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兹事体大(兹事体大是什么意思)
许小年的文章我甚认同,没有人云亦云,敢于“得罪大多数",作冷静深沉的思考和发声。这样的学者、学风、学识,在中国的经济学界较为少见,我是一揖到底,佩服之至!
在一片颂圣、注释的潮流中,许文揭开了“国王的新衣":中国经济学界和实务界,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是违反常识的!以至于出台的反周期政策与效果南辕北辙,风险累积越来越多,增长之路愈走愈窄。现在不是为过去政策歌功颂德、竭力辩护的时候,而是需要有直面问题及其成因的勇气。可以说,许文开了个好头。不仅勇气可嘉,而且思考深刻,直击要害,值得更多的人秉持良知,学会反省、敢于反省。
方教授自承未接受过西方经济学的系统训练,又敢于给许小年扣上“新自由主义"的帽子,不知勇气从何而来?“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许小年确实在讲话中,用准确的西方经济学思维和语言,剖析了传统反周期政策和学理的种种不足。方教授既知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许的知识体系不是一路货色,而非要硬怼,实在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演“张飞打岳飞"?让我等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云?
我对母校一向心怀景仰。前段时间得知母校未入“双一流",甚觉可惜。究竟为何落选?方教授不如对照标准和评选结果反省一番,整点扎实的东西出来,以解吾人之饥渴!
(二)
许小年本身就是属于新自由主义干将之一。远哥你已经不太了解中国经济的情况了,建议你回国认真感受下便知。现在,中国经济正向积极的一面发展,放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三去一补”调结构这3个大格局中,很多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消化缓解。(某学弟)
(三)老弟:我这些年对国内经济学界的了解不多。大家在关注什么、争论什么,了解不够。许小年此次发言,是我看到的不多的好文章。方对许的置疑,情绪化论述多于对问题的探讨。就算许全错,也应平和地讨论。宽松的环境,有助于交锋论战。否则,一花独放,百花凋零,总是可悲的事。美国所有大政方针都可议论、讥讽、攻击。见怪不怪,其怪自散。若是经济学界也狠批“妄议",则太可悲了。方某据说很有才,写过文章在美国杂志上发表,自己也对主持地方性课题津津乐道。但在他的文章中,眼角都没扫到美国。甚至,提出要为美国搞规划,这就有点迨笑大方了。美国的能人甚多,学派林立,观点交锋异常激烈。没有正宗,没有权威,没有永恒。在制衡体制中,通过试错,来渐进发展。学者的作用和价值,在于独立思考,也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依方某的见识,政府是万能的,政府的规划是绝对正确的,许小年才是缺乏经济学常识的“经济学家"。依我对美国体制运作的了解,那种学者为政府做课题、包医百病、包打天下的做法,是基本不存在的。主政者的任何议案、施政方略都会被反对派、舆论、社会大众百般挑剔、诘难。方某自视甚高,去了两趟美国,就拿重庆解放碑与纽约时代广场比高低,真的有点“井底之蛙"的见识。不说他也罢!如果要和许小年论战,建议他扬长避短,运用数理经济学原理,对中国13年来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绩效作个全面的回归分析,是非成败一目了然。那样的话,我也会象对待许小年一样,一揖到底,佩服之至!
(四)
看了方教授的回复,感觉行文论理有君子之风,这是值得尊敬的。学术讨论,争个脸红耳赤,本属正常。只是平等、理性探讨问题的空气稀薄,很多人就不习惯于别人的批评、蹉商,老虎屁股摸不得。
我建议方教授对照研究一下财大为何落选“双一流",并非为难方教授。教授治校乃是常情,为何方教授认为自己不够格?为了财大好,人人可以提建议。况且,财大综合实力、优势学科不及他人,不是应该找准症结,急起直追吗?
我建议用数理经济学研究十多年来货币、财政政策,也是因为这类问题争论往往流于空泛。不如发挥数学客观准确的专长,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从而给出合理化建议。方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何不发挥所长试一把呢?当然,这种大课题,人手、时间、学术准备都需好好统筹,不是一句不知轻重的玩笑话可以推进的。但方教授是真诚的,说明了自己的难处。
对于规划的重要性,从来没有人反对和否定。但中国的各类规划,长官意志太盛,每一任都会否定前任规划,另起炉灶,反覆折腾。所以,不要把规划看得过于神圣。美国实行完全的资本主义,纳税人当家,选民即是纳税人,所以任何规划都非常严肃认真,建筑物超百年的比比皆是,城市建设依规划而行,新兴项目均需经过严肃的公听会。市长是仆从而非长官,所以难搞大拆大建。现在的基建设施大都有30-70年历史,均是一次性规划定型的。新建当然有必要,但维护整修似更迫切。所以,对中美基础设施硬作比较,似无必要。
至于许小年是否是“新自由主义者",兹事体大。因为2008之后,中国学术界群起而攻之,“新自由主义"似乎成了“过街老鼠"。批判“新自由主义"似乎成了“政治正确",这成为了时尚。而为市场机制辩护,反而理不直气不壮了。这是必须警惕的“时尚"。许小年是国内一流经济学家,被人轻易扣上“新自由主义者"l的帽子,总嫌太不厚道。在一片党同伐异的学术氛围下,保留些新自由主义者“火种"也许是必要的。
新自由主义学派近几十年占据上风,既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抑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执政者由左右两派轮流选出,两大学说体系轮番上阵,呼风唤雨,大肆作法,本属美国体制下的常态,并无永恒的正确和美丽。作为中国经济学人,大可不必以美国学人的是非标准论断中国学人言论的好坏优劣,而乱扣帽子。西谚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况且,川普是地地道道的市场崇拜者,执政方略大体上是所谓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主张,如大幅减税、砍掉繁文缛节的政府管制手段、招揽企业回美、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等等。桩桩件件都秉承自由經济立场。中国经济学界似乎向来没有自己独创的理论和学派,无非是随着美国“凯派"和“自由派"的势力消涨而随风起舞。现在,新自由主义被批得灰头土脸,保不定哪天风向又变,还得跟风鼓吹“新自由主义"。因为“政治正确",所以一贯安全。不过,如此一来,“自己打自己的脸"的情况也是有的。在有关许小年言论的评论上,学术伦理、学术积淀很容易鉴别。只要擦亮眼睛,就能看清楚那些个装腔作势的、假道学的、风派式的言论。在这里,我想表明的是:許小年不等于新自由主义者,新自由主义学派不等于过街老鼠。
总之,理性讨论而非意气用事,不是争长较短,就好过一切。如有冒犯,也是无心之过。以方教授雅量,定能海涵。
(五)
@wzy致遠:看完你对方教授说的话,深以为然。本来学术讨论应是自由平等的,但现在国内却不大容易做到。你的这番话,也可惜方教授不会看到,就像方教授评论许小年的话大概许教授也看不到一样。国内学界就是这么怪,面对面的讨论很难,本来很正常的评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一方可能会认为另一方是无端的攻击,而另一方则可能把这一方看作是别有用心。实缺信任与学术评价标准也。这里还是有一个做人原则的问题。中国的学者在做人方面,还需要补课。(CWD学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