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德国闪电战(德国闪电战波兰用了多长时间)

德国闪电战(德国闪电战波兰用了多长时间)

德国闪电战(德国闪电战波兰用了多长时间)作者:斌哥1941年6月22日清晨,德军发起巴巴罗萨行动,突然进攻苏联。拥有更多坦克的苏军居然像之前的波兰军队那样,在德军的快速攻势下溃不成军,百万军队被成建制地消灭。客观来说,从巴巴罗萨行动一直到莫斯科战役,德军的闪电战能够发挥

作者:斌哥

1941年6月22日清晨,德军发起巴巴罗萨行动,突然进攻苏联。拥有更多坦克的苏军居然像之前的波兰军队那样,在德军的快速攻势下溃不成军,百万军队被成建制地消灭。客观来说,从巴巴罗萨行动一直到莫斯科战役,德军的闪电战能够发挥如此大的威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苏军低下的反坦克能力的结果。

德国闪电战(德国闪电战波兰用了多长时间)

德国闪电战(德国闪电战波兰用了多长时间)

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已经是德军装甲部队第三次书写辉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德军能够迅速灭亡波兰,是因为波军的实力太弱;德军能够击败法国,是因为法军自己被马奇诺防线束缚住了手脚。

但面对拥有2万辆坦克、500万之众的苏联军队,德军用不到4千辆坦克就创造了新的战争奇迹。不但当时的苏军统帅部无比震惊,今天我们在图上复盘也会觉得难以置信。

事实上虽然波兰,法国和苏联军队在坦克数量存在巨大差距,但是却在坦克使用上犯了相同的错误;那就是把坦克视作步兵的支援力量,从而将其大部分分散在步兵师里。

不过苏军的情况比较特殊,本来在1933年就已经组建了2个机械化军和5个机械化旅,但是在1939年之后又将其取消。直到1940年法国战败后才重新组建29个机械化军,在德军进攻时均缺少装备没有完整的战斗力。

对苏军来说,坦克才是堪用的反坦克武器

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反应过来的苏军也开始用幸存的坦克旅/营进行反击。但是由于德军的坦克全部集中在17个装甲师,重量又都在20吨以下机动性较好。这样在大多数具体的战斗中,德军坦克都同时具备数量和成员训练优势。

苏军虽然拥有划时代的T-34和KV坦克,但数量太少又未能集中使用。其余的各种轻型坦克面对如狼群般狂飙突进的德军坦克,经常还没来得及做好战斗准备就已经被打垮。能够展开战斗的也成了添油战术,自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T-34的原型A-32

苏军坦克部队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抵挡德军坦克推进的只能是数量更加庞大的步兵师。然而苏军基层官兵发现,即使面对德军的轻型坦克,他们也毫无抵抗之力,要是有反坦克枪都不至于这样惨。

上世纪30年代轻型坦克大行其道之时,许多武器公司都研发了发射特制穿甲弹来击毁坦克的大口径步枪,后来这些统称为反坦克枪。同一时期苏军也研制和测试过12.7毫米和14.5毫米口径的多款反坦克枪,但在苏芬战争之后居然没有装备部队。

原来这时苏联开始了大规模扩军,最高统帅部设想苏德战争不会早于1942年底爆发。到那个时候苏军将拥有29个各装备1031辆坦克的机械化军,根本不需要步兵去反坦克。同时苏军高层也高估了坦克的发展速度,认为德军很快就会淘汰轻型坦克,装备反坦克枪无意义。

反坦克枪

结果战争打响之后,苏军统帅部才发现德军坦克近一半都是轻型坦克。于是下令紧急生产14.5毫米口径的PTRD-41"捷格加廖夫"单发反坦克枪,与PTRS-41"西蒙诺夫"半自动反坦克枪。装备数量从8月份每团6支,暴涨到11月每团27支。最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反坦克枪终于发挥了作用,采用伏击的方式击毁了相当多的德军坦克。

可在之前的几个月里,苦逼的苏军步兵只能用手雷和燃烧瓶去和德军坦克进行肉搏战。二者不但投掷距离非常近,每一个执行任务的士兵都近乎自杀;而且当时德军拥有一流的步坦协同战术,除非在崎岖地形或巷战,苏军步兵根本就没机会使用。

燃烧瓶

有人说既然反坦克枪都可以击毁德军的轻型坦克,那苏军不是有比德军更多的火炮吗?非常悲剧的是,虽然苏军拥有比德军更多的反坦克炮,但战场上的表现却实在令人失望。

苏联第一种M1930式反坦克仿制德军Pak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到1941年时已经全部退役。苏军当时大量装备的,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1937式45毫米反坦克炮,穿甲弹性能却非常差。在面对德军的三号中型坦克时,都需要在300米内开火才能将其击穿。

苏军本来有机会修正这个错误,1940年研发了被称为“57神针”的Zis-2式57毫米反坦克炮,计划装备给步兵团作为主力反坦克武器。这款57毫米炮有73倍径的超长炮管,在标准距离上甚至能击毁后来的虎式坦克。然而超长身管带来的加工困难和高成本,导致其在战前根本没能量产。装备部队的数量过于稀少,自然无法力挽狂澜。

虽然苏军专业的反坦克炮都不给力,但苏军还是有最后机会能够弥错误,那就是已经大量装备了师属Zis-3式76毫米加农炮。在上世纪30年代初苏军意识到继承自沙俄的M1902/30式76毫米加农炮性能已经落伍,于是研制了F22式76毫米炮并得到了斯大林的赞许。后来为减重使用了Zis-2的炮架,重新命名为Zis-3式加农炮。

苏军反坦克炮

在这门炮真正进入量产时,却被缩短炮管并使用之前大量生产的炮弹。以至于在执行反坦克作战时,该炮穿甲性能还比不上德军Pak38式50毫米炮。这样苏军炮兵非常尴尬地发现无论手里有哪款反坦克炮,都只能尽可能打击德军坦克的侧后面,完全丧失了战场主动权。

在那灾难性的半年,苏联步兵缺少坦克支援时,反坦克炮又不怎么管用,经常只能靠布雷的办法来迟滞德军坦克的进攻。反坦克能力的低下,让一个个苏军集团军被围歼;反过来又损失了更多的坦克和火炮,教训极其惨痛。

身背反坦克枪的苏军士兵

现在我们站在上帝视角,会认为德国搞“两线作战”必败无疑。但如果只看1941年11月的苏德战场形势,没有谁敢说德军不可能取胜。于是又有人认为德军坦克差一点就能进莫斯科,是冬天帮助苏联挺过了那次灭国危机。

即使不考虑天气因素,德军到莫斯科战役时也已经疲惫不堪了。德军“闪电战”有一个巨大缺陷,就是过分依靠装甲师突破,又没有准备足够多的后备坦克。结果是装甲师在4个月内疲于奔命,大量的装备损耗和人员伤亡得不到补充。这样可用的坦克越来越少,苏军就能够集中相对更强的力量来打已经形不成拳头的德军坦克。

苏军终于发现虽然德军坦克突击能力强大,但支援其作战的后勤车辆却是软柿子;这样苏军使用各种装备打击德军运输线,让德军坦克经常因为缺油而停下。比如苏联空军的伊尔2强击机,使用航炮和火箭弹攻击德军运输车效果就非常好。德军坦克到了莫斯科城外就是迈不出最后一步,与其说是被苏联冬天冻住了;倒不如说是自身能力到了极限又缺少补给,实在是到了强弩之末。

陷入泥泞中的德军后勤部队

有人拿后来的朝鲜战争和卫国战争做对比,认为苏军不重视可发射破甲弹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的研发是其初期大败的原因。然而1941年时,世界各国步兵都缺少可用的反坦克武器。发射穿甲弹的反坦克枪已经被认定没有发展潜力,破甲弹的空心装药技术理论虽然已经被提出但还没造出可使用的武器。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世界各国在一面加快新型坦克研制,同时也在让单兵反坦克武器快速实用化。于是1942年后美国有了“巴祖卡”火箭筒,德国则研制了“铁拳”。后来美国曾经向苏联支援了5万具火箭筒,苏军也大量装备缴获的“铁拳”火箭筒。

美军巴祖卡

卫国战争初期的巨大损失,给战后的苏军乃至整个国家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战争结束后苏军在拥有了新锐的T-54坦克同时,仍然将发展火箭筒作为未来同北约军队作战的重要手段。通过仿制和改进“铁拳”火箭筒,终于诞生了RPG-2火箭筒,并发展出了大名鼎鼎的RPG家族。

上一篇: 维格纳(维格纳赛茨原胞)
下一篇: 文礼书院是正规学校吗(文礼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