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紫禁城”是越南人修建的。初看到这种说法,笔者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朝工匠无数,为何要请越南人修建气势恢宏的皇宫呢?
在世界公认的十大古代宫殿中,中国的故宫赫然在榜,故宫又称紫禁城。
南京故宫(南京故宫还在吗)
从历史意义上来说,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代的皇宫,承载了五百年的厚重历史,历经明清两朝,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而从本身来看,故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其规模之宏大简直可以称作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在这场浩大的工程中,全国征集的匠人有数万人,除了工匠,还有无数干苦力活的普通人。
他从全国各地征调兵士和壮劳力,甚至是牢狱中的囚犯也都被押解出来做苦役,这样算下来,参与工程的人数达到了一百万。不过这数十万的工匠其中却是包含了越南工匠,越南在当时名为"交趾",是南蛮人所居的区域。
恰逢朱棣出兵安南,将交趾国改称交趾省,战争结束后,胡朝灭亡,胡澄与一干俘虏被带到南京,因他善长兵器,能造神枪火器,所以获明朝授以官职。
据《明实录》记载,明成祖授命他“督造兵使局铳箭、火药”,1445年(明正统十年),更从工部左侍郎升迁至工部尚书。而工部负责的便是皇家工程、社会工程。或许正是因为胡澄有着独特才能,明成祖才想到要从交趾调集工匠来参与紫禁城的建设。
另外交趾早在汉代就已经被中原王朝直接进行行政管理,数百年下来,交趾国的文化中大部分都有着我国的影子。所以朱棣下令征集越南工匠来完成紫禁城的建造。
据《客座赘语》的记载,朱棣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大量民夫,“成祖北迁取民匠户二万七千以行,减南京户口过半”,《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五年朱棣给安南总兵张辅下令,“克安南之日,其境内才德贤知之人及有一善可陈、一世可用者,广为询问,悉以礼遣送北京。”
这样一来,修建紫禁城的工匠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是交趾人,而且还是精通各项技能的,因为朱棣后来还下了另一道旨意,“交阯但有医、巫、筮、乐、工行院,及香匠、砖匠诸色工匠技艺人等,尽数连家小起送赴京。有身材长大者、能使铳者、能修合铳药者、善驾船谙晓海道者,及诸色捕户连家小送来”,甚至已经不止局限于修建紫禁城的工匠,也难怪会有越南导游说,故宫是越南人修建的。
据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卷八载“明人入东都……多阉割童男”,又有《明史宦官传范弘》记载:“英国公张辅以交童之美秀者还,选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与焉”,这一批人是被送来作为宫中太监的。
其中阮安、阮白、阮浪等人虽然是作为太监入宫,但他们在宫中也都得到了学习,阮安精通数学、建筑学,等到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也让他参与了紫禁城的建设,给了他个营建北京城的职位。
故宫的修建功劳的确有一部分是属于交趾工匠的,但要说功劳最大,那便有些夸大了,在数万工匠中,我国各地优秀的工匠也都参与了,他们才是建造紫禁城的主体。
但阮白、阮浪等人的功劳确实是不可忽视的,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但次年便发生大火,前三殿都被焚毁了。于是阮安又再次参与了修建紫禁城的工作,正统二年(1437),阮安被下令代替蔡信负责修建北京城九门城楼,同时,加深护城河。
竣工后英宗命杨士奇撰《通济河碑记》,立碑纪念他的功绩,之后又参与皇城三大殿(皇极殿,中极殿,极殿)的重建及杨村河治理,阮安都立下了大功。
故宫耗时多年完成,之后又多次历经天灾人祸,数百年的明清历史中,几乎一直都在修建和修复,工匠都在不断地更迭替换,所以修建故宫的功劳,越南人功劳最大的说法实在是算不上。
其实无论是本国工匠,还是越南工匠,他们都为故宫的建造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还有园林景观和各种工艺品,这样庞大的建筑群,背后却是有着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的。
参考资料:
【《明太宗实录》、《明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