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著名刺客。以刺杀秦王而闻名于世,此次事件被称为荆轲刺秦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秦王绕柱(秦王绕柱是什么意思)
战国末期,秦国以大优势横扫各国,没几年便以推到了四国,这时还残留着两个国家,分别是燕国和齐国。
燕国和齐国岌岌可危,下个轮到的就是他们。届时,秦国有了大势,大势已不能阻挡,所以两国都在想尽办法。
燕国有位太子名丹,后人皆称他为太子丹,亦为燕太子丹。太子丹便是此次荆轲刺秦王事件的始创俑者。
太子丹和秦始皇是一类人,都是儿时苦命之人。
可能有人不知道他们的关系,但其实他们从小便认识,纵使说一句青梅竹马也不为过。
太子丹幼年时曾在赵国当质子,他在那里遇到了嬴政,届时嬴政在秦国还是个边缘人物,同样被交换至赵国当质子。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便有了交情。
待两人长大些先后回了自己国家,嬴政回国后经过一系列事件竟直接即位成了秦王。
后来,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当质子,当时嬴政已为秦王,早已不把太子丹放在心上,甚至对他极不友好。
这就为太子丹日后的报复埋下了名为复仇的种子,当然但凭这太子丹也不会那么胆大。
秦国相继灭了四国之后,燕国有着灭国的危险,这时,太子丹才真正有了复仇的计划。
他要刺杀秦王嬴政以此来阻止秦国的吞并计划。
秦国的侵略步伐日渐逼近,太子丹只好把计划提上日程。
他寻来荆轲商量计策,荆轲是他找来的义士,两人共同谋划刺秦大计。
荆轲对太子丹说,自己需要两样物件。一件是燕国领土督亢一带的地图。另一件便是樊於期的头颅。
樊於期原是秦国将军,后因打了败仗怕被兴师问罪而逃离了秦国,最后来到了燕国太子丹门下。
樊於期被秦王嬴政通缉已久,提上他的头颅去觐见一定能顺利见到秦王。
但是太子丹却不忍心了,自己怎能用别人的性命来当做筹码。荆轲只好自己去跟樊於期去谈。
荆轲给樊於期分析了其中的利害,他也知道樊於期跟秦王有大仇,表示樊於期愿意献身的话自己必能成功帮他报仇。
樊於期同意了,旋即自刎。
用匣子把头颅装好之后,又取来地图,荆轲便带着两样东西上路了,随行的还有一位燕国勇士秦舞阳。
来到秦王宫后,两人在殿外按照计划分别拿去各自相对的东西。荆轲拿着装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拿着地图。
却不料,走到殿内秦舞阳却出了岔子。
秦舞阳自年幼起便杀人,第一次杀人时只有十三岁,但这时面对秦王嬴政时,他却显得像个毛头孩子。
秦舞阳颤抖着身子不敢看嬴政,荆轲只好替他向嬴政解释说,是他乡下来的贱民没有见过天子,被陛下的龙气所震,因此感到害怕。
嬴政没有放在心上,眼里只有他身上的地图。他吩咐让荆轲把秦舞阳身上的地图取来给自己。
荆轲就拿着地图前去,在嬴政面前缓缓打开,地图还未完全展开,藏在其中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抓过匕首便向嬴政刺来,一击居然没有得手。嬴政及时躲过了刺杀,但是荆轲下一轮的攻击又来了。
嬴政只好起身窜了出去,满朝文武大臣看着这个场景一时间不知作何举动。
武将们也没有随身携带武器,按照秦国律法,大臣们上朝时是不能够携带武器的。
这时有武器的便只有殿外的护卫和嬴政自己。
或许是因为情况紧急,嬴政只顾着逃跑,都没有想起自己身后还背着一把剑。
荆轲起身去追嬴政,嬴政也就寻找避身之物,看到柱子后,他便和荆轲绕起了圈子,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时,有大臣提醒嬴政,大王身后负剑,听闻此言嬴政方才想起自己还有着宝剑。
掌握宝剑的嬴政回过头来直接把荆轲砍倒在地,殿外的护卫听到动静也姗姗来迟,后众人合力把荆轲给砍杀了。
这场闹剧也就到此结束,荆轲失去了性命,也失败了。
这则故事中可谓是趣味满满,秦舞阳年仅十三就敢杀人,但是见到嬴政却怯了场,就像是失去人势的狗。
秦王和荆轲绕柱缠斗的场面也是足够搞笑,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好笑之事竟是历史史实。
关于地图中藏匕首刺杀还有着一个成语,叫做图穷匕见。
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呢?
注:本文素材皆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作者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篇文章到此结束,喜欢的读者可以点个关注,多多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