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阁中帝子今何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阁中帝子今何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阁中帝子今何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都知道,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及一篇序文,为他挣来了多少荣耀,又有多少人为这个英年早逝的灵魂哭泣过、赞美过。所以,今天卓姥姥发布此文,依然是单纯的解读、赏析。阁中帝子今何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建造而得

大家都知道,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及一篇序文,为他挣来了多少荣耀,又有多少人为这个英年早逝的灵魂哭泣过、赞美过。所以,今天卓姥姥发布此文,依然是单纯的解读、赏析。

阁中帝子今何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阁中帝子今何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建造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的风水建筑,古谣说:“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是收藏的物品;“塔”指绳金塔;“圮”是倒塌的意思;“豫章”指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那么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也将败落,不再繁荣昌盛。

所以,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重建多达二十九次,可谓屡毁屡建。就因为南昌人自古都认为:滕王阁是聚集天地的灵气,吸收日月的精华的吉祥塔。而且古人曾说:“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所占据的神圣地位,也因此在历朝历代,滕王阁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的原因。

《滕王阁》原文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既概括了序的内容,又凝练、含蓄的诗篇。

高高的滕王阁,巍然矗立在赣江北岸,

一曲舞吧,叮咚的佩玉鸾铃归于寂静。

清早雕梁画栋上掠过南浦飘来的浮云,

傍晚时分帘外又卷起西山朦胧的烟雨。

岁月就像潭水中悠闲的白云匆匆溜走,

时光在斗转星移变换中度过几多春秋。

昔日建造滕王阁的帝子今日又在何处?

只有栏杆外的长江日日不息空自东流。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滕王阁时所见到的歌舞升平的人文景象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滕王阁所拥有的万千气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虚掷时光、蹉跎岁月的追悔以及他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物转星移的无限感慨。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首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即在江渚之上,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与下文中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等相呼应。可以说整首诗中的景象,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而来。

“佩玉鸣鸾”,诗人如图如画般地再现了当时奢华喧嚣的宴会场景,描绘出滕王阁的人文景象之美。

“罢”字与“临”字相呼应,说明豪华的歌舞场面已经结束,甚至是一去不复返了,无形中营造出一种盛衰无常的况味。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颔联紧承首联,采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滕王阁居高临下,衔远山、飞白云,朝霞暮雨的万千景象。画栋上飞来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这两句虽是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由描写诗人在滕王阁中所见,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感叹昔日的自己就如同这潭水中悠闲的白云,让岁月匆匆地溜走;如今,登临滕王高阁,面对眼前的一切,不由悔恨起自己曾经虚掷时光的行为,因此发出了“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感慨。

“闲云”,在这里“闲云”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空中的云朵倒映在潭水中,既表现出江面的宁静、清寂,更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其二是诗人在暗喻昔日的自己就如同这倒映在潭水中的白云,无拘无束、悠哉游哉地闲散游荡。

“潭影”,滕王阁是建在江面上方,而诗人在这里却把“江”深化为小而深的“潭”,意在避开首句中“江渚”的“江”字,使整首诗在文字的跳转中,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同时,也真实地描写出滕王阁周围景色的变化。因为,江面在风平浪静时,江水是清澈的,宁静的江面上,可以看到白云的倒影。此时在滕王阁上俯瞰江面,平静的江面就如同一个深潭,清澈、静谧。

“日悠悠”,说明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于是,诗人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极其自然地引出下句。

“几度秋”,诗人在感叹时光在斗转星移、景物变换中度过了几多春秋,而自己却功名不就,一事无成。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尾联中,诗人感慨建造滕王阁的帝子早已经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的东流无尽。这说明诗人已经由颈联中对个人命运的思索转向对人生、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同时,也由感叹个人蹉跎岁月,转写感慨宇宙的守恒。可以说,这两句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富含深刻的哲学道理。

“今何在”与上句“几度秋”相对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无限唏嘘。

“槛”字与“江”字,回应了第一句中的高阁临江,自然而工巧。

“空自流”,这三个字,说明诗人终于悟出了:人事沧桑,物是人非,人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无法抵御时空的变换,也无法挣脱时光隧道带着我们驶向命运的集结号,驶向生命的终点。

从王勃最终魂归南海的命运来看,这三个字也许就是人们所谓的“一语成谶(chèn)”吧!

这首诗首联、颔联写登临滕王阁所见,颈联、尾联写登临时所想。而且,整首诗围绕着滕王阁用了许多表示空间与时间的词,如阁、江、栋、帘、云、雨、山、物换、星移、几度秋等,这些词融在一起,不仅没有叠床架屋的感觉,而且各自发挥出众星拱月的作用。诗中使用的对偶句法,一改往常用于中段的方式,将其放在结尾,让人读来只觉行云流水,而不觉其为对偶,彰显了王勃过人的才力,这种方式后来得到杜甫等人的相继效仿,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上一篇: 八角亭谜雾(八角亭谜雾凶手是谁)
下一篇: 藤萝为枝作者(藤萝为枝作者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