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虽说是没有如果,但作为后人,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的!
明清时期象征着皇权的太和殿
大顺朝(大顺朝存在多少年)
一个非常真切的问题,明朝的灭亡者到底是谁?很多人的印象中,因为明朝之后的新王朝是清朝,那么明朝的灭亡者就应该是清朝了。可是,这个锅,大清朝明确表示,我不背!清军入关以后,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明朝的灭亡者,他们以帝王之礼安葬了崇祯皇帝。他们宣布自己不仅不是明朝的灭亡者,而且对于大明朝的臣民来说,你们还要感激我!因为我消灭了李自成,帮你们报了君父之仇。我们的天下是从李闯王那里夺来的,跟大明朝无关。早在我入关之前,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的那一刻起,大明朝已经灭亡了!
那么接着,问题又产生了。假如清军不入关,李自成是否已经坐稳了天下呢?我们来看看清军入关前李自成到底是否已经夺取了天下。清军入关前,李自成的确攻占了明王朝的心脏:帝国的首都北京!但是,除了北京地区,李自成控制了多少区域呢?至少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明王朝的龙兴之地,留都南京为中心的地区,更是不在李自成的控制之下。即便是在长江中上游,普遍反朝廷比较厉害的地区,至少还存在着一支另外的力量,张献忠绝对不会臣服于李自成,他也不是好惹的!
那么,清军不入关,南明、李自成、张献忠等三股不同的势力之间进行角逐,最后胜出的会是谁呢?就控制的区域以及合法性来说,南明无疑占据着优势。南明不仅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岭南等半壁江山,而且在北方也还有很多地方坚持忠于明朝。南明是明朝的合法延续,在政权合法性上来说,也绝对具有号召力。其次,就是李自成,李自成控制了北京城,夺取了首都,自然可以宣称自己已经夺取天下。再次就是张献忠了,
明朝的疆域
就兵力来说,崇祯灭亡之后的天下,兵力最强的还是明朝。明朝在南方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史可法、左良玉等还统帅这数十万明朝的精锐部队。即便是在北方,吴三桂镇守三海关的部队还完整地保留着,崇祯皇帝到最后关头也没敢调这支部队来保卫北京城。兵力排第二的,当然是李自成了。李自成从西安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是数十万大军了。在进军北京的途中又收编了不少明朝的军队。张献忠的军力还是只能排在第三位。
我们知道在历史的角逐中,政治人物的个人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那么这三支力量之中,到底谁占优势呢?无疑,就个人能力而言,李自成明显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其次是张献忠,大魔头张献忠也是一个混世魔王。排第三位的就是南明皇帝朱由崧了。从后来朱由崧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只能用昏聩来形容。
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兵棋推演,假如清军不入关,明末的乱局最后会如何收场呢?我们来用排除法好了,首先要排除的是张献忠,他捣乱有余而建树不足,虽然明朝末年的乱局中,他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显然他不具备夺取天下的实力。显然,张献忠也认识到自己没有夺取天下的希望,索性就大开杀戒,极尽破坏之能事!
张献忠作战形势图
在李自成和南明之间,胜算会在哪一方呢?后来清朝所修的《明史》之中,第三百零九卷给李自成和张献忠修了传记,这一卷的名称是《流贼》。当时的官方,的确称呼李自成等人为流寇。刨除官方污蔑性的称呼,我们发现,流寇这个称呼对于李自成的确非常合适。李自成打打杀杀数十年,并没有建立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们始终是出于流寇作战的状态之中。流动作战有流动作战的优势,没有负担,专门挑选对方的弱点来进行进攻。但是,流动作战的弱点也非常明显,缺乏有效的战略纵深,一旦失败之后没有可以退防的大本营。在这一点上来说,南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他们有数量占优势的部队,他们有大片的根据地,他们有完整的统治机器,他们有足够的号召力。
尤其是,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具有一定程度的偷袭性质,当时北京城出于防守薄弱的状态,崇祯皇帝又不愿意出逃,选择了君王死社稷。而崇祯皇帝的死,对于整个明朝的统治机器来讲,恰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唤醒作用。崇祯皇帝去世后,南方不仅迅速组织起了新的中央政府,而且部队也迅速扩编。相反李自成在进入北京之后,已经处于头脑发昏的状态之中。
所以,假如清军不入关,李自成也未必会是夺取天下的最后胜利者。那么,南明是否有可能中兴大明朝呢?我觉着也未必,极有可能在镇压李自成的过程之中,军权落入到军阀手中,接着会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最终军阀混战之后,出现一个类似于曹操一样的权臣,他会成为新王朝的开国之君。至于这个人会是谁?左良玉、吴三桂等人,都不能排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