因此,1953年,屈原成为了世界文化名人。

正是屈原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贡献,他成为了毛泽东最喜爱的诗人之一,而他的《离骚》也成为毛泽东生平最爱读的书籍之一,可见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力绝非常人可比。

屈原的诗词(屈原的诗词经典诗句)

屈原的诗词(屈原的诗词经典诗句)

1962年,读完了《楚辞》的毛泽东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灵感迸发而出,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怀念屈原的七绝,这首七绝就是《七绝·屈原》,1996年,这首诗被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那么这首诗有何妙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学毛主席这首诗,其诗如下:

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译文:“屈原当年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离骚》,创作了骚体诗,表达了自己政治上的宏远志向,这样的志向,使得手中没有杀人刀的他,却胜似握着战斗力极强的刀,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但是,谁知道楚国奸佞小人极多,魅惑君王的人亦是不少。而另一方面,贤能高德之人却又少得可怜,于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贼子最终祸害了国家,祸害了天下苍生。报国为民的屈原最后伟大的梦想随着郢都的破灭而破灭,屈原最后只能在悲愤和绝望投入了汩罗江。”

在这首诗中,首句的“屈子当年赋楚骚”不难理解,就是说屈原为了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与远大抱负,写下了长篇的抒情诗《离骚》,并创造了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诗体——骚体诗。

第二句中“手中握有杀人刀”的“杀人刀”,指的是屈原的《离骚》、《天问》和《九歌》等作品,他是屈原最强的战斗武器,发挥了强大的战斗作用,强烈地批判了楚怀王身边那些奸佞和祸害国家的奸臣贼子,表现了诗人疾恶如仇的精神和态度,表达诗人高尚的人格理想。

屈原的《离骚》、《天问》和《九歌》等作品,充满着感情的每一个诗句里都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都表现了他希望统治阶层推行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内外政策;都表现了屈原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都表现了屈原勇于坚持真理,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屈原那出众的才华与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欣赏和赞扬,所以称屈原那不朽的篇篇作品为战斗的杀人刀。这也是毛泽东对屈原的《离骚》等作品的高度赞美和高度评价。

第三句“艾萧太盛椒兰少”中的“艾萧”与“椒兰”正是《离骚》中美人香草的表现手法,也是《离骚》写作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它们被屈原用来比喻贤德之人,而恶花臭草则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很显然,这里的“艾萧”是一种臭草,即是今天的艾蒿,而椒兰是申椒和兰草的合称,是含有芳香的两种香草。因此,这里的“艾萧太盛”是说楚国的奸佞小人众多,顽固腐化,狼狈为奸,而像屈原一样的贤明之臣,却势单力薄,备受排挤和打击。所以屈原哀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在正邪不两立的情况下,正义贤明的人势单力薄,备受排挤打击,导致屈原一再被流放,最终导致了楚国自取灭亡,也使得屈原所的希望最终都化为了泡影,从而选择了那可以淹没一切的汨罗江,最终走向了自沉。

第四句“一跃冲向万里涛”中的两个动词“跃”和“冲”最是用得极为传神。一个“跃”字,突出了正义贤明的屈原果敢从容,大义凛然,不惧怕一切的性格特征,个人的生死他早已置之度外,为了国家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他义无反顾成一跃。而“冲”字则突出了屈原敢于以牺牲的精神,向黑暗势力进行鞭笞,进行战斗,并且为可能的牺牲报之以视死如归的精神。

“万里涛”则形容了汨罗江的波澜壮阔,个人在它的面前显得无比的渺小和无力,也显现了滔滔江水的无情。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无情的滔滔江水却又是最有情的,因为它接纳了绝望的屈原,接纳了沉沦的屈原。

汨罗江水一去不复返,滔滔激流波澜壮阔,去得荡然无存,然而屈原虽说与一去不复返的江水一同消逝,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永存世间。毫无疑问,屈原的一跃万里涛是令人哀伤的,令人惋惜的,即便是在今天,想起来也是无限的感慨,无限的伤神。

屈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营养如一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浇灌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华夏子孙,仁人志士。

这使得毛泽东非常喜欢屈原,非常喜欢屈原的作品,所以他常常把《离骚》和《楚辞》奉为至宝,把那非常有艺术魅力的诗句时常放在心间。所以,在很多场合包括外交场合,毛泽东通常会向喜爱中华文化的人们推荐屈原的作品,而他对屈原文化的运用亦是出神入化。

1950年3月1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接见驻外大使黄镇时,他问:“黄镇,你原来叫黄士元的那个名字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呢?”黄镇回答:“我脾气不好,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镇静’,所以改名为黄镇。”毛泽东接着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屈原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而毛泽东所说的“白玉兮为镇”则来源于屈原的《湘夫人》,不过毛泽东却脱口而出,解释得那么完美而巧妙,可见他真的是用得出神入化。

屈原用《离骚》来作为一支战斗的笔,用来抨击腐朽的士大夫阶层和腐朽的统治者,用来捍卫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体现了屈原伟大的富国强兵的伟大愿望,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体现了屈原英勇无畏,敢于为伟大志向而牺牲的强大精神。这得到了毛泽东的深度欣赏,同时他也非常同情屈原的遭遇和悲剧。

在毛泽东的《七绝·屈原》中,他高度赞扬了屈原,赞扬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赞扬他虽然面对无数的奸佞小人和腐朽的顽固势力却仍然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毛泽东大笔如椽,寥寥数语就把屈原的才华、屈原面对的处境、屈原的悲愤之情、以及屈原在绝望中的心境都精妙绝伦地再现出来,真可谓是精练而简洁,浅显而易懂,犀利而独到,深邃而意境绝佳。

在毛泽东的笔下,屈原的形象一改前人的哀伤和悲泣,一改前人的悲调与沉郁,变得悲壮豪迈,气势宏大,意境开阔,大气斐然,真的是笔锋独到,新颖独特,发前人之所未能发。

而在这首诗中,毛泽东笔下的屈原也已不再是无路可走的令人惋惜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手中握有杀人刀”的勇猛的斗士,是一个恪尽职守、爱国为民的英雄。

而在这首诗中,毛泽东笔下的屈原,面对腐化的士大夫阶层,面对顽固不化的恶势力,面对奸佞魅惑的小人,他拿起《离骚》、《天问》和《九歌》等武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身死殉国,无惧无畏,从而表达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情和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上一篇: 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成人高考政治2020年)
下一篇: 史玉孝(李玉孝主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