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春秋作者(春秋作者是谁)
一、作者简介
顾颉刚顾颉刚(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顾颉刚曾历任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顾颉刚的私淑弟子黄现璠曾说:“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顾老是史学大家,所以只能从网上截取些许评论,不敢妄自评论。)
二、书内容的简介
书中一共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正编与附编
正编讲的是春秋时期的来源,结束,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也就是“春秋五霸”的兴盛与衰败。
附编讲的主要是春秋时期的一些风俗习惯,人民生活,世官制度,教育,刑法,宗教,学术等。
三、自我解读
适合什么人,讲了什么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读一些史书是必要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群起,王朝交替,可以让我们对于当今的世界局势更加明朗。比如秦的远交近攻和如今米国的QUAD战略。
顾老在书的最后还有两个附录,是两套试题,如果你看到这两套试题,你就会明白,那个时候的教育才更合理。都是主观题,而且要么是深入内心审视自己,要么是查阅搜集大量资料才能得出结果的,举个例子:你选了这门功课,胸中起了那些问题?请你开个单子给我。这些问题中,那些是现有的资料可以解决的?那些是要等待新材料的发现而解决的。
四、优句摘抄
1.我们综看齐桓公创霸的经过,他的政策是先想征服鲁国;不成,便联络宋国,用了两个大国的声威,团结陈、蔡、邾诸小国成一个集团,又灭了遂国做榜样,硬把鲁国逼服。鲁国归服以后,宋国背叛齐国,齐桓公又邀合诸小国,假借了王命,把宋国打服。鲁宋两大国既服,郑本是齐党,卫本是宋党,自然都来归向了。这可见齐桓公创霸时的对象是鲁、宋两国,只要征服了鲁和宋,霸业的基础便稳固了。
2.宋国人抱怨宋襄公,襄公却道:“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和老人;乘险隘去压迫敌人,是不合古人行军之道的。寡人虽是亡国之余,也绝不肯攻击尚未列队的军队!”宋襄公这种迂腐的话,正是后来墨、儒两家“王道”“非攻”等等话头的老祖宗。
3.“多难可以兴邦”,这话确是不错的。
4.整个春秋时期所表现的政治与社会:在政治方面,是礼制的崩溃和政权的下移;在社会方面,是土地的集中和经济的演进。因为这样,思想学术也颇有变动的现象。到了春秋末年,封建社会表示出总崩溃的形式,影响到整个的思想界。但是一方面旧制度虽破坏,而新制度还未成立,这个时期,正是由封建社会进化到统一国家的过渡时代,孔子便是这过渡时代的代表人物。
5.孔子主张以健全的智识,不怕的勇气去推行那同情心的道德,这才算完人。
6.孔子首先对人性加以研究,他以为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环境的不同而分歧了(只有上智和下愚的人是不为环境改变的)。他有了这种观念,所以主张“有教无类”。
7.晋人用吴制楚的方略得到相当的便宜之后,楚人也来模仿晋人的榜样,引动越国去牵制吴人。
8.自从有了农业,人类开始定居,才有余暇来做别的工作,所以高等文化是随定居的生活而产生的。
9.“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者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对立的现象。由这个定义来看,中国从西周一直到春秋中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国末,是封建社会的破坏和蜕变时期。
10.欧洲的封建社会受了工商业发达的打击而崩溃,中国封建制度社会崩溃的真正原因和欧洲也差不多。但中国因受了地理环境的限制,发达的佃农制的社会就终止了;欧洲却因地理环境的适宜而发展成资本制的社会。这东西文明进化史的不同,有证明了公式化的唯物史观者的错误。
11.世族就是大夫的氏族。他们有细密的宗族组织,世世代代拥有土地和势力,所以唤作世族。世族实在就是列国内部的小国家。这种世族制自然是起源于封建制和宗法制的。宗法是统驭家族的原则,封建是扩充家族系统为政治系统的原动力,世族便是混合家族和政治的系统而用宗法来支配的一种特殊团体。
12.春秋,是个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时代。这时代的思想,便是由神本的宗教进化到人本的哲学;同时各项学术研究也都渐渐脱离宗教的势力而独立。我们研究春秋时代的文化史的结果,终于不能不这样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