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第二大省山东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千万人口城市“军团”阵型初定。
山东最穷十大城市排名(山东最穷十大城市排名)
数据显示,青岛、济南过去10年人口增量均超过百万,青岛成功晋级千万人口城市,成为山东第二个、也是最有分量的千万人口城市。济南总人口920.24万,距离千万只有一步之遥。临沂在2010年时便已达到千万,过去10年依旧保持98万的高增长,2020年总人口1101.84万,依旧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
此外据搜狐城市观察,与广东、江苏、河南等人口大省城市间此消彼长的情形不同的是,山东16个设区市过去10年常住人口基本都呈正增长,仅有泰安小幅减少了2.2万人。这一方面说明了山东各市仍然保有一定的人口吸引力,一方面也说明中心城市对于全省的辐射力度没有其他省份大。
-01-
青岛济南人口增量超百万
从2020年常住人口来看,山东16个设区市,人口总量超过千万的是临沂和青岛,在900-1000万之间的是潍坊和济南,在500-900万之间的是菏泽、济宁、烟台、聊城、德州和泰安,不足500万的是淄博、滨州、枣庄、日照、威海和东营。
从过去10年的人口增量来看,15个设区市人口均有增长,只有泰安略减少了2.2万。增量最高的3个城市是青岛、济南和临沂,分别增长135.66万人、108.99万人和97.89万人。
青岛是山东经济第一城,虽然近年来GDP被南京、宁波等南方城市赶超,但无论是经济体量、人口规模还是产业竞争力,在山东乃至北方仍有一争之力。近年来,青岛瞄准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已形成了涵盖软件与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全生态产业链,同时借助“抢人大战”,吸引了大量人才。此外,作为胶东经济圈的中心,青岛对于经济圈内的人口也会造成强大虹吸。
济南则在打造强省会,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已借助合并莱芜实现外延式扩张。此外,济南还在去年6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成为特大城市中第二个零门槛落户城市,加速人口集聚。需要注意的是,为使口径一致,济南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均包括济南和莱芜,所以过去10年济南人口增长108.99万,实际上并没有算上莱芜原本的百万人口。未来在强省会战略的助力下,济南人口虹吸力有望增强,极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突破千万人口大关。
临沂早在2010年常住人口就已突破千万,但其城镇化率不高,县域人口和农业人口居多,2019年城区人口尚不足300万。不过,临沂作为山东面积最大的城市,经济总量排全省前五,是国家重要的“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大量的货物流和资金流,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人口增长。
潍坊人口总量位居山东第三,也是千万人口后备城市。但以其人口增长的速度来看,它距离千万人口的门槛还有点远。尤其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人口向青岛、济南等中心城市涌入,潍坊等城市的人口增长或将愈发缓慢。
菏泽过去10年的人口增量达到50.81万,仅次于青岛、济南和临沂,这主要来自于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菏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淘宝村数量达到396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近期火爆全网的曹县就位于菏泽,以151个淘宝村的数量保持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目前全市共有18万家电商企业,电商从业大军多达57万人,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即使菏泽人口增量能排进山东前四,却难掩其人口净流出大市的本质和适龄劳动人口占比较低的现状,这从其人口年龄结构上就可以明显看出。
-02-
威海烟台老龄化程度最高
从山东各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是威海、烟台、淄博、日照、泰安、潍坊、滨州、德州、东营和青岛,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其中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威海和烟台,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25%。这两座城市都是北方著名的养老城市,不仅气候舒适、环境优美,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服务配套也较为完善。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以及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威海和烟台的康养产业也较为发达,老龄化程度自然较高。
老龄化程度较低的,是菏泽、枣庄、聊城、济宁、临沂和济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不超过20%。但这6个城市之间区别明显,济南是15-59岁人口占比较高,其他5市则是0-14岁人口占比突出。
过去10年,菏泽、枣庄、聊城、济宁、临沂的出生率一直位居山东前列。尤其是菏泽和枣庄,在三次放开二孩政策的那几年出生率都将近20‰,比全省高出7、8个千分点。这些城市大多位于鲁南地区,多子多福观念较为主流,0-14岁人口占比较高也不难理解。
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是全省人口净流出最严重的城市。以2019年数据来看,菏泽、临沂人口净流出均超过百万,济宁、聊城和枣庄也都超过30万。所以,这几大城市的0-14岁人口占比较高,而15-59岁适龄劳动人口的占比却相对较低。
-03-
济南青岛受教育程度最高
从山东各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人口最多的是济南、青岛和东营,人数超过2万人。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泰安、滨州、济宁和枣庄,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人口在1-2万之间,聊城、德州、临沂、菏泽4市不足1万。
这与它们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呈正相关。大学人数占比最高的济南、青岛、东营、淄博、威海和烟台,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都在10年以上,大学人数占比最低的菏泽和临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9年。
济南与青岛受教育程度最高,主要与它们高校数量较多、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有关。2020年山东共有152所高校,其中济南44所、青岛23所,数量高居前列。大学多,在校学生和高学历的教职员工自然也就多了。
此外,作为全省两大中心城市,它们的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环节也较为突出,也能集聚更多人才。近年来,济南全力打造创新之城,且成绩显著——“十三五”期间,济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9倍、突破3000家;落地中科院系院所14家;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
青岛更是不遑多让——“十三五”期间,青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5倍、突破4000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全社会研发费用居全省首位;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46个;新引进高校科教机构21家;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全面起势。
更可喜的是,2020年青岛引进培育各类人才25万人,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突破50%。未来随着青岛产业不断升级,科技创新不仅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将成为最强劲的人口虹吸力。
参考资料:
[1]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山东省统计局
[2]青岛发布“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科技日报
[3]济南,一座加速奔跑的“创新之城”济南日报
[4]电商脱贫“菏泽样本”:山东最穷市的逆袭路.新华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