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平黔:天启二年,安邦彦趁着辽东有事之际反叛,由于当地干部和外派干部之间矛盾很深,老百姓的实际负担非常重,中国西南地区烽烟四起,云贵川等地疲于应付。傅宗龙向皇帝上疏说,经过我的调查,在武定、寻甸带头作乱的是土酋禄千钟;为害沾益、罗平的是贼妇设科及其党羽李贤;围攻普安,为害滇、黔门户的是龙文治妻及其党羽尹二;围困安南,占据关索岭者是沙国珍和罗应魁;围困乌撒的是安效良,这些人我都熟,他们不是我的对手,申请担任四川巡按兼贵州监军,去消灭他们。皇帝大喜,交有关部门处理,他们提出,傅宗龙有病,还是别去了。在王三善死后,局势已经无法控制的时候,傅宗龙才得以赶赴现场“救火”,他靠着云南当地政府的帮助,只带了700多人攻入贵阳,斩杀了谋害了巡抚王三善的匪首陈其愚,大快人心。
傅宗龙传(傅宗龙文言文阅读)
倡议屯守:傅宗龙在稳扎稳打,取得对敌斗争初步胜利之后,建议屯守,他认为:蜀以屯为守,黔则当以守为屯。因为安邦彦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我军兵力有限,只能采取不断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沿河据守,根据渡口的大小,设置相应的兵寨,深沟高垒,置烽墩砲台,影响不大的小渡口可以临时用木石塞住,阻断敌人的交通往来。然后沿河实行常态化军事演习,让敌人不敢临河居住,这样就可以实行屯守了。一方面清理卫所原田,一方面分割敌人的原有土地,实行卫所的管理办法。这是因为现在贵州,地多人少,土地撂荒严重,不如按照常规,根据职务高低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分配下去,作为可以继承的财产,在严格禁止买卖的情况下,稳定的人口一定会大幅增加,叛乱就会彻底消除了。有人说,王三善死后,本来人心都散了,大家都感觉没有奔头了,幸好来了傅宗龙彻底扭转了局势,让云贵高原没有从中国分裂出去。
崇祯不喜:崇祯十年,皇帝在四川30多县被叛军占领之际,忽然想起因为多次小事被罢官的傅宗龙说,“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召见的时候,不善于阿谀奉承的傅宗龙说起当前民穷财尽的局势让皇帝大为不快,事后对身边人说,都说傅宗龙治理贵州时,善于出谋划策,看看他今天都说了些啥,拾人牙慧,毫无新意,以后傅宗龙的意见建议基本没有采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