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司令员李天祐,出身于百色起义,红军时期即做到了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做过纵队司令、兵团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李天祐作为红小鬼出身的名将,指挥作战的能力非常出色。在解放战争中,林帅对李天祐和他的一纵非常看重,一般都将他们作为预备队,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李天祐一纵仅用一天就破城成功,军事能力令人赞叹。
二纵司令员刘震,出身于鄂东北的游击队系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入党,红军时期是做政治工作的,最高职务做到了师政委,从抗战开始,刘震开始担任军事干部,先后担任过344旅独立团团长、244旅旅长、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等要职,成功转型为军事干部。
抗战胜利后,刘震随第三师师长黄克诚进入东北,成为东野的一员虎将。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刘震指挥二纵将士,先用疾如闪电的速度长途奔袭,闪击怀德,然后突然掉头,在大黑林子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轻松攻克昌图。刘震的指挥风格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动若脱兔,静若处子。1955年,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
纵队司令是什么级别(解放军纵队司令是什么级别)
三纵司令员韩先楚、六纵司令员黄永胜(也担任过八纵司令员)都是战将型的将领,但二人的用兵风格却大大不同,韩先楚用兵非常奇诡,擅长攻敌不备,总是能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而黄永胜则是力战型,作风勇猛顽强,两人的战绩都非常辉煌,最终也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百战得上将,实至名归。
七纵司令员邓华,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相比起韩先楚和黄永胜,邓华是统帅型的人才。邓华是知识分子出身,学历高,理论知识也丰富,所以最初是搞政工的。抗战中,邓华开始从事军事工作,结果做得比政治工作还要出色,于是便转型成了军事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最高职务是十五兵团司令员,是四野的四位兵团司令员之一,抗美援朝时期,邓华在彭老总回国后继任志愿军司令员,就这个职务来说,邓华即使授衔为大将,也没什么不可以。
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有:四纵司令员吴克华、五纵司令员万毅、九纵司令员詹才芳、十纵司令员梁兴初四位将领。
吴克华在抗战时期的级别非常高,是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八路军第五师师长,抗战胜利后,吴克华也是山东军区首位进入黑土地的将领。在新开岭战役中,吴克华指挥四纵歼灭国军一个师,这在解放战争中,是我军首次将敌人师级单位成建制歼灭。解放战争中,吴克华的最高职务是兵团副司令员,而四纵、41军也是东野非常能打的劲旅,吴克华最后被授予中将,有点低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四野将星云集,总要有所取舍。
万毅是老井冈,参加过秋收起义,资历在东野的纵队司令中无人能比。万毅在解放战争前期,都是搞政工工作的,五纵成立的又晚,在战绩上相比其他纵队司令要吃了点亏,但五纵厚积而薄发,在解放战争后期越打越勇,42军也成为四野的王牌部队。万毅在解放战争中最高职务是军长,授予中将是合理的。
詹才芳是老革命,参加过黄麻起义,红军时期就做到军政委了。但詹才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级别不算高,最高职务就是纵队司令、军长,所以授予中将是非常合理的。梁兴初是战将,军事能力非常了得,但他的情况和詹才芳一样,解放战争时期的最高职务都是军长,所以是不可能达到上将级别的。梁兴初、詹才芳最终都被授予中将军衔,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
东野另外有三位纵队司令仅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们是:八纵司令员段苏权、十一纵司令员贺晋年、十二纵司令员钟伟。钟伟资历较浅,是在林帅的破格提拔下连升两级成为纵队司令的,最终被授予少将也是可以理解的。段苏权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抗日战争时期最高职务是平北军分区政委,资历上来说,是够中将的。
但段苏权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红军时期曾经离队两年多,一个是辽沈战役时未能及时执行刘亚楼的命令,延误了战机,所以最终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从资历上来说,少将低了,但从实际情况出发,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一位就是贺晋年了。贺晋年,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27军军长,抗战时期最高职务是陕甘宁警备第三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兵团副司令,这个资历上来说,是妥妥的上将。但是贺晋年因为被别人牵连,最终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确实不太合理。
一开始授衔时,其实是要授予贺晋年大校军衔的,最终还是主席和朱老总、彭老总、贺老总联合说情,贺晋年才被授了个少将。以贺晋年的资历来说,如果他连个将军都当不上,那确实是太遗憾了。虽然贺晋年的授衔低了,但他的弟弟贺吉祥,也被授了少将军衔,儿子日后也做到了少将,一门三将军,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综上所述,在东野的十二位纵队司令员中,授上将的有:邓华、韩先楚、黄永胜、李天祐、刘震五人,授中将的有:吴克华、梁兴初、詹才芳、万毅四人,授少将的有钟伟、段苏权、贺晋年三人。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