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遵义到太平已是午后,在古镇沿赤水河的古习路临街馆子匆匆吃了一碗川南豆花饭,走到河边就是老鹰石渡口,后人在如今绿树包围的渡口立了一面纪念碑,也常有人来鲜花,安静而不失孤寂。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与贵州省习水县醒民乡隔河相望,为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是两省边民互市,物资集散之地,被誉为川黔的水陆码头。
据《古蔺县志》记载,战国先秦时,这里属古习国部落和夜郎国,明代,江西陇南县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在此地定居,易名为"太平渡",以怀故乡"太平堡",沿用至今。
赤水在哪里(赤水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太平镇因盐而兴,明末清初,因川盐入黔的交通需求,此地设立水路驿站,众多盐商涌入太平设号,商贾云集,贸易繁忙,太平渡口船只聚集,桅樯如林,古镇因此而逐渐繁荣。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平已经成为川黔滇地带极负盛名的商贸枢纽。
太平古镇是川南独有的山地古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古镇依山而建,向太平渡倾斜,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街道呈阶梯分布,素有“小山城”之称。
车开到山脊有一个停车场,往下走就是太平古镇,长征街位于古镇中心位置,建筑沿山逐级而上,台阶数百级,木屋大多建于清末民初,融合了江西建筑风格和川南民居的建筑元素。
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古镇大部分的居民都搬迁到沿河的古习路建屋居住,而有些念旧的老人依然舍不得离开。
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在古蔺县境内转战了54天,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位于太平古镇长征街,四渡赤水期间,此地可俯瞰整个赤水河战场及对岸高地。
古街上还有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休息处,红一、三、五军团部驻地旧址,红军临时医院,苏维埃临时银行等红军旧址。
路口有一尊铜像,讲述红军渡河前与当地村民依依不舍的告别场面,此刻有一首《十送红军》的歌声响起的感觉。
太平渡口就位于古镇的下方,现在附近有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横跨赤水河,过河就是贵州省。文献记载大概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一渡,在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准备和红四方面军汇合,但是遭到川军重兵堵截。于是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过赤水河,杀了个回马枪,出其不意把遵义给夺回来。然后又突然放弃遵义,在茅台及其附近三渡赤水河,又回到古蔺,过几天又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分别四渡赤水河,摆脱敌人的包围。
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于太平古镇,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太平渡处在贵州包围之中的四川地界,川军和黔军向来各自为政,红军巧妙地避实就虚,变被动为主动,声东击西,迷惑敌人,体现出了“游击战"的精髓。
老鹰石位于古镇碧绿的赤水河边,因解放前常有老鹰在石上栖息,人们便叫它老鹰石。听一位来太平渡参加入党仪式的讲,当年红军二渡赤水时对面山坡郁郁葱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利于红军掩护作战,红军战士就地取材,将竹子编制成结实的绳子,一头拴在对面山上一棵大树上,一头拴在老鹰石上,这样便将小船相连,船与船之间架起梯子,将从老百姓那里征集来的门板搭在楼梯上,红军战士就从上面渡过。当大部队渡过赤水河后,后卫部队及当地的船工迅速将绳子割断,撤离船只和门板,切断了尾追敌人的去路,取得太平阻击战的胜利。
下午在太平渡口,巧遇一场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战火纷飞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