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孟国泰(孟国泰简介)

孟国泰(孟国泰简介)

孟国泰(孟国泰简介)我与孟国泰先生只见了一次面,我对他的认识,是从他的一系列的教育诗篇中开始的。他的教育诗很通俗,人人都能读懂,朗朗上口。读着他的诗,会让人产生联想,首先想到的是陶行知先生当年那些教育诗作,有一种血脉关系;其次想到“三字经”之类的传统文化等遗传。孟国泰先生的教育诗,是他个性化的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反映了他朴实的一面,朴实无华,如庄稼地里的庄稼,

我与孟国泰先生只见了一次面,我对他的认识,是从他的一系列的教育诗篇中开始的。他的教育诗很通俗,人人都能读懂,朗朗上口。读着他的诗,会让人产生联想,首先想到的是陶行知先生当年那些教育诗作,有一种血脉关系;其次想到“三字经”之类的传统文化等遗传。

孟国泰先生的教育诗,是他个性化的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反映了他朴实的一面,朴实无华,如庄稼地里的庄稼,蓬勃地生长着,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不是花卉园里的花卉,不炫丽,也不新奇。这正是他的价值所在,教育需要返璞归真,回到本真的自然的境界。尤其在当下浮躁、焦虑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与珍贵。

一、他对教育的理解都融入了诗中:形成了体系

孟国泰(孟国泰简介)

孟国泰(孟国泰简介)

1、从他的诗里认识他自己

作为诗人,评价他,必须以他的作品为依据。孟国泰先生的《万事不求人》是他的早年作品,写于1989年6月,诗篇分两小节,第一节:

世上若有神,

自己就是神。

凡事自己干,

万事不求人。

表达的是自己靠自己不靠人的思想,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世界上本没有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崇拜物”,很多人本来是有天赋、可以很有作为的,但是迷信,自己迷信自己创造出来的神,或者迷信别人创造出来的神,自己束缚了自己,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拨开云雾见太阳。这个云雾就是生活中的迷信,就是生活中的愚昧,通过教育要让人成为人,每个人成长独特的自己。第二节:

老师引进门,

成长靠自身;

练得真功夫,

万事不求人。

第一节是泛泛而说,第二节就聚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同样没有神,老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可低估,可是学生不能依赖,更不能迷信。这里指出了师生应有的正确关系,老师是引导者,引导进了门之后,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了。

从孟国泰的《万事不求人》这首诗中,可以捕捉许多信息,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貌。孟国泰是一个自信的人,阳光明朗,有理想、有追求,以人为本,崇尚个性。这是他作为一个老师的本色,是他教育行走的出发点。

2、从他的诗里去感悟教育

孟国泰是一个教育人,是一个有思考、有思想的教育人。他对教育的思考,会给人带来启发,会给人触动,以及感动。他擅长用通俗的话语,诠释教育的概念。比如,他有一首《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他说:

什么是均衡教育?

就是从个体出发,

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什么是优质教育?

就是从个体出发,

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

这里诠释了两个概念,并加以对照,让人明白什么是“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他强调个体,每一个个体都不能落下,兼顾到所有学生,个个能进步、个个能发展,大家一起成长。“均衡教育”只是“底线”,是基本地要求,把“均衡教育”提升到“优质教育”才是本意,才是我们真正要实现的目标,虽然起点仍然是“从个体出发”,但是目标提升了,要“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什么叫“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要求在教育中遵循规律,按照生命的本意推进教育工作,不一刀切,努力培养有个性的人。一刀切会有什么后果,他说:

教育齐步走,

杀人不用手;

教育一刀切,

杀人不见血。

孟国泰强调“从个体出发”,什么叫“从个体出发?”他在许多诗里,都提到这个观点,这是孟国泰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他有一组诗,叫《尊重个体差异》,在我看来,就是为“”从个体出发作注脚的,他说:

尊重个体差异,

让不同的人发现自己;

尊重个体差异,

让不同的人做更好的自己;

尊重个体差异,

让不同的人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强调个性,尊重人的个性,引导每一个学生从“发现自己”到“做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一定是美妙的,不是强求的,不是违背学生的意志的,是成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这里还蕴含着如何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实现教育的目标的意思,学生个个是“雄性”“老虎”“鲨鱼”:

给“雄鹰”一片天,让它去翱翔;

给“老虎”一座山,让它去奔狂;

给“鲨鱼”一片海,让它去抗浪;

给“英才”一平台,让他去张扬。

“雄性”“老虎”“鲨鱼”,是对“英才”的解释,人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菜刀是用来切菜的,

如果用它来劈石,

菜刀肯定变钝器。

扫帚是用来扫地的,

如果用它来扫衣,

衣服越扫越脏兮。

姚明生来是打球的,

如果用他搞科技,

科技一定会贬值。

3、从零碎走向完备的体系

孟国泰先生的教育诗,不是一时兴致所至。不是零零碎碎的杂记、杂叙、杂忆,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编撰了《大众教育学————孟国泰教育诗集》上下两册),几乎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宏观到微观,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校内到校外,从校园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当下,从现在到未来,都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比如,“教育新概念”“教育新理念”“教育新宣言”,单看目录、标题,就让人兴奋,他的思考是一个完整体系性。《大众教育学》呈现了孟国泰先生的思考,这个思考是整体性的,是有逻辑结构的。比如,《使命篇》《反思篇》《自育篇》《体育篇》《新育篇》《情育篇》《智育篇》《创育篇》《和育篇》《人学篇》《课改篇》《品牌篇》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又如,在具体的《智育篇》中,比较全面的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探索与理解,包括高快教学、高快学习、高快注意、高快观察、高快记忆、高快听说、高快读写、高快做题、高快备考、高快综合等模块,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系统经验与做法。

二、他完整继承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又有新悟性

1、陶行知对他的触动与启发

读孟国泰先生的教育诗,自然会联想到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诗,同样很通俗,所谓“老妪能解”。这样通俗的表达,快速地传播了思想、主张,普及了新文化。比如,陶行知有一首叫《自勉并勉同志》的诗,是这样说的: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应该说,这是一首教育诗。此诗写于百年前,陶行知从海外留学归来,他自勉并勉励志同道合者,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努力做一件大事,以此报效社会。

又如,陶行知的《一文钱》,要人们节俭,不能奢侈,不能浪费,每一文钱,都是老百姓一身汗得来的,他的平民思想、平民情感,十分突出鲜明:

公家一文钱,百姓一身汗。

将汗来比钱,花钱容易流汗难。

还有陶行知的《中国人》,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满腔热情、满腔热忱: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读了陶行知这些诗,再读读孟国泰先生的诗,感觉真的是一脉相承,孟国泰先生有一首《生命歌》,与陶行知的《自勉并勉同志》具有共同的题旨,要珍惜、要担当、要付出、要欣赏:

生命是一种奇迹,我们要懂得珍惜;

生命是一种责任,我们要懂得担当;

生命是一种奉献,我们要懂得付出;

生命是一种美丽,我们要懂得欣赏。

2、他继承了陶行知哪些精神?

认真阅读陶行知,再阅读孟国泰,他们有教育基因的传承关系。陶行知先生对我国现代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把培养“人上人”改变为培养“人中人”。他的几个著名的教育观点:“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有健康的生活,就有健康的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也是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终身学习的教育观,他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孟国泰的教育诗,体现的正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主张,比如,《职业没有贵贱》:

小赵说,

我想做厨师,把美味佳肴奉献。

小钱说,

我想做果农,把生态水果上传。

小赵说,

我想做环卫,让大街一尘不染。

小李说,

我要做警察,不让坏人到处钻。

老孟说,

职业没有贵贱,做好就有点赞。

平民立场、平民思想、平民情感、平民情绪,写的是教育,写的也是生活,没有贵贱之分,劳动光荣。不做人上人,而做人中人。

陶行知有一首《每事问》,孟国泰一首《创新》,什么是用心?“起点是一问”,有问题,创新的起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新的问题,就有新的可能性,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孟国泰说:

创新先创心,

无心哪来新?

事事都用心,

肯定有创新。

陶行知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是留学海外的洋博士,杜威是他的老师,他对老师的理论加以改造。陶行知创设的生活教育的一套教育理论,还得益于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孟国泰也一样,从他的教育诗中可以看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痕迹。我们古代许多教育读物都是用诗、用顺口溜、用儿歌的形式表达的。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它们有精华,也有糟粕,陶行知、孟国泰都能够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孟国泰先生的教育诗写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性尝试。他的做法是有根有源的,具有现实意义。他的做法与实践所彰显的价值在于:回归真教育。什么叫真教育?孟国泰教育诗中所表达的教育状态、形态皆是。他的诗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重大的问题:教育为了谁?需要回到平民教育中去,那是陶行知的理想与追求?教育怎么做?追求朴实教育,不能只追求形式的、虚假的、做作的、功利的教育。当下需要陶行知,陶行知没有过时,未来任重道远,需要千千万万个陶行知站出来,比如孟国泰那样的人,一起呐喊、奋斗、探索、一路向前。

2021年6月21日

上一篇: 鲁迅先生的简介(鲁迅先生的简介及作品)
下一篇: 题岳阳楼白居易(题岳阳楼白居易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