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说了创造了寒食节,对楚国退避三舍的春秋霸主晋文公,而今天呢,我们就继续讲讲春秋五霸的故事。今天这位霸主,在那个热血的年代应该是五霸之中尤为热血的一个,因为他所在的国度,在春秋时期应该是众多大国中经历争霸战争最多的一个,而这个霸主就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楚穆王是明君吗(楚穆王为什么杀父)
首先咱先说为啥这楚国是战国时期经历战争最多的国家,相传啊,这楚国的先祖本不属于我们华夏,属于南方的蛮夷,当然这是当时的看法,我们今天看来五十六个民族都属于我们中华家,哪里分什么正统蛮夷的,但是当时可不像现在,而且各国争霸,打的是不义之战,但是为了师出有名纷纷打出了口号“尊王攘夷”,也就是说之前我说的两位霸主,也就是我们尊不尊重王你别管,你不尊重就不行。在他们称霸之前最重要的一战也都是和楚国打的,而这里所说的蛮夷就是楚国。
当然啦,楚国也确确实实不咋尊重那个身份地位都极其尴尬的周天子,在春秋争霸初期,大多数诸侯国还对周天子的地位有所顾忌,他们通常是以周王室给自己的爵位作为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比如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等。尽管他们在春秋时期都有不俗的作为,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自立为王。不过楚国的国君可不这么想。楚国仗着自己是春秋诸国中幅员最为辽阔,同时南方各部族也都听从楚国的号令,本身就很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另外楚国国君在春秋各国君之中爵位可不算高。于是乎,楚武王就要求周天子给自己提高下爵位,这天子此时可是甚是郁闷啊,那真是处处丢人处处现眼,谁也不想一辈子都窝窝囊囊吧,这天子就不断得找机会挽回面子立自己的威信。
这楚国国君要自己给他提高爵位,这要是拒绝成功,面子不就回来了?可惜,他真找错对手了,这楚国,南方各蛮夷部族都搞得定,还怕你一失了势的天子吗?你不同意,好啊……我自封为王,于是乎在周平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40年,楚武王自封为王,这也就开了诸侯自立为王的先河,可以说这天子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楚武王揭下来了。当然,这里咱也说一下中国古代的爵位序列,很简单,大体上就是公侯伯子男。这爵位等级在国外,就叫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说真的可能是有些崇洋媚外吧,这些爵位说出来总叫人觉得挺洋气的。但是我们国家的爵位一说出来,就总觉得有点怪怪的。比如金庸先生笔下的鹿鼎公韦小宝,这全名一写出来就让人怎么看都觉得是该出现在牌位上。不过这也不一定,比如在旧社会男人们互相尊称,在姓之后加上一个公字总让人觉得庄重且正式。
既然楚国是这样一个另类的诸侯国,那自然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实力不俗的君主,刚刚咱们提到的楚武王必须算一个,而今天我们所说的楚庄王那就应该算是最强大的一个。楚庄王大名熊旅是楚穆王的儿子,楚穆王十二年,穆王去世,继位的楚庄王还不到二十岁,面对当初楚国内忧外患的局面,刚刚继位的楚庄王没有像其他刚刚继位的年轻君主那样迅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选择用另一种方法来应对国内的复杂局面。他的方法是什么呢?
他的方法特别简单,就是啥也不干,非但说啥也不干,甚至给人带来的感觉是这不就是一个天天沉醉于酒色的昏君吗?就这样楚庄王过了整整三年,庄王的举动让大臣伍举看不惯了,就在一日楚庄王正在喝酒吃肉看歌舞的时候去找到了庄王。庄王一见这朝廷重臣在这个时候找到我有啥事儿啊?便问,爱卿此时你找我所谓何事啊?你是想和我一起喝酒吃肉呢?还是想和我一起观赏歌舞呢?伍举一听这心里自是不开心的,难不成自己想要辅佐的君主真的就是一个只知吃喝歌舞的昏君?不成啊,这怎对得起先王?得劝谏大王啊。
于是乎这伍举就和楚庄王说,我一不喝酒吃肉,而不欣赏歌舞,我来这儿是我心中有一事不明,想问问大王。庄王便很好奇,这伍举能耐那么大有啥事儿需要问我啊?就说爱卿,你但说无妨。
伍举便说,大王,臣听闻咱们楚国都城有一大鸟,这鸟啊个大,羽毛还特漂亮,按理说这鸟应该善飞善鸣,但是啊,这鸟天天就栖于朝堂之上,是不飞不叫。臣就不大懂这是为啥啊?庄王一听,不禁哈哈大笑,笑的原因有二,其一,小样儿内涵我是不,还说我是大鸟,甚是可笑,其二呢,好事儿啊,你说我都放纵成这样了,寡人还能有这样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国之大幸啊!于是啊,这庄王就和伍举说,嗐!我寻思是个啥事儿呢,你说那大鸟啊,我和它熟啊,这大鸟告诉我为啥它这样了啊。这鸟啊,有点儿思想,它不是不会飞,也不是不会叫,只是它在等机会,它想追求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所以啊,你别担心,这大鸟呢最近已经觉得机会已经到了,已经到了该一鸣惊人的时候,你回去好好地等着就好了。
它不会让你失望的。果不其然,没多久楚庄王就一改之前的碌碌无为,对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任用了贤良之臣,除掉了在他沉溺酒色时吹捧他的奸佞小人,而且他还利用楚国大族之间的矛盾平定了国内的矛盾,楚国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形势。实际上这三年楚庄王真的没闲着,他只是在人前故意表现出自己无心朝政,借此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可以看清所有的机会。待到他把所有的问题都了解了,也都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就可以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楚国立于不败之地。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一个处世哲学,遇事效率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停下脚步四周望望找找正确的路,似乎也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开始认真执掌楚国大权的楚庄王,很快就得到了回报,楚国国力强盛,无他国可以企及,这时候楚就开始了自己的称霸战争。楚庄王三年,楚庄王亲自指挥楚、秦、巴联军灭庸服群蛮百蒲;楚庄王八年楚庄王亲率大军伐陆浑之戎,饮马黄河,观兵周疆,问鼎周使,创历史佳话;楚庄王九年,楚庄王亲领大军平定楚国战神--若敖氏的叛乱;楚庄王十六年,楚庄王伐陈灭陈,之后听从申叔时的谏言而恢复陈国;从楚庄王十年到楚庄王十七年,楚国六次伐郑,使郑臣服,开霸业之始;楚庄王十七年,楚庄王亲帅大军与前来救郑的晋军在邲地决战,大胜晋国,立威定霸;楚庄王十九年楚庄王亲帅大军围宋九个月,霸业达到顶峰。楚国八百年中灭六十余国,地方五千里,楚庄王在位期间就"并国二十六,益地三千里"可见其武功之盛。
而在其中,我们看到了饮马黄河和问鼎周使,这当然就是我们知道的又一个典故——问鼎中原。相传当年大禹王立夏朝铸九鼎以镇天下,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公元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周武王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楚子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楚君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
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但是作为诸侯,敢问天子九鼎的重量,足可以看出庄王当年觊觎天下的雄心壮志,而这份抱负是以雄厚的实力为基础,所以时至今日,谁在说问鼎中原不会有人会在意这人的行为是不是符合道义,更多的人还是佩服那敢于问鼎的人那雄厚的实力以及直冲云天的雄心。
就是这样的楚庄王,却没有统治楚国太长时间,楚庄王二十三年,庄王病重不久就撒手人寰,春秋霸主活了不到四十三岁,庄王过世之后楚国的各方势力瞬间没了束缚,很快楚国就陷入了内乱,当年庄王所建立的霸业也就不在了。更重要的是到了楚昭王的时候,长期的混乱已经严重削弱了楚国的实力,导致楚国几乎被吴国灭掉,而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期的主人公,吴王阖闾。至于说这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故事,让我们下期再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