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15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部建设完成。五天后,长城站的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
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由此,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了。
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它面临民防湾中的一条小湾,这条小湾已被中国南极考察队命名为长城湾。长城站背靠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十分丰富。这里地势开阔,滩涂约长2000米,宽约300余米,是企鹅自然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鲸鱼保护区、植物和化石保护区。这里,在夏季还能看到成片黄绿色的地衣和苔藓,是科学家进行考察的理想场所。
南极长城站(南极长城站建立时间)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连同之前四个多月筹备的500多吨共千余种各类建站物资,从上海起航,开始了远征南极的旅程。经过队员们多次实地勘察研究,多方权衡后,确定了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南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1984年12月31日10时(北京时间1984年12月31日22时),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隆重举行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
长城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和科研栋等7座主体房屋,还有若干栋科学用房,如固体潮观测室、地震观测室、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卫星多普勒观测室、地磁探测室等,以及其他用房,如车库、工具库、冷冻房,茶水间,木工间,冷藏室和蔬菜库等。
长城站落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随后我国又陆续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生态学、大气科学、日地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认的科研成果。2018年2月,在南极洲西南极地区罗斯海的恩科斯堡岛,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奠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正在开启全新的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