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每一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春天。苏轼,作为宋词大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他的心中不知有多少春天的色彩,也不知道有多少对春天的感悟和慨叹。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得到春风、春雨、春花等春意的肆意流淌,看得到一幅幅春天绚丽多彩的斑斓画卷,也看得到一首首精美诗词的尽情绽放。走进苏轼,走进苏轼的春天,在他的春天里

每一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春天。苏轼,作为宋词大家,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他的心中不知有多少春天的色彩,也不知道有多少对春天的感悟和慨叹。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得到春风、春雨、春花等春意的肆意流淌,看得到一幅幅春天绚丽多彩的斑斓画卷,也看得到一首首精美诗词的尽情绽放。走进苏轼,走进苏轼的春天,在他的春天里感悟春天,我们能发现一个别样的春天。

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苏轼的春天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欣欣然

虽然是大文豪,但是苏轼有着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有着和普通人一样对春天的感觉,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对春天美好的期盼。他会为春天的新芽、新绿所惊喜,也会被春风、春雨所沉沦,不负春光,享受春天带来的美好和快乐,是他春天诗词的主色调。如他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

再如他的《减字木兰花·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再如他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在苏轼看来,春天草长莺飞、风细柳长,春风暖人、春花迷人、春雨醉人、春月怡人。人应该把烦恼暂时忘却,应该融入大自然、融入春天,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感受春天的诸多美好和美妙。这个时候的苏轼是心头春风浩荡的苏轼,是心头杨柳依依、万紫千红的苏轼,是将春天揽胸入怀、精品细赏的苏轼,更是把万千才情洋洋洒洒化为千古佳作让生命激情勃发的苏轼。

苏轼的春天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惬意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文人中一个绝少的妙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不但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个美食家。据考证,目前存在的仅以苏轼名字命名的菜品就有六十余道,如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凉粉、东坡羹等等。在苏轼的笔下,天上飞的、河里游的、田间地头长的、家里养的,无一不可以做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说他是宋朝文人第一吃货,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文人中的第一吃货也丝毫不为过。我们都对他的《惠崇春江晓景》非常熟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据说,苏轼写这首诗时,就是因为春天到了,看到遍地的野菜,想到肥美的河豚,又可以大快朵颐了,兴奋之情不由得溢于言表,才情喷薄而出,便写出了这首满带着初春田野气息的千古佳作。

因为热爱,所以关注,苏轼写美食的佳作可以说层出不穷。比如,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便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他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被人当作宣传荔枝的推介词,而被广为传颂。这些,比起他在《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一词中的所写,似乎有小巫见大巫之嫌: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对春当歌,把酒临风,各种野菜靓目爽口,心情爽朗至极,在将他“吃货”本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之余,还给人留下了“人间有味是清欢”无限遐想和哲学思考。

在苏轼的眼中,春天既然已经来临,不管多少的挫折和苦难都不应该影响感悟

春天、享受春天的心情。在这个充满着希望、新生和惊喜的季节里,在这个活力四射、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季节里,回归自然,放飞心情,享受大自然得天独厚的馈赠,岂不快哉?就像他在《望江南·超然台作》所写: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把一切不快和不如意忘掉,只留山水在心中延绵,留诗意在心中荡漾,把洒脱融入时光,把舒爽融入生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悟道,更是生活的一种升华。

苏轼的春天是“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的伤感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波折的一生,虽然有过春风得意的短暂时光,但更多的是一次次被贬谪的经历。就如他在临终前两个月所作的这首《自题金山画像》中所写: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毫无疑问,苏轼是个豁达的人,若不是天生的乐天开朗,他可能早在“乌台诗案”爆发时就万念俱灰、郁郁而终了。

但是,豁达的人,也许会把心中的伤紧紧裹藏,但是伤还是伤,有时也会自然不自然地闪现而出,也难免会触景生情、感慨感伤,何况本就是一个天生对事物变化敏感的文人。纵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畅享春天美好的佳作,但也留下了不少让我们感怀唏嘘的名篇。我们先来看一看他的《江神子·恨别》: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再来看一首他的《蝶恋花·京口得乡书》: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这里面有别离的苦,有思乡的泪,更有无可奈何的思绪。

正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这样的苏轼才是一个真实的苏轼、一个真性情的苏轼,一个虽然看开了、看淡了但仍然心有千千念、一个时不时会钻出各种情怀多元化的苏轼。这样的苏轼不完美,但更真实,也更让人怜爱和崇敬。

苏轼的春天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于苏轼的黄州岁月,也是一首写在春天的苏词。在苏轼的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经历了世态炎凉但依然旷达的苏轼,也看到了一个经历了人生福祸无常变换而已经跨过悲喜而心境更加淡定的苏轼,也从“也无风雨也无晴”中体会到了一个已经宠辱不惊、静看风雨的苏轼。这样的苏轼,已经成为了一个最成熟、最超脱的苏轼。他带给世人哲学般的思考和力量。

而在他的另一首《定风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没有被命运打败、不甘于命运的苏轼,一个依然豪放、豪迈的苏轼,一个能够自我治疗、对人生依旧充满希望的苏轼。“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样的苏轼,怎不让人欢喜?

不管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好,还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也好,最后的苏轼都达到了他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最后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不管是年轻时候的得意尽欢,还是在黄州、惠州、儋州的苦痛,在苏轼的眼里,春天虽然也有花褪残红的时候,也有凄风苦雨的日子,但他的春天永远是“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永远是“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永远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一篇: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专业参考目录2023(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专业参考目录2023年)
下一篇: 巴尔扎克是哪国的(巴尔扎克是哪国的作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