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起南宋之国,西抵塔剌之湖,我背之民族皆联合为一,道路复通。”——伊儿汗国合罕合儿班答于1305年写给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的信,描述在元朝领导下的蒙古帝国现状
元朝与四大汗国之间的关系是元代历史中一段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溯源上看,成吉思汗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然而疆域的过于辽阔以及各地迥然不同的民族、人文、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已经对未来帝国的领土分配做了安排:将自己的四个弟弟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斡赤斤和别勒古台分封于荒凉的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地区,统称“东道诸王”,长期受到蒙古本土的钳制,势力不大;而西边广阔、富饶的领土则分封给自己的四个战功卓著的儿子,术赤、察哈台、窝阔台、拖雷,后世称为“西道诸王”。其中,拖雷以幼子身份更靠近大汗本帐,麾下兵户、财产最多。成吉思汗规划的理想身后之事,在西道诸王中最强的拖雷系的辅佐下,窝阔台系牢牢占据蒙古本部的统治地位,东道诸王逐渐沦为旁系,彻底成为蒙古大汗的依附。
元朝皇帝顺序表
元朝与四大汗国的形成与关系建立的雏形,正是基于成吉思汗对于黄金家族内部领土的划分。
然而之后的发展完全出乎成吉思汗的预料。窝阔台系在继位后对其采取打压、削弱拖雷系的措施,拖雷的离奇死亡和窝阔台剥夺拖雷名下的军队、土地、人口的行为,导致拖雷系与窝阔台系之间势同水火,大有不共戴天之势。1235-1241年的长子西征后,以拔都为首,封地毗邻欧洲的术赤系获得的收益最大,遭到蒙古本土窝阔台系的仇视,窝阔台系选择联合向来敌视术赤系的察哈台系,黄金家族的阵营分裂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1248年,窝阔台之子贵由汗去世后,无子嗣的他让大蒙古国的汗位再次陷入争端;瞄准机会的拖雷系选择联合军容鼎盛的拔都。1250年,在拔都的支持下,拖雷长子蒙哥成功当选为蒙古大汗。出于对拔都扶助拖雷系夺位的感谢,蒙哥允许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失势的窝阔台系被迫与察哈台系一同沦为为西道诸王的一员。1259年蒙哥汗骤然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1264年忽必烈赢得内战胜利,随后进行的汉化改革、建立元朝的行为对蒙古原生贵族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也促使四大汗国对于占据蒙古本土、却又十分陌生的元朝政府采取不同的外交态度。
伊儿汗国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军事产物,建立者是拖雷第三子旭烈兀。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中,旭烈兀所代表的伊儿汗国是唯一一个支持忽必烈的宗藩;在忽必烈正式称帝和建立国号后,伊儿汗国也是第一个遣使,承认元朝皇帝依旧具有蒙古大汗的名号。
直到元朝覆灭,伊儿汗国与元朝政府保持着密切、友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往来,1265年旭烈兀去世后的伊儿汗国诸汗均需受到元朝皇帝的册封才算是合法。双方经常互遣使者,元朝政府赐予岁币、印章,伊儿汗国则进贡各类珠宝财物。在元朝灭宋的过程中,襄樊两地城高池深久攻不下,伊儿汗国为此提供了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一千多名优秀的西域工匠,他们研制出来的“回回炮”摧毁了襄阳、樊城的城墙,敲响了南宋灭亡的丧钟。
伊儿汗国与元朝政府在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影响是相互的,有不少中国学者前往伊儿汗国任职,带来了中原的医学、天文及诸多科学书籍;伊儿汗国借鉴了元朝政府的钞法,大力推行钞票(虽说两个月就废除了),建立与元朝相似的驿牌传递制度。
伊儿汗国境内的大量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也大量涌入中国境内,元代文献称之为“回回人”,他们带来的“回回历法”、“回回医学”成为了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融入到中华文化里。
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中,时任钦察汗国统治者的别儿哥承认了阿里不哥的大汗地位,不过仅仅限于口头层面,别儿哥汗甚至还当起了中立人,派遣使者劝解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罢兵言和,不久便忙于准备与旭烈兀开战。阿里不哥败亡后,忽必烈曾派遣使者邀请别儿哥汗前往蒙古本土参加忽里台大会,别儿哥口头答应,实际上也没有前往,且不说钦察汗国离元朝路途遥远,早已习惯独立自主的术赤诸王更不会趋之若鹜的参加一个与自己统治地盘毫无瓜葛的“异国”集会。
1266年别儿哥汗去世,拔都之孙忙哥帖木儿继位,得到忽必烈的册封。然而钦察汗国与元朝的关系依旧未正常化,受到西域、中亚地区窝阔台后裔海都叛乱的影响,忙哥帖木儿一度与海都合作,联合起来攻打察哈台系的八剌,共同瓜分其领土;1276年震惊元廷的昔里吉叛乱,掳走了忽必烈王子那木罕,送往钦察汗国处。忙哥帖木儿非但不归还元帝嫡子,反而拘留了那木罕,直到1282年忙哥帖木儿去世,嗣位的脱脱蒙哥才放那木罕归国。
1290年脱脱成为钦察汗国新可汗后,汗国与元朝冷淡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由于海都崛起后担心术赤系与元朝再次联手,便直接派兵侵占了元朝西北边境地区,彻底隔绝元朝与术赤系诸王的联系。海都的势力与钦察汗国下的一大封国,白帐汗国接壤,并干涉白帐汗国伯颜与古亦鲁克的王位争夺。海都、笃哇支持古亦鲁克,趁机占领了伯颜的领土。
伯颜不甘人后,古亦鲁克找了那么强力的后援,那我找一个更强大的。一面遣使向钦察汗脱脱求援,另一面向元朝政府和伊儿汗国派遣使者,约定东西合击,夹攻海都。
1302年,在脱脱遣使要求海都、笃哇归还领土的外交敕令失败后,脱脱与伯颜出兵两万,与元成宗的军队一起攻打海都;而随着这一场战役的进行,钦察汗国也正式宣布承认元王朝的宗主地位,即《元史·牙忽都传》记载中的“拔都罕之裔首已附顺”。
1308年,元武宗遣使册封脱脱为宁肃王,之后的元帝册封钦察汗国新汗成为惯例,双方使节来往频繁。1336年,元朝政府设立了一个总管府,专门负责赏赐术赤诸王,每年按额发配。
元朝与钦察汗国关系正常化的最大利处便在于商业贸易,从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直通到中国的甘州、杭州,一条比“丝绸之路”更绵延不绝的商路吸引着欧洲商人踏上漫长的旅途,而元朝亦向钦察汗国输出了相当多的中国产物品。
钦察汗国境内人数众多的斡罗思人,一度引起了元廷的注意和兴趣;而在元代,确实不少斡罗思人迁居蒙古高原和内地,他们或充当工匠、士兵,有的被迫沦为奴隶。元世祖晚期,元朝开始组建、招募斡罗思卫军;1330年,元廷成立宣忠扈卫亲军万户府,组织斡罗思人集体在大都屯田。所以当我们有幸穿越回元朝,看到一群俄罗斯卫兵请不要过于惊讶。
这或许算是元朝与钦察汗国关系正常化后的一个小插曲。
提到窝阔台汗国,就一定要提到一个男人:海都,合失之子,窝阔台之孙。
窝阔台系对于拖雷系夺走大蒙古国汗位的怨恨,一点也不亚于战国末年被秦国灭亡的楚人。
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海都也坚信着先祖成吉思汗的预言: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喝马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汗位。
阿里不哥争位期间,窝阔台、察哈台两家汗国表示支持。但在阿里不哥被忽必烈逐出和林后,粮饷短缺的阿里不哥委任察哈台系的一名后王,阿鲁忽前去征收给养。不料阿鲁忽自立为王,让阿里不哥吃了个闭门羹。
阿里不哥势力衰退后,忽必烈的元朝政府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畏兀尔、中亚地区,然而海都行动更为迅速,揪准时机,联合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对阿鲁忽开战,把阿力麻里据为己有。
海都的崛起让整个中亚地区乱成了一锅粥,而此时元廷把军事重心放在了灭宋战争上,在1265年阿鲁忽去世后,忽必烈把察哈台后裔八剌遣返回察哈台汗国争位,意欲引起西道诸王的争夺内斗。然而令忽必烈失望的是,八刺最初与海都作战数回后,旋即与其和好,并于1269年与钦察汗王忙哥帖木儿在塔拉斯河会盟,以海都为盟主,公外反对忽必烈与伊儿汗国,并指责忽必烈实行汉法改革、已然是违反成吉思汗札撒法令、背弃蒙古祖先的不忠不孝之徒。
塔拉斯河会盟拉开了元朝与西北宗藩长达30余年的战争序幕,前文提到的昔里吉之乱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元朝为了对抗以海都为首的西道诸王叛军,在西北边境长期驻扎大量精锐军团,给当地财政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负担;先后派遣皇子那木罕、皇孙甘麻剌、名将伯颜、土土哈、玉昔帖木儿与海都对峙。而海都不愧为一世枭雄,在与人数众多、名将如云的元军交锋中互有胜败,不落下风。直到1294年忽必烈去世,海都叛乱未能平定一直是元世祖的未竟心愿。
海都在与元军对抗期间顺手把察哈台汗国变成了自己掌控的附庸国,在八剌去世后不久,海都强行扶立笃哇为汗。不过即使结合了两大汗国的军力,面对元军的稳固防守,海都依旧难以实现打回哈拉和林的梦想,而他也在逐渐衰老下去。
1301年,海都再度纠集诸王,越过金山向蒙古草原进军,在铁坚古山遭到元军名将土土哈之子,床兀儿的阻击大败而归。1302年,又在合剌合塔山激战中,海都突然率领军队撤退,有史书记载海都受了伤。无论如何,68岁的海都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1303年3月去世,其子察八儿继位,窝阔台的后裔重新陷入争位的魔咒,被元朝和察哈台汗国乘虚而入,1309年,窝阔台汗国正式灭亡。
察哈台汗国成为了畏兀儿、中亚地区的唯一强权,此刻的它仍不愿意向元朝称臣,元朝的回应则是派遣大将床兀儿在1314-1317年间进行西征,把察哈台诸王打到满地找牙。1322年,察哈台汗国与元朝恢复和平关系,承认元朝皇帝对察哈台汗国的宗主权。
经过数十年的血雨腥风与外交斡旋,元朝总算确定与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选择了死亡)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中国古代周天子与各诸侯国,元朝在名义上是大蒙古国最高共主,但各汗国拥有独立的主权和军队,承认拖雷系的地位直至元亡。
参考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