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1943年初在西欧上空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B-17“空中堡垒”轰炸机,这种机身坚固、自卫火力强大的重型轰炸机给德国防空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德军防空战斗机部队的噩梦。
鲁尔战役双方兵力(鲁尔战役伤亡)
1943年1月,英美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由两军联合实施对德战略轰炸行动,不过皇家空军坚持采用夜间面积轰炸战术,而美国陆军航空队则认为昼间精确轰炸战术更有效,并力主打击德国的军事工业目标,并不赞同英军无差别地轰炸整座城市,双方各执己见,于是形成了英军负责夜间空袭,美军专事昼间轰炸的格局。无论怎样,德国空军都要面临开战以来最大的挑战。
美国陆航的战略轰炸行动由第8、15航空队实施,装备B-17、B-24两种重型轰炸机,其中部署在英国,由艾拉·埃克中将(IraEaker)指挥的第8航空队承担了主要攻击任务,该部于1942年7月初抵达英国,8月17日首次投入战斗,但最初只是小规模出击,攻击法国、荷兰等地的浅纵深目标。尽管受到英国同行的警告,美军仍然对B-17强大的自卫武备充满信心,认为即使没有战斗机护航,采取密集编队在高空飞行的B-17机群足以抵御德军战斗机的攻击。
1943年1月27日,第8航空队首次大规模空袭德国本土,出动60架B-17空袭威廉港,仅损失3架,兵力不足的德国空军甚至把夜间战斗机都投入了昼间战斗。B-17坚固的机身,凶狠的火力的确让德国空军惊骇不已,但很快德军飞行员就摸索出各种对付“空中堡垒”的有效战术,同时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充实昼间防空部队。随着美军飞机不断深入德国腹地,他们遭到数量不多,但凶猛异常的德军战斗机的拦截,损失逐渐增加,比如4月17日对不来梅的攻击中115架B-17有16架被击落,战损率超过10%!
(上图)为了应对新的威胁,德国空军开始研究对付美军重轰炸机的方法,图为德军飞行员利用模型探讨攻击战术,轰炸机模型上用铁线勾勒出自卫机枪的射界。
在试探性进攻后,第8航空队从1943年7月开始对德国纵深实施有计划的空袭,首先打击航空工业,特别是生产战斗机的工厂,当B-17进入德国领空时没有任何护航力量,当时美军的P-47“雷电”战斗机即使携带副油箱航程也只能延伸到荷兰境内。等待美军轰炸机的是德国空军第1、2、11、26、53战斗机联队的400余架战斗机,损失率直线上升。据统计第8航空队在7月份出击五次,共计839架次,被击落87架,还有更多的飞机重创,而最悲惨的战斗莫过于8月和10月间对雷根斯堡-施魏因富特(Regensburg-Schweinfurt)的滚珠轴承工厂进行的两次空袭。
8月17日,美军出动376架B-17前往攻击,在护航战斗机中途返航后立即遭到德军战斗机的围攻。德军采取车轮战法,以大队为单位轮番攻击,击落美机达60架,自身损失27架。这次失利导致美军在五周内再未进入德国领空,转而在战斗机护航下猛烈轰炸在西欧的德国空军基地。10月初,美军重新发动攻势,在10月14日出动291架飞机再袭施魏因福特,结果又损失77架,被称为“黑色星期三”,德军也有38架战斗机被击落,在10月8日至14日的多次空袭中,美军有148架飞机未返航,超过1500名机组人员伤亡或被俘,1943年夏季对于第8航空队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血雨腥风之夏”,曾经自负的美国人终于认识到远程护航战斗机的重要性。
(上图)1943年8月,美国陆航第381轰炸机大队的B-17机群飞往雷根斯堡途中
在美国人吃苦头的同时,英国人却我行我素,继续加强夜间空袭。1943年初,英军轰炸机开始装备H2S型机载雷达,即使在云层遮盖的情况下也能瞄准投弹,提高轰炸精度。哈里斯于3月份发动鲁尔战役,集中轰炸鲁尔地区的工业城市,破坏德国的工业生产,在五个月时间里出动18500架次,进行大规模空袭43次,鲁尔工业区遭到严重破坏,钢铁产量下降18万吨,英军损失飞机923架。从7月份开始,皇家空军又实施了汉堡战役,对德国北部工业区进行了四个月的猛烈轰炸,出动17000架次,大规模空袭33次,损失飞机813架,特别是7月24日夜对汉堡(Hamburg)的首次空袭中,英军使用了金属干扰箔条,致使德军雷达系统失灵,高炮、战斗机部队失去引导,无法有效截击,当天出击的791架飞机仅损失12架,而汉堡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超过30000人死亡,城区大半被毁。
(上图)金属干扰箔条是盟军针对德国防空雷达而研发的秘密武器,在1943年7月的汉堡大轰炸中首次使用,失去雷达引导的德军战斗机、高炮顿时成了睁眼瞎。
在1943年夏季,德国夜间防空体系陷入危机,偏偏在这个时候,夜战部队的领导者卡尔胡贝姆中将失宠了,他在加强本土防空的报告中引用了美国月产飞机5000架的数据,刺激了希特勒脆弱的神经,被指责进行蛊惑宣传,在6月份被解除第12航空军军长的职务,并在年底贬至挪威。无独有偶,8月17日,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对战争的绝望,饮弹身亡。
眼下德国空军夜战部队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敌军干扰雷达的情况下恢复拦截能力,来自轰炸机部队的哈约·赫尔曼少校提出使用昼间单发战斗机利用地面的火光和探照灯从轰炸机群上方发起攻击,这一战术不受雷达引导的束缚,横冲直闯,被形容为“野猪”。7月3日,赫尔曼指挥10架飞机进行了初次尝试,仅以损失1架飞机的代价击落12架敌机,“野猪”战术顿时成了国土防空的救命稻草,戈林很快授命赫尔曼组建第300“野猪”战斗机联队,随后又扩编为第30战斗机师。之后的作战中,“野猪”战术的确发挥出很大的效果,比如在8月底至9月初英军对柏林的三次空袭中损失123架飞机,大多来自“野猪”联队的战果。不过,“野猪”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由于缺乏早期预警、操纵难度大、损失率高,到1943年底时很难奏效了,最后第30战斗机师在1944年3月被解散,下辖部队改编为昼间战斗机部队。
在1943年底,夜间战斗机部队重新获得了痛击对手的能力,改进的利希滕施泰因SN2型机载雷达可以不受箔条干扰,而且军械部门开发了“斜乐曲”武器系统,在机背安装两门向斜上方发射的机炮,能够从下方攻击英军轰炸机脆弱的机腹,很快成为夜间战斗机的标准装备,依靠这两种新型武器,德国空军在1943年底至1944年初的柏林战役中获得了优势。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哈里斯在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对柏林及其他德国城市实施系列轰炸行动,他声称此举可以迫使德国在1944年4月1日投降。
(上图)对德国城市进行夜间空袭的英军“兰开斯特”三机编队,地面火光和探照灯柱映衬出它们粗壮的身影。
皇家空军出动飞机20224架次,对柏林空袭16次,投弹25000吨,但遭到德军夜战部队的凶猛攻击,仅在柏林上空就损失了492架飞机,而在3月30日对纽伦堡(Nuremberg)的轰炸为整个战役画上了一个可悲的句号,当晚出击的795架轰炸机中竟有95架被击落,另有12架在着陆时坠毁。历时四个月的柏林战役使皇家空军失去了1047架飞机,战损率高达12%,甚至高于同期昼间轰炸的损失,德军损失256架战斗机,这是德国空军在本土防空作战中取得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次胜利。
(上图)一架在科隆上空遭到德军战斗机迎头攻击,侥幸返航的B-17,其机首被打得稀巴烂。迎头攻击是德军防空战斗机惯用的战术。盟军在1943年的战略轰炸给德国造成严重破坏,但付出了高昂代价。
就总体而言,1943年在欧陆上空进行的战争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喜忧参半,英美盟军在全年向德国境内投弹20万吨,给许多德国城市造成严重破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的工业生产,比如在鲁尔战役后,德国钢铁生产能力下降10%,直到年底也没有恢复,美军对德国航空工厂的轰炸曾一度让飞机产量减少25%,军备部长施佩尔(Speer)曾经悲观地估计,如果再有六次规模与汉堡轰炸相当的空袭,德国只能屈膝投降。不过,通过对工业的深入动员和有效的疏散,上述轰炸的效果被部分抵消了,德国军工生产在1943年提高了50%。相反,英美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从1943年1月至1944年3月,皇家空军损失飞机高达5881架!
德国空军在1943年成功抵御了盟军的战略轰炸,甚至在1943年最后几个月中掌握了本土的制空权,但这种优势非常微弱,兵力不足、装备更新滞后、资源缺乏以及高层指挥的弊端都制约了作战效能的提高,而且本土防空战极大牵制了兵力,至1943年底时,80%的战斗机部队都被调回德国,削弱了各条战线的航空力量,间接加速了德国空军的崩溃。
本文摘自《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