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盛彦师(盛彦师为什么被杀)

盛彦师(盛彦师为什么被杀)

盛彦师(盛彦师为什么被杀)文物小档案盛彦师(盛彦师为什么被杀)名称:须昌故城年代:西周至宋初规模:约南北9里、东西6里位置:东平湖内埠子坡西南,土山岛东一公里东平湖土山岛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底,18岁的诗人李商隐,跟随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千里迢迢从洛阳来到郓州(今东平),担任幕府巡官,两年多后,又随令狐楚离开了这座初入仕途的城池。这座叫郓州的城池,当时是须昌县、

文物小档案

盛彦师(盛彦师为什么被杀)

盛彦师(盛彦师为什么被杀)

名称:须昌故城

年代:西周至宋初

规模:约南北9里、东西6里

位置:东平湖内埠子坡西南,土山岛东一公里

东平湖土山岛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底,18岁的诗人李商隐,跟随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千里迢迢从洛阳来到郓州(今东平),担任幕府巡官,两年多后,又随令狐楚离开了这座初入仕途的城池。

这座叫郓州的城池,当时是须昌县、东平郡、郓州、天平军节度使的治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沧海桑田,宋咸平三年(1000年),因黄河侵袭,如今,这座雄伟的城池早已沉入东平湖底,但其在唐宋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仍然不绝于书。

根据志书记载和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5次探测,这座沉睡千年的古城,位于东平湖埠子坡西南方向,连同它一起沉入湖底的,还有一座横跨济水的清水石桥。

就是这座故城,在湖光山色间依然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奇。

须昌故城,也即“须句故城”,西周时,伏羲后裔的须句国迁都于此。

春秋时期,公元前639年,须句国被邾国所灭,国君逃奔鲁国寻求帮助。因为鲁僖公的母亲成风是须句某国君的女儿,鲁国遂出师伐邾,须句国得以保全。心有不甘的邾国第二年再次攻伐,鲁国兵败,须句国又被占领。公元前620年,鲁国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击败邾国,并吞并了须句国。

秦代,推行郡县制,设立须昌县(治今埠子坡),属薛郡。西汉属东郡,东汉属东平国。西晋为东平国治。北齐,须昌县治迁无盐(今东平街道无盐村)。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须昌县迁回旧治(今埠子坡),属郓州。

隋仁寿元年(601年),在须昌城西三里的济水之上建清水石桥。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载,这座桥“石作华巧,与赵州桥相埒,长四百五十尺”,折算成现代长度138.2米,而现存最古老的赵州桥仅长64.4米,且比赵州桥还早5年。

唐贞观八年(634年),郓州治所从郓城迁至须昌县,从而迎来鼎盛时代。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军平定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从淄青节度所领分出郓州、曹州、濮州,置郓曹濮节度使,治郓州,次年赐号“天平军”。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名讳,改须昌县为须城县。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河决郓州,州城浸没,遂移州、县城于王陵山前五里平原处(今东平州城街道)。与城池淹没时代相近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载:“须昌城南距寿张县城30里,东南距汶上县城90余里”。

从建立城池到被水淹没,历时2000多年,从此,这座城池走进了历史,融入了记忆。

历史没有忘记。一千多年后的2015年,山东水下考古中心启动“东平湖水域及其周围淹没区遗址调查研究项目”,先后5次在东平湖内探测须昌故城,初步判断,须昌故城有可能掩埋在湖底四五米下的淤泥之中。

山水相依、舟车四通的须昌城,在诗歌大唐自然俊采星驰,人文丰厚。

天宝十二年(753年)七月,东平太守苏源明,在须昌城西南12里建洄源亭,邀请濮阳太守崔季重、鲁郡太守李兰、济南太守田琦、济阳太守李倰四位地方大员议事,在洄源亭宴饮送别时,赋诗《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陉……”,该诗以“小洞庭”喻东平湖,使东平湖平添一抹秀色,堪称佳喻。

“沙岸拍不定,石桥水横流。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寥落千载后,空传褒圣侯。”

天宝四年(745年),屡试不第的高适,从江苏涟水县北上,来到东平,在济水之畔,写下了这篇《鲁西至东平》。

高适来东平是为投靠当时的薛太守而来,这时山东一带恰好发生水患,途中写下了《鲁西至东平》《东平路中遇大水》等诗篇。他在薛太守府中充当幕府,并客居两年,留下来大量诗篇,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为东平薛太守进王氏瑞诗表》《东平留赠狄司马》《东平路作三首》《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等。

高适在《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中,写道“郡国长河绕,川原大野幽。地连尧泰岳,山向禹青州。汶上春帆渡,秦亭晚日愁。遗墟当少昊,悬象逼奎娄。”以宏阔的笔法,对东平位置和地貌进行了全景式描写。

大和三年(829年)底,李商隐一路奔波来到东平,在次年初春一个傍晚,伫立窗前,看着飘洒缠绵、如烟似雾的细雨,欣然兴起,写下了“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微雨》),该诗篇无一雨字,但刻画细腻,描写入微,尽得风流。

李商隐在郓州两年多的时间里,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厚爱和栽培,对于仕途蹭蹬的他来说,是一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他和同僚出游赏春,写下《春游》一首:“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烟轻唯润柳,风滥欲吹桃。徙倚三层阁,摩娑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以“庾郎”自况,少年得意之态跃然纸上,自信愉悦的心境扑面而来。多年以后,陷入“牛李党争”的他,写下《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赞美同僚之谊,难忘昔日美好。

唐代元和年间,在郓州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的李师道,权势熏天,图谋不轨,拉拢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曾想聘请著名诗人张藉为幕僚,张籍不为所动,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人并不想得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以节妇自喻,用双层意味的诗委婉拒绝。此诗富有民歌韵味,刻画细腻,词浅意深,言在意外。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大和五年(831年)四月,刘禹锡写下了《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这篇散文,壁记是嵌在墙上的碑记。也许刘禹锡来过,不然怎知这里“牙门之容,暨暨而恭;垒门之容,仡仡而和;里门之容,阗阗而遂。”

唐代,郓州治所从郓城迁至须昌后,一度成为天平军节度使、郓州、东平郡、须昌县的四级治所,也为须昌城带来空前的繁荣,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李白写有《送梁四归东平》,韩愈写有《郓州谿堂诗序》,柳宗元写有《贺东平表》等传世之作。

须昌城(郓州城)北依泰安余脉,扼守济水、汶河,地势偏低,济水从钜野流入,向北经寿张故城(今新湖镇霍庄)西,又北经微乡(戴庙村)东,又北经须昌城西。汶水从肥城注入,西南流经无盐城南,又西南经寿张故城北,又西南至安民山南入济水。这里,历来为兵家重镇,在唐末更是烽火连天的四战之地。

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圆朗起兵反隋,攻占东平郡。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宋州总管盛彦师,率领齐州总管王薄围攻须昌,击败徐圆朗所部。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安禄山叛军攻陷东平。

上元二年(761年),唐军在兖州、郓州击败燕帝史朝义兵。

大历十二年(777年)十月,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平定李灵曜叛乱,夺取并移治郓州。

建中二年(781年),叛将李纳(李正己之子)在徐州被击败后退回郓州,城中乏粮,烹食百姓以作军粮。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大将田宏正、李愬等率兵攻破郓州,杀死叛将李师道(李纳次子)。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王仙芝击溃天平节度使薛崇所部,占据郓州。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攻克郓州,击杀节度使薛崇。

乾符六年(879年)三月,淄州刺史曹全晸攻讨天平牙将崔君裕,占据郓州。

中和二年(882年)秋,魏博节度使韩简攻打郓州,天平节度使曹存实战死,大将朱瑄接管防务,固守城池。883年,韩简继续围攻郓州6个月,仍未攻陷。

乾宁四年(897年)正月,朱温部将庞师古围攻郓州,城内粮草用尽,士气低落,庞师古趁夜攻入城中,天平军节度使朱瑄败亡。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后唐同后梁进行决战,后梁郓州将领卢顺叛投后唐,唐庄宗李存勖派李嗣源率精兵五千,从杨刘(今东阿北)趁夜渡河,直达郓州城下,后梁军毫无防范,一举破城。十月,后梁大将王彦章围攻郓州,李存勖亲率精锐与李嗣源会师郓州,乘夜渡过汶河,于中都(今汶上)城外擒获王彦章,后梁首都开封洞开,“郓州之战”成为灭亡后梁的决定性战役。

唐末、五代、宋初时期,群雄竞逐,中原板荡,乱云飞渡,须昌城屡遭兵燹,万千百姓转死沟壑,无尽腥风刺痛灵魂,直到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频遭黄河水患的须昌城被冲毁淤积,乃至后来沉入东平湖底,一座古城走进了历史云烟。时至今日,这一珍贵的文化遗迹,如若得以成为水下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观。(撰稿:陈淑锋)

上一篇: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哪颗行星)
下一篇: 浆水泉(浆水泉风景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