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孙中山派王京岐到法国筹备国民党支部。王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生,到法国后,和总理立刻取得联系,国民党委任总理为执行部的总务科主任,聂荣臻为通讯处处长,王京岐回国后,总理代理执行部部长,主持国民党旅欧支部工作。这期间,所有的华人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企图“共同管理”中国铁路的斗争,成立了各团体联合会临时委员会,总理被推选为中文书记并发表了演讲。这样,所团结的爱国民主力量就更广泛了。
王京岐(王京岐百度百科)
此时,刊物《少年》更名为《赤光》,由原来的侧重宣传理论,转变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压迫中国的黑暗事实。阐述现阶段革命的任务方针等。总理负责编辑,发行,并担任主要撰稿人,邓小平负责刻蜡版,并获得“油印博士”的称号。总理和邓小平在此时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感情。邓小平把总理看做了兄长。
此时,主要论战的对象是国家主义,他们对共产党进行了攻击,总理先后发表30多篇文章进行了反击。
此时总理在文章中提出了谁是革命的力量,谁是革命的敌人,谁是革命的朋友的问题。提出敌人是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英,美,日,法,国内则是军阀。革命的力量是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这时总理开始思考革命的实际和具体的问题。
总理在充分肯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同时,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对海外华侨,劳动阶级,知识界,新兴的工商业家,农民阶级的团结,千万不要相信新旧军阀的骗人把戏。
此时,在国共合作下,国内革命发展的很快,急需大批的干部。旅欧支部就派遣了大批的人回国,总理也因为工作需要回国。并带回了旅欧执委会对总理的评语:“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起人,他是其中一个。曾任本区三届执行委员,热心刻苦,成绩卓著。”
总理在欧洲从22岁到了26岁,完成了从一个追求真理的青年学生到一个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研究的共产党人,走向了了一个成熟的职业革命家!
本文是系列问题,欢迎加关注,共同回顾总理的一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