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周朝首都在哪里(周朝首都镐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周朝首都在哪里(周朝首都镐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周朝首都在哪里(周朝首都镐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20世纪初,民国学界开始“整理国故”,史学界提出“四大古都”的说法,这四座城市就是古代长期作为都城的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到20世纪下半叶,古都的数量不断增加,有五大、八大、甚至十大的说法,开封、郑州、安阳、杭州都被列为古

20世纪初,民国学界开始“整理国故”,史学界提出“四大古都”的说法,这四座城市就是古代长期作为都城的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到20世纪下半叶,古都的数量不断增加,有五大、八大、甚至十大的说法,开封、郑州、安阳、杭州都被列为古都,但是最被文化界认同的还是“四大古都”。

在这其中,北京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首都,从元代开始有800年的定都历史,至今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北方当之无愧的核心。南京和西安的地位虽不如北京,但现在分别是陕西和江苏省会,也是区域大型城市,统领当地的政治和经济。

周朝首都在哪里(周朝首都镐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周朝首都在哪里(周朝首都镐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但四大古都里,只有洛阳淡出一线,成为河南地级市,甚至沦为三线城市。

在中外史学界,洛阳的衰落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和长安一起繁荣,又一起被遗忘。可洛阳不仅是一座城市,还是汉唐时期的象征。

古代的洛阳无比繁华,在汉唐时期是和长安媲美的国际化大都市,前后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但是在唐朝灭亡后,洛阳开始一蹶不振,到了宋朝被开封抢走风头,从此再也没有成为首都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那么,洛阳城最早建于何时?作为中古时期中华帝国的心脏,洛阳凭什么能成为十三朝古都?它和长安相比有何优劣?宋朝后,洛阳又为什么衰落,它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的古都里,长安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它虽和洛阳同为十三朝古都,但是建都历史更长,接近1000年。洛阳也有13个王朝建都,建都历史800年。

按史籍记载,洛阳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三朝建都。但洛阳的建都历史并不能上溯到夏,因为夏商时期虽然建都洛阳,但是至今只有小规模的遗址出土,偃师二里头号称“夏都”,但学界对其持保留态度。

西周、东周、东汉、西晋、隋唐、武周都是大一统的中央政权,周人最早在洛阳建城,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修建东都,让洛阳得以和镐京东西相望。

1963年,陕西宝鸡的贾村出土了一件青铜器,上面篆刻着铭文,记载了西周早期周成王在洛阳建立东都的事情。这件青铜器是一位姓何的贵族所造,所以被称为“何尊”,它上面首次出现了“中国”二字,代表的就是西周的东都洛邑。

西周的东都洛邑是作为镐京陪都的存在,并在西周末年镐京被攻破后成为东周的首都。周朝看重洛阳的原因很简单,这里“山河拱戴”,伊洛盆地易守难攻,定都非常安全。而且周人刚从商朝手里夺下了天下,东方中原散布着大量诸侯国,诸侯向洛阳进贡,比去关中的镐京更加方便,周王也能在这里驻军监督诸侯,一举两得。

由东周定都洛邑,我们就能看到后世王朝为什么看重洛阳,第一是依山靠河,地理安全,第二则是面向中原,交通方便。

秦汉至唐代的中国中心在长江以北,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养育着几千万人。如果只按照经济繁荣程度,中原地区建都是最方便的选择,但是古代王朝建都首要考虑军事因素,无险可守的中原没有安全感,关中“陆海”和伊洛盆地就是最佳选择。

关中四塞之地固若金汤,又有关中平原供养城市,周人在这里开创400年基业,后来秦人由此出发,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和关中的长安相比,洛阳的条件稍差,但是在整个北方也数一数二。

洛阳地处中原,是豫西山地和豫东大平原的连接点,豫东平原是古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洛阳之富要胜于长安。在地形上,洛阳所在伊洛盆地北有黄河天堑为屏障,盆地内有伊河和洛河贯穿,足以灌溉土地。

洛阳周围是一圈天然城墙:北部是邙山,南部伏牛山、熊耳山、方外山,东部是嵩山,西部是崤山。在这些山川之间,洛阳西部是函谷关,南部是伊阙关,东部是虎牢关,北部是孟津关,军事形势形成了一个“小四塞”。

有山川大河屏障,四塞保护,还有中原之富,从周朝一直到唐朝,洛阳不是首都就是陪都,足以看出其重要地位。

但是和长安相比,洛阳也有自己的缺陷。

首先,洛阳所在的伊洛盆地面积太小,远比不上关中平原,一旦外界有变,比如中原出现灾害或者叛乱,封锁关隘后的关中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洛阳则很难养活自己。

其次,洛阳也缺乏军事纵深,函谷关破关后,长安还能组织军队在潼关决战,例如战国时期东方诸侯联军破函谷关,秦人撤退后集结兵力反攻,诸侯无力杀入咸阳。

而洛阳周围的关隘是一个都不能失,一旦关隘被破,洛阳就成为孤城,只能弃城而逃。如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关东十八路诸侯破了虎牢关,洛阳就无险可守,朝廷的大军难以展开,董卓只能放火烧毁洛阳后逃窜。

于是乎有人总结,凡是定都长安的王朝,大多国祚较长,而且疆域稳定,汉唐的鼎盛时期都在长安度过。而定都洛阳则是失去长安的无可奈何之举,在洛阳的王朝繁荣而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

无可否认的是,从东汉到隋唐,这四百年间长安地位下降,中国的核心长期在洛阳。

三国曹魏时期,曹丕从汉献帝手里夺来了皇位,曹丕登基称帝,建都就在洛阳。其实曹丕乃至于他爹曹操不是不想去长安,奈何因为战争的破坏,长安和关中十分凋敝。直到西晋末年,晋愍帝在永嘉之乱后逃入关中,长安城居然只有不到百户人家,足见当时关中的凄凉。

当年魏武帝曹操建都许昌也是无奈之举,他在当魏王后就开始着手恢复洛阳,曹丕继位后迁都洛阳,这是两代人的心血结晶。

五胡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洛阳是兵家必争之地,屡遭战火蹂躏。北魏统一后,孝文帝迁都洛阳,为后来隋唐振兴河洛打下基础。后来隋文帝灭南陈,杨坚、杨广为定都西北做了很多工作,开启了关中和河洛继汉朝后的第二个盛世。

隋文帝时,于汉长安西南修建“大兴城”作为首都,隋炀帝继位后不满长安的贫瘠,遂重修洛阳并迁都。

说起来,隋炀帝发几百万民工挖运河,首先是为了解决长安、洛阳的经济问题,其次是北征高句丽。此举虽然招致国家动荡,但确实对后世功劳很大。隋唐洛阳以“通济渠”连接着江南,江南的钱粮货物运往洛阳,让洛阳成为中国最繁荣的中心。为了军事上的安全,隋唐都采用东西两都制度,长安和洛阳是互补的关系,是王朝的双保险。

唐朝建立后,论硬件条件,长安已经不如洛阳,但是皇室李家是关陇集团的后代,关中是他们的基本盘。不仅李家起自陇西,他们手下也多是本地人,大唐不会放弃长安。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遗产,皇帝在长安,但洛阳繁盛不亚于长安,反而是关中地区因为缺粮常常闹饥荒。其实,关中缺粮的问题在南北朝已经出现,根据研究,这是因为长期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北方气温下降的综合结果。

因此,唐朝皇帝和朝廷百官常常去洛阳“就食”,盛唐100年里,皇帝有50年都待在长安,武周时期甚至直接迁都洛阳,改名“神都”。

“神都”洛阳繁华之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人,还靠着水系联通全国南北。可堂堂首都靠运河吃饭,这对于大帝国来说不是个好消息。首先运河需要疏浚,而疏浚就要钱粮,每年都是巨大的开支。此外,河流枯水期,或者两岸百姓的灌溉都会影响运河航运。

在隋唐繁盛一时之后,关中和河洛“盛极而衰”,一起跌落到了谷底。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是黄河流域的经济被严重破坏,已经撑不起首都;第二则是运河运输造就了新的经济中心。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经历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时期。这时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和沿海地区得到了开发,北方则战乱不断,前后出现的政权多达几十个,关中、河南等地沦为战场。北方的经济被严重破坏,北魏统一之后才稍有恢复,一直到隋唐年间再次回到巅峰。

大唐开国后,人口繁盛的关中、河南、河北地区养活着大唐,创造了大唐的盛世。但到了天宝年间,这一切被安史之乱彻底扼杀。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线,更是中国南北经济的分界线。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从河北南下,沿途破坏了繁荣的河南地区,《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安禄山带着15万大军烧杀抢掠,一路打下洛阳,后来叛军还攻下长安,并在关中和河南大肆破坏。等华北叛军安定后,关中、河南地区十室九空,根据《新唐书》记载,大唐天下户口减半。

安史之乱幸存的百姓大量南下进入淮河流域和江南,本就繁荣的江南得到了大量的人口补充,尤其是一些大家族的南下给江南带去了各种人才和工匠,中国的经济中心决定性地南移。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虽然唐王朝还是定都于长安,但是北方的经济一落千丈,大唐王朝节度使林立,皇帝靠着运河运来的江淮税收勉强维持着朝廷。

此时的长安和洛阳,已经不具备作为首都的优势条件,毕竟一个地方连吃饭都成问题,还怎么做首都呢?

雪上加霜的是,东西两都还都在战争里遭受巨大的破坏,尤其是洛阳,在安史之乱时沦为战场,洛阳城在大唐和叛军之间几次易手,后来唐朝请回纥平叛,洛阳还遭到了回纥兵的劫掠,城内宫室全部被焚烧。安史之乱后洛阳老百姓无依无靠,只能穿着纸做的衣服,吃树皮草叶。

如果是在盛唐,重修洛阳还是很轻松的,但是中晚唐时期中央自保都很难,修洛阳是不可能的。

唐朝灭亡后,后梁政权定都在了开封,但是将洛阳作为西都。朱全忠这么做是迫于无奈,他不是不知道长安、洛阳在军事上的优势,但是通往长安、洛阳的大运河已经淤塞很久,钱粮无法到达,关中和中原养不起首都。

于是,洛阳东部的汴州反而成为通济渠上的重要枢纽,靠河运富甲天下。在当时,控制汴州就能困死洛阳,朱全忠虽然想定都洛阳,但是只能向现实低头,拿下汴州这个交通枢纽。

五代之后的政权,包括北宋在内,定都开封是无奈之举。宋太祖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但是被弟弟赵光义拦住,最后不了了之。在经济中心南移之后,薄弱的运河运输让西北建都难上加难,最后宋朝灭亡,新来的蒙古人直接把都城放在了北京,至此北京进入历史舞台,成为中国的核心。

洛阳至此被遗忘了几百年,洛阳城在被战争破坏后,连遗址都被埋葬在地下。明清时期,开封因为运河枢纽的地位成为河南的省会,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建国后郑州成为新的铁路枢纽,河南省会从开封挪到了郑州。

至于洛阳,它在河南的位置较偏僻,处于西部,不利于统筹全省。而且洛阳所在的盆地面积不大,加上山川封闭交通不便,综合原因导致洛阳失去了地区龙头的位置,沦为了三线城市。

1、《历史上洛阳衰落与开封崛起之谜》,罗三洋

2、《面对古都与自然的失衡——论生态环境与长安、洛阳的衰落》,王军、李捍无

上一篇: 木星和太阳哪个大(木星和太阳哪个大分别多大)
下一篇: 儒林外史作者(儒林外史作者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