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苏联阿富汗(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

苏联阿富汗(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

苏联阿富汗(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朝大诗人杜甫《兵车行》的开篇语,在之后的数千年中时长上演并不稀奇。1979年的冬季,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就迎来了一群声势浩大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280架次运输机,带来的是8万多人外国士兵,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此后的漫长十年中,阿富汗拉开了漫长的战乱生涯,这也就是史上著名的阿富汗战争,即1979年阿富汗战争。苏联阿富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朝大诗人杜甫《兵车行》的开篇语,在之后的数千年中时长上演并不稀奇。1979年的冬季,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就迎来了一群声势浩大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280架次运输机,带来的是8万多人外国士兵,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此后的漫长十年中,阿富汗拉开了漫长的战乱生涯,这也就是史上著名的阿富汗战争,即1979年阿富汗战争。

苏联阿富汗(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

苏联阿富汗(苏联阿富汗战争起因)

手持迫击炮等精良战备的苏联士兵,生活在寒冷地区,第一次来到炎热干燥的阿富汗作战,显然有些吃不消。有的受不了高温脱下了外套,有的害怕晒伤依然全副武装。

从1979年12月底行动之初,到1980年1月初,苏联方面成果显著。一个星期内,当地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安全易手,边境要地也未能幸免。

这一阶段,苏联出动的兵力是7个师8万人。行动之迅速,增援之快捷,充分显示了苏联军事强国的实力。相比较二战时期的德军鏖战,此时的苏军可谓气定神闲,毕竟双方实力过于悬殊。

低空数架直升飞机盘旋,地面成群结队的步兵战车呼啸而过,这一画面堪称阿富汗战争期间,苏联大兵的光辉时刻。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也入乡随俗,改变了以往的作战经验。

缺少二战时期的城市攻坚战,持久战,苏联士兵经常面对的都是行踪飘忽不定的当地游击队。作为当年最有效的反游击战武器,米24直升机最为苏联士兵所依赖。除了常规作战能力,这种飞机非常灵活,运送空降兵物资,营救伤员功不可没。

后期装备了机枪手,拉起时压制游击队火力也十分有效。作为阿富汗战争期间最常见的苏军装备,米24常年保持在200架左右。

旗开得胜,苏军虽然开了一个好头,战局进展却未能如意。先进的摩托化部队在阿富汗特殊地形前,几乎无用武之地,威风一两个月后,就进入了全面打击和重点清剿。

其战术改变为: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叛军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力图切断叛军的外援渠道,歼灭其有生力量。

高炮卡车,武装直升机,步兵战车,自动迫击炮,燃烧炸弹……这些都是苏军当年常见的作战装备。这些显然不是苏军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却是最为实用的。在阿富汗的地形面前,再发达的科技也得无力三分。

两相对比,苏军显然不会吃大亏,二战动辄上万的牺牲人数不会上演。战后数字统计,苏军士兵伤亡数字5万左右,参考前后150万人的作战官兵,显然不值一提。

而对于阿富汗当地民众来说,则是噩梦一场。

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事,阿富汗民众殃及池鱼。一共有130多万人丧生,因为战争无家可归的难民人数,也一度达到了惊人的500多万人。

尽管受伤害最深的不是自己,可由于是非正义战争,苏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弱小的对手,即便再游刃有余,战争过于持久,苏联大兵也有不同的心声。

1988年,一位苏联士兵在地面上精心制作了场地:吉他子弹枪械和头盔。一方面表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一方面展示了异国他乡何以解忧的寄托。而下面一行文字,尤其发人深省、再见,阿富汗。

战争打响,历时十年,苏联士兵真的是厌倦了,也熬不动了。也就是在1988年,苏联心灰意冷,拉开了撤兵的序幕。前后两个阶段,撤出将近12万人,为十年战争画上了句号。

苏军占领再多的城市,也无济于事,在游击队占领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情况下,只能相持不下。加上非正义战争,苏军也是心力交瘁。

面对好不容易熬出头的结果,思乡心切的苏军将士欢呼雀跃,似乎在拍摄毕业季照片一样,扔帽高呼,横幅则字字扎心:我回家了,妈妈。

上一篇: 清朝入关(清朝入关的第一位清帝是谁)
下一篇: 彩虹寓意(彩虹寓意好兆头诗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