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何叔衡

何叔衡

何叔衡1934年秋,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决定开始战略性转移。此时有几名年纪大的同志都在考虑要不要随着大部队行动,还是留守在根据地工作。此时已经58岁的何叔衡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件事情,他与一同在一个机关工作比自己小10岁的董必武闲聊时,便问他:“如果红军主力转移,

1934年秋,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决定开始战略性转移。此时有几名年纪大的同志都在考虑要不要随着大部队行动,还是留守在根据地工作。

此时已经58岁的何叔衡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件事情,他与一同在一个机关工作比自己小10岁的董必武闲聊时,便问他:“如果红军主力转移,你是愿意留在这,还是想和大部队一块离开呢?”

董必武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如果可能,我还是愿意跟随大部队”。

何叔衡

何叔衡

何叔衡又问道董必武:“我准备了两双结实的草鞋,你有没有什么准备呢?”

“我只准备了一双新的,脚上穿着的这双还是半新的”,董必武说道。

两个人谈话没多长时间,部队就开始转移,军委考虑到转移过程中情况复杂,一些年龄大的同志会出现体力不支,跟不上大部队的情况,便决定让一部分同志留下来,进行敌后游击活动,等待主力部队回归。

何叔衡被留了下来,年近花甲的他,已经不再适合长途跋涉。当初一起商量的董必武,如愿以偿地跟着大部队转移,两个人只能依依惜别,两个人都不知道这次的分别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红军战略转移成功,让蒋介石一举消灭红军的计划胎死腹中后,蒋介石为了泄愤,在瑞金实行焦土政策,任手下部队任意烧杀抢掠,甚至防火烧掉瑞金城。一些来不及潜伏的同志们被捕,何叔衡和瞿秋白带领一小部分人提前躲在大山深处,继续与敌人周旋。

由于敌我双方差距太大,而且敌人在各处洒下天罗地网,游击战进行得十分艰难,只能到处躲藏,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都得不到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旧没有放弃战斗,支持他们的正是心中对革命的信仰,和对革命胜利的希望。

1935年2月,何叔衡带领着一队人转移到杭县的一个小镇上,本想在此地休整一番,不料行踪败露,被当地的保安团发现,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火。

由于我方人数实在是太少,为了防止被敌人包围,只能边交火,边撤退。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人数越来越多,枪声越来越密集。已经年近60的何叔衡,一直跟随着部队。

长时间的躲避,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让何叔衡感到体力不支。为了不拖累大家,他让自己身旁的警卫员邓子恢给自己一枪,免得自己掉队的时候落入敌人手中。

邓子恢拒绝了何叔衡的要求,想要背着他逃跑。看到邓子恢拒绝自己,何叔衡也没有再说什么,在撤离到悬崖边上之际,何叔衡趁大家不注意,纵身一跃,跳下了悬崖。邓子恢一行人趴在崖边呼喊了一会,没有听到任何的回应,看到后面的追兵赶来,不得已只能撤离。

何叔衡牺牲的消息传出来后,所有人都悲痛不已。多年后,在回忆起何叔衡,诗人萧三写道:何胡子,穷秀才,铁骨铮铮啊......

1876年出生在光绪二年的何叔衡,家境贫穷的他,从七岁开始就帮地主放牛,割草,砍柴,以此来补贴家用。但也经常吃不饱饭,他不禁感叹的对跟父亲说:“什么时候,吃饭向牛吃草一样放肆就好了”。

父亲听了他的话后,很认真地跟他说:“你长大了像牛一样做事,一定会吃得饱”,也正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何叔衡在以后的生涯中,他时刻体现出牛的性格和品质。

1902年,何叔衡遵从父亲的意愿,到县城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了秀才。此时整个清王朝已经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整个中华大地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何叔衡不愿意出任已经腐败的清政府官职,一边教学补贴家用,一边接触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

1913年,37岁的何叔衡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成为了该校年纪最大的学生。在学校何叔衡结识了毛泽东,虽然两个人相差17岁,但是丝毫不影响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何叔衡经常被毛泽东的见识和气魄所倾倒,在心中觉得“毛润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而在毛泽东的眼中,何叔衡虽然爱穿长衫,看起来一幅老学究的打扮,但是完全没有迂腐气息,思想解放,为人真挚。毛泽东更是亲切地称他为“何胡子”。

别人形容他们两个人的友谊:“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

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非常好,有共同的思想,有一样的目标。

1920年,毛泽东,何叔衡和一批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革命者走到一起,成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并积极发展团队,为湖南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6月,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代表收到陈独秀发来的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邀请函,两人匆匆的秘密前往上海。

一个月后,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人,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完成会议,给已经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会议结束后,两人又回到湖南,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发后,何叔衡毅然决然地前往被白色恐怖笼罩着的上海,白天和群众在田间低头劳动,晚上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一边收集资料,一边发展革命势力。

1931年,何叔衡从上海打扮成大富豪,一路经过香港,广东,闽西来到了中央苏区瑞金。在此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临时最高法院主审等职务。何叔衡做事,做人始终像一头老牛,稳稳当当,让人放心。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决定开始战略性转移,何叔衡也是因为上了年纪,担心在路上出现意外,便将其留在瑞金,进行敌后武装游击活动,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留下来的何叔衡为了心中的信仰跳崖牺牲。

根据警卫员邓子恢的说法何叔衡为了不拖累大家,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跳崖自尽。但是27年后,关于何叔衡的死,又有新的说法。

1962年4月,福建省当地公安局审讯国民党福建省地方保安大队长李玉进行审讯时,何叔衡的真实死因才被查出,从审讯中得知,这个李玉就是参与当年抓捕任务的大队长,据他的交代:

那天他们正在巡逻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上杭县出现枪声,自己就连忙带人赶了过去。到地方后就看到一队保安团的人正在与十几个手持枪械,衣衫褴褛的人在交手,自己看到这种情况,便也开始对他们开枪,进行围剿。

李玉说当时游击队中是有一个五六十岁老者,留着长长的胡须,逃跑时还有人搀扶着,当时感觉他就是个大官。

后来他们躲进山中后,保安团开始搜山,李玉则带领两个人在山下搜寻着。无意中在一处悬崖下,发现一个躺着的人,李玉走到跟前的时候,看到他满脸是血。李玉的第一反应是此人是跳崖摔死的。

他们对这个人进行了搜身,在身上搜出一些钞票,本想拿着钞票转身离开的时候,这个人突然醒了过来,死死得抱着李玉的腿。把李玉吓得用脚踢着他。

可是无论李玉如何踢打,这个人就死死地抱着李玉的腿不松开,旁边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从后面连开两枪将这个人打死,李玉才得以脱身。只是他们都不知道,当时打死的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叔衡,他身上的钞票是他们游击队资金,为什么何叔衡会拼命反抗。

直到27年后,何老牺牲的真相才水落石出。为了不拖累战友,自己选择了跳崖,为了保护组织财产,倒在敌人枪口下,一辈子,像牛一样,只会默默付出,诚恳朴实。

叔衡才调质且华,独辟蹊径无纤瑕。临危一剑不返顾,衣冠何日葬梅花?

上一篇: 李济深自述(李济深全传)
下一篇: 世界特种兵排名2022(世界特种兵排名前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