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卖碳翁(卖炭翁原文)

卖碳翁(卖炭翁原文)

卖碳翁(卖炭翁原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卖碳翁(卖炭翁原文)自古以来,普通百姓的日子就过得不易。君主圣明的盛世,他们尚能安居一时,可若生不逢时,天灾,兵祸,苛政一一降临,就是说不尽的苦楚了。唐朝本来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开放包容,灿烂无边。可随着诸多大事发生,它也越来越衰落,到了中晚唐的时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碳翁(卖炭翁原文)

卖碳翁(卖炭翁原文)

自古以来,普通百姓的日子就过得不易。君主圣明的盛世,他们尚能安居一时,可若生不逢时,天灾,兵祸,苛政一一降临,就是说不尽的苦楚了。唐朝本来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开放包容,灿烂无边。可随着诸多大事发生,它也越来越衰落,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国家风雨飘摇,人民的日子举步维艰。

那时,就连一个卖炭的贫苦老翁,都要被剥削殆尽,不得活路。诗人白居易眼见此景,忧愤之下,就写了一首诗来记述他的故事。通过这首诗,或许现在的我们也能回过头,看到那个时代的黑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白居易这首写于唐朝元和初年的《卖炭翁》,开篇就写了一个老翁,身无长物,也已年迈,家中就只有一把斧头,一挂牛车,于是在山中砍树,烧成炭卖出去,以此谋生。

这当然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计,常年烧炭,老翁的脸都已经被熏成了棕褐色,身上也是落满了灰。他的头发已经尽白了,十个指头却是乌黑粗硬,辛劳憔悴之态,跃然眼前。

现在我们都知道,如果一直烧炭,吸入烟灰,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老人到了这把年纪,一定饱受其苦,说不定还会不时咳嗽,心肺作痛。而他这么辛苦,得来的钱也不过是希望换一身能穿的衣裳,还有平常的吃食。

维持温饱已经是人活着的最低要求,但如果炭卖得不好,就连这也无法满足,所以他必须辛苦劳动,过着看不到尽头的苦日子。日子如此艰难,想必他也已经没有妻子,无儿无女,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至于他为什么只有一个人,或许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的安史之乱。自那以后,唐朝的文化、经济、政治一路下行。当时宦官鱼朝恩等人的指挥失当,令战乱持续不休,大批兵士折损,人口锐减。虽然最终平定,却极大地动摇了唐朝的根基。也不知老人如今孤苦伶仃,是否是那场浩劫的余波所致。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这段中,一个“愿”字最是苦楚。分明身上衣裳单薄,难以御寒,却还是希望天气能更冷一些,这是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态,是在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的畸形愿望。因为比起身体上受的辛苦,他更需要维持生计,只有天气更冷,他才能卖更多炭,才能活下去。

与这首诗时间相差不远的《观刈麦》里,白居易也曾写过相似意味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忙时节,烈日炎炎,人们做活,累得汗流浃背,已经不知道热了,反而更加珍惜这长长的夏日,珍惜这些收取麦子的时间。

虽然两首诗一个写的是农民群体,一个是独自卖炭的人,一个是盛夏,一个是寒冬。但透过这一幕幕缩影,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国家的人民大多都处于水深火热中,奔波、劳碌,好养活自己和家人。

其实诗写到这里,也只是让人感叹百姓生活不易,日子劳苦。无论如何,卖炭翁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雪,他烧的炭有了出路,于是他拉着一牛车的炭,迈进了天子脚下。即使雪路难走,天气寒冷,他也不在乎,只希望在这片达官显贵的居处,能遇到阔绰之人,他的炭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样,至少他以后有一段时间里就不用挨饿受冻了。生活到了这里,总还是有希望的。可下面的一整段,才是最让人气愤,也是本诗着重讽刺的地方。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在写《卖炭翁》时,题注是:“苦宫市也。”宫市,名义上是说当时的唐代宫廷,需要物品就去市场购买。但由于制度本身不合理,还有负责此事的宦官中饱私囊,说是购买,不如说公开掠夺。

这也是中晚唐时期的黑暗了。此时的唐德宗宠幸宦官,给予他们的权力和纵容都很大,类似的现象也就越发猖獗。每到采买时,宦官里就有数十人分布于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廉价钱强行换取别人的货物,无异于抢劫,百姓甚为之苦。

而这首诗中,就详细写了这段故事。卖炭老翁正在歇息,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宫中负责采买的官员,高高坐在马上,趾高气扬地来“买”他的炭了。

老翁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血汗付之东流,但又怎能,怎敢抵挡他们的力量?一车的炭,尚未能卖出去,就都被那群人强行牵走了,留给他的买炭钱,不过是系在牛角上的半匹红绡,一丈白绫罢了。这些东西卖也卖不出,也不能用来御寒,老翁除了捶胸顿足多日辛苦全都白费,以后日子不知如何过得下去,他还能怎么样呢!

这叫人看了,如何不怒,如何不叹呢?而在那个时代,还有无数和老翁一样受苦的人民,他们也是满身尘灰血泪,为了几颗粮食东奔西忙却不能如愿。如果还病弱,年幼,那就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但这些人没有文化,处境狭隘,就算有再多的辛苦也找不到地方诉说,也只有像白居易这样的诗人,肯为他们言说一二。

可惜的是,诗写得再好,对于当时百姓的艰难生活,也是无济于事的了。

白居易也是曾经写下《长恨歌》的人,他也羡慕过盛唐的浪漫和绮丽,也为大唐的衰落而哀叹过,而且写得文采飞扬,丽藻春葩。而这首诗用词朴素,平铺直叙,写的却是中晚唐的黑暗,触目惊心,可见他内心也是被这些人间疾苦所震动了。

正是因为这首诗,我们看到了那些过去。政权更迭,皇帝废政,黎民百姓的幸福与否全在于上位者之手,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上一篇: 2023河南中医药大学专升本(2021河南中医药大学专升本)
下一篇: 乌贼是鱿鱼吗(大王乌贼是鱿鱼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