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和珅之死(和珅咋死了)

和珅之死(和珅咋死了)

和珅之死(和珅咋死了)中国历史上首富是谁?或许说法不一,但要说起中国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那一定就是这位——和珅和中堂。据说是和珅家产高达白银2亿3000万两,而清朝当时国库的存银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康熙六十年800万两,雍正十四年6000万两,而乾隆从三十九年达到最高峰7390万两,因此传说中和珅的家产竟然相当于三四个甚至更多年国库存银的总和,

中国历史上首富是谁?或许说法不一,但要说起中国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那一定就是这位——和珅和中堂。

据说是和珅家产高达白银2亿3000万两,而清朝当时国库的存银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康熙六十年800万两,雍正十四年6000万两,而乾隆从三十九年达到最高峰7390万两,因此传说中和珅的家产竟然相当于三四个甚至更多年国库存银的总和,甚至有外国媒体将他列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和珅之死(和珅咋死了)

和珅之死(和珅咋死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也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按照这个说法难怪嘉庆刚执掌权利就急着要把和珅杀掉将其财产充入国库。

是因为钱吗?乾隆皇帝放纵和珅如此贪纵,和珅就是给亲儿子留着杀的一口大肥猪?然而历史的真相当真如此吗?嘉庆帝宣布和珅20条大罪前12条主要是独揽朝权独断朝政等等,第13条和14条是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的奢侈逾制,直到第15条之后才是和珅的种种贪腐敛财的行为。由此可见嘉庆皇帝真正切齿痛恨和珅的首先并非是他是个家财万贯的贪官,而是在他自己即位后种种违背君臣礼仪的举动。更依仗太上皇乾隆帝之信任,自以为是权臣就可以把持朝政而将自己当作幼主,把自己全然不放在眼里。

甚至可以这样说和珅这个传说中所谓的中国古代第一巨贪一大半是被乾隆沽名钓誉的举动给坑死了。乾隆帝之所以会退位,纯粹是他身为君主为了显示自己孝顺不敢超越爷爷康熙帝立下了即位六十年一定会退位的诺言,而且搞得天下人人皆知。

谁知道这老爷子也真能活,虽然后悔了,但为了不被天下人讥讽为贪恋皇位不得已而退位。一生极权专制的乾隆帝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无权。历史上那些个太上皇自己不掌握权柄,把生杀予夺皆由子嗣皇帝掌握。若子嗣皇帝真心孝顺如宋孝宗对宋高宗那样,那日子还好过些,否则的话深居宫中不能过问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没什么不同。每日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子嗣皇帝有良心能来探望探望他太上皇老人家。这种日子一生唯我独尊的乾隆帝如何能忍呢?所以父子争权,活到一把年纪的乾隆老人家仍然要不顾身体抓紧朝政,事无巨细一刻都不敢放松,相当程度上缩短自己可能更长的寿命,而且还因为精力不济,智力衰退,对川湖地区白莲教起兵不能及时处理将造成了持续数年兵祸波及数省,大清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而和珅作为太上皇乾隆帝最得力的帮手和代理人,同时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并兼三部一院尚书,另外还兼着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10个要职,让嘉靖皇帝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形同傀儡。

和珅自己不但利用职权大肆贪贿与民争利,聚敛家产无数的同时也生活奢靡,更逾越了人臣本分。比如按清制宝石顶,只有爱新觉罗氏的宗室王公可用,和珅这等外姓臣子只能用珊瑚顶,正珠朝珠只有皇帝御用,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三人可用,其余连皇子亲王都不可用,而和珅却私藏了甚多的宝石顶,正珠朝珠。至于说和珅谋逆造那是不敢有,但他也确实被乾隆帝赋予的偌大荣耀给迷花了眼。几乎掌握着大清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权柄,竟当真以为乾隆帝能如其本人臆想的那样延年续命到百岁万寿。没想过给自己留条后路远走高飞。等到乾隆帝一死,自然也难免秋后算账。

嘉庆皇帝虽然对和珅厌恶痛恨之极,但理智上却也明白和珅虽总揽朝权却只是太上皇的代理人,并非真正的心怀异志,所以没有用逆谋之罪去株连九族。和珅独子丰申殷德因为娶了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十皇女和孝公主而没受老爹太多的连累,甚至还保住了一半府邸,最终也只是政治失意屡遭挫折郁郁而终,临了还背着个公爵头衔。

不妨假设一下,假如乾隆帝没有将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的承诺广而告之,那么他想当多久皇帝就当皇帝,这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嘉庆皇帝作为第十五子当时如果能立他为太子,那他肯定会对君父感激涕零,又怎会像历史一样身为皇帝却不能掌权而深深的不满?这也就是正常人的“升恩斗仇”心理。至于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禅位,那他就无需当太上皇压制嗣君操控百官的代理人,自然也不会狠狠地得罪嘉庆皇帝。相反发挥他八面玲珑的特长,尽可能讨好太子爷,那嘉庆帝掌权后对他也未必就一定会痛下杀手,就算要杀也可能只是赐死。效仿乾隆帝对前首辅大臣全于敏忠那样全其令名,未必一定会抄家夺爵让他身败名裂。毕竟历史上嘉庆帝的所作所为不论给和珅加上何等匪夷所思罪名,也是他老父死去才几天就急着处死他最信重的大臣,有违“子三年无改父之道”的儒家传统,未免有不孝之迹。

因此可以说乾隆帝的一场枉自比拟尧舜的闹剧到头来害死了他最忠心的臣子害了他自己,也未必让他的继任者喜欢,很大程度害了整个清王朝,何其不值啊!

所以孔子曾曰: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思也。这句圣贤的教诲经历了千百年验证,从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上一篇: 法国印象(法国印象主义音乐鼻祖是谁)
下一篇: 第五姓氏(第五姓氏的由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