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150年前,一座以“唐”为名的山,静默于滦州和丰润的历史与繁华之外,四周一片荒蛮。
成兆才简介(成兆才的代表剧目)
时人并不知晓,荒蛮之下,黑金般的矿藏,已经为一个城市轰轰烈烈的崛起,耐心做了千百万年的铺垫。
19世纪末期,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中强势来袭,开煤矿、修铁路、建洋灰厂……不仅迅速催生了一座崭新的城市,更造就了城中那片繁华之地的百年传奇。
老小山:盛极百年的唐山代名词
赵以松:《手绘老唐山》的作者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唐山人有种“及时行乐”的性格。可只有真正的唐山人才知道,这样的评价并不确切。
百余年前的那片荒地之下,早期的煤矿工人们在艰苦、危险的劳作中生死相依。他们更珍惜阳光下的每一个日子,也更看重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谊。而这样的珍惜和看重,最直接的表达,是劳作之余豪迈一碰的那杯酒,是和工友边“侃大山”边扒进嘴的美食,也是劳有所获后用消费、娱乐的方式享受生活的一派洒脱……
自那时起,唐山人的豪迈性格已经落定,同时落定的,还有未来唐山的城市性格。所谓“及时行乐”,不过是对生活加倍的热爱罢了。而这,或许正是城市原点——小山商区迅速崛起的重要源动力。
关于老唐山、老小山的故事,《手绘老唐山》的作者、“近儒山人”赵以松老师总是信口拈来。为了手绘一部老唐山,他数年来走访了无数老唐山人,所获有直观的照片、实物资料,也有在老人们的叙述中逐步清晰起来的老唐山的样子。成诸笔下,老小山的繁华便再次鲜活起来。
初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再次走进小山,走近小山的历史。
震后,老小山的建筑虽夷为平地,但原有的街道却在重建时保留了下来,著名的新立街(今解放路)便是其一。
今南新道与解放路的交汇处,便是老新立街的南口。还未起步,已得知老字号新新麻糖就在街口西侧第一家,历史感瞬间扑面扑来。整条街只有300多米长,但在老小山中却地位显赫,曾经字号林立,人气冲天。新立街北端,左手边便是九美斋的老店。巧的是,一位来自秦皇岛的刘先生正跟店员说:“我们是从唐山迁居秦皇岛的,原来就住在这儿。我老爸80多了,就想吃这棋子烧饼,今天我是特意来买的。”百年小山,果然让人心心念念。
九美斋东北方向几十步的位置,曾是与“北京天桥”齐名的“小山天桥”;再往北的便宜街(今胜利路),可直通整个小山商区的至高点——当年按“上海大世界”打造的“小山大世界”。自大世界北行不远,便站在了“中国最早的火车站”曾经的位置,那里百年前总是人来车往、惹世人瞩目……
缓步于小山的各条街道,才能切实感受到一段辉煌曾怎样浓缩于这片繁华之地。这样的浓缩让人不敢轻易迈脚,因为在一个步步有历史、步步有故事的地方,每一步都须细细品味。
每跨出一步,赵老师的讲述都会娓娓而来:
“小山的崛起是非常迅速的,从一开始有人为了招揽煤矿工人的生意而到此地摆摊,到有人搭建房子固定经营,再到说书、唱戏、打把式卖艺的闻名而来,小山很快形成了当时人们口中的‘杂八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唐山经济的发展,许多富绅都选择到小山一带开设买卖。1934年,富商白月亭仿照‘上海大世界’,在小山至高点建设了‘小山大世界’,尽收餐饮、百货、戏院、电影院、住宿等业态于其中。一时间八方来客、日进斗金。”
老物件:脉脉诉说的辉煌见证者
周同年:专注收藏老唐山的老物件儿
周同年,地地道道的老小山人,一个重要的身份是“收藏家”,近20年来专注于收藏老唐山的老物件儿,其中很大一部分藏品源于辉煌时期的小山。
在周老师家里,百余年前的包装纸、老商标、茶叶罐、小摆件……每一份都力证着老小山当年的盛况。
“整个小山商业区以小山大世界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光茶园就有永盛、松茂、升平、四海等,澡堂、旅馆、照相馆等也无一不包,各类商店遍布小山各个角落。”
“老小山一带有名的饭店很多,除了九美斋,还有广宴楼、小桃园、鹿鸣轩、四香居等;各条街道商贾云集,字号也特别多,有‘荣华顺’百货、‘成记号’绸缎,‘稻香村’酱肉熟食,甚至还有‘福星号’牛奶咖啡……”
周老师边介绍,边拿出他的宝贝们加以佐证:一张老广告单,约A4纸大小,画面艳丽,正上方印了“天成茶庄”字样,右下角从右至左写着:开设唐山老车站街借用电话六五四号。繁体字和三位数的电话号码,将这张广告单映衬得越发古老,但在百年前,它却是最流行、最前卫的宣传方式。
还有今宏中照像馆的前身——神州摄影社所拍的老照片,社名下印着“唐山便宜街”的地址;还有唐山粮市街(今建国路)上“瑞生成”老字号的硕大宣传页,上面不仅标明“中西衣服一概俱全”,而且用了中、英双语来招揽顾客……
商业繁华是老小山的气势,文化扎根是老小山的灵魂!
周老师始终认为,文化底蕴,是再现老小山辉煌的重要基石。想当年,唐山小山名角儿辈出,冀东三枝花正是在小山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扎根、繁茂起来的。
“20世纪初,永盛茶园邀请著名艺人成兆才的戏班子来演出‘唐山落子’,评剧《花为媒》、《杜十娘》、《杨三姐告状》好戏不断;1918年,著名艺人张绳武领衔演出滦州皮影,大受欢迎。后来又有皮影艺人王庆弟、田庆广等在小山戏园越演越红,为皮影在唐山扎根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的唐山,是一座新旧并存的城市。
在唐山市的东南方向,一片震后重建的平房内,住户们正满心欢喜地憧憬着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而那样的生活,以一个宏大的改造项目为背景,已然触手可及。
今年8月,唐山城市原点及东部片区集中改造项目指挥部成立,小山区域改造提升工程正式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一石激起千层浪,身居东部片区的老唐山人,开始期盼走进全新的生活环境,同时更渴望看到一个全新的“小山”,看到“城市原点”的再度辉煌。等待中,老小山曾经的繁华盛景,也更加频繁地被一次次提起。
新小山:重装回归的万众企盼地
在历史的百年淘洗中,尽管东部片区以陈旧的姿态偏居一隅,仿佛落后于时代,但在很多老唐山人的心中,那里才是城市的起步之地,是曾经最繁华、最能代表整个唐山的城市原点。
在89岁高龄的董景春老人看来,老小山的流光溢彩,让很多人一生回忆不尽。
“我1952年进华新纺织厂,一个月50多,那叫一个挣钱哪!”老人虽年近九旬,但精神矍铄,说话风趣幽默,记忆力更是让年轻人都叹服。他先亮出了“家底”,随后才回忆起年轻时在小山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日子。
在年轻人的眼里,上世纪50年代的生活应该是古板的、乏味的、陈旧的,但老人那时在小山的所见所享,却是现代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我爱看皮影,小山儿一部《燕飞女侠》唱俩月,我天天晚上花两毛钱听到11点,12点就去上夜班,年轻,宁可少睡会儿也得去听。”
“那时候,唐山小山儿都是名角儿,新凤霞、小白玉霜都在这里唱过,韩少云的评剧,唱得那是真好啊!”
“南厂俱乐部,俄罗斯人来演的《曙光照耀莫斯科》,一演就是半个月,演得真好啊。”
“饿了,卖啥的都有,果子油条豆腐脑,大碗渣粥2分钱一碗,那粥熬得是真好啊!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是最正宗的,九美斋就在天桥儿那儿。我还看见过猴头、燕窝,在架子上摆着,也只能看看,太贵咱们吃不起……”
老人的叙述眉飞色舞,时不时伴着一声“那是真好啊”而挑起大拇指,说到高兴处还哈哈笑着直拍床帮,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在小山戏园内喝茶叫好儿的自己。
67岁的王广明就出生于小山天桥下面,他的儿时记忆是在小山看打把式卖艺,看拉洋片,看小人书,最后不忘夸一句:“小山儿那是要啥有啥,那是绝对的唐山市中心。”让他遗憾的是,当时著名的小山大世界是高档消费场所,他只在过年过节时才能逛上一回,“人多得根本挤不动”。
记者发现,很多老唐山人讲出的小山都不尽相同,有人回忆儿时的味道,有人难忘戏园子里的声声喝彩,有人对老小山当年的发展速度惊叹不已。而每个人独有的记忆,恰恰集合出了一个百年繁华的商业中心的完整形象——盛极百年,惹人向往!难怪89岁的董景春老人,听说唐山要再现小山辉煌时生怕自己“赶不上了”,难怪如今在小山经营婴儿用品的朱老板满眼羡慕地告诉记者:“从小就听老辈人说小山儿的繁华,可惜我没赶上。听说这个片区要改造,我们都非常期待。再现小山繁华,我们的买卖肯定会更红火呀!”
如今,改造工程的大幕,已在无数热切企盼的目光中缓缓拉开!
百年小山,商通四海;重装回归,万众期待!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金花/文刘光昱/图邢少宾/视频
发表评论